在這個世界我學過一篇文章,叫“飛鳥與魚”。

它講述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

原文是: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

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

而是愛到痴迷 ,

卻不能說我愛你 。

……………………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

是魚與飛鳥的距離。

一個翱翔天際,

一個卻深潛海底。

————————

嗯,很浪漫,但我認為都不是最遙遠的距離。

也可能是我書讀的少,不理解他的文意。

我覺得最遙遠的距離,是不同的人的“思想”的距離。

也可以說是不同之人悟出來的“道”的不同之處。

飛鳥和魚,一個在天上一個在水裡,他們沒辦法在一起對吧?

但我可以搞一道菜,名為“飛鳥炒魚”,他們不是在一起了嗎?

但他們的思想在一起嗎?

我很喜歡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叫“高山流水,知音難覓”。

前面說過,大家的本源都是“一”,但卻有不同的“意”。

意的產生,就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教育,接觸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所產生的。

所以不要去嫌棄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嫌棄他們有多麼的無知,多麼的“土”。

也不要去羨慕那些生來嘴裡就含著金子的富二代,嫌棄他們的囂張跋扈,目中無人。

不要去瞧不起別人因為某些事而去評論某些人,而他的評論你覺得很不爽。

因為你們的“道”不同,有句話叫道不同不相為謀,也就是這個意思。

但我覺得,雖然道不同,但卻可以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

那就是修自己的“意”,修自己的道。

修自己的靈魂“秉性”。

我輪迴多世,也遇到過不同的人輪迴後的不同性格。

仔細研究發現,原來每個人活成什麼樣子,都不能怪自己的出生條件和環境這些,不能去怪“法則”的影響。

應該怪的,是自己。

你的靈魂秉性是愛慕虛榮的,那你即使記憶封印輪迴後,第二世依舊會顯露出你“愛慕虛榮”的秉性。

比如你在山區出生,從小家裡就很窮,你的靈魂秉性是“愛慕虛榮”的,你就會變得嫌貧愛富,嫌棄自己父母的無能,會有“望父成龍,望母成鳳”的想法。

也會瞧不起同齡人,認為他們是土包子,認為他們不配和你做朋友,又滋生出一些極端的想法,從而造業,下輩子又這樣“愛慕虛榮”的活著,又去造業又去輪迴,生生世世,不止不休。

包括用特殊口訣,方法去“洗腦”自己,去壓制那些靈魂的“外性”,只要一輪迴,第二世又顯露出自己的本性。

這樣無論你修多少世,輪迴多少世你都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解脫輪迴。

而輪迴之後,你的“前世記憶”又會被封印,你又記不得前世因為如何而造業,而又入輪迴。

又用你靈魂的“秉性”配合著輪迴後的出生環境,所受的教育條件,認識的人,不同的事又去生活。

……

這樣你不是天生的神,你就一輩子也無法跳脫輪迴。

要記住一句話,前世的自己,是今生的作者。

你把自己的靈魂秉性“寫”好,你的今生就不會差,你把今生的靈魂秉性“寫”好,你的下輩子也會更好。

等到高到一定境界,輪迴的力量就再也束縛不了你,你自然就會跳脫出輪迴,以前被封印的記憶也會被揭開。

那時候再想起自己這麼多世修行的過程,那種感悟,又何嘗不是一種樂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