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一個很普遍的問題。
有句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的確如此。
窮苦節儉的人,教你如何節衣縮食。
唯利是圖的人,教你如何坑蒙拐騙。
自律能力強的人,教你如何控制自己。
倔強的人教你永不言敗。
我前文說過,靈魂在輪迴的時候,那些所謂的“前世記憶”會被封印,所以你無法利用那些“前世記憶”的經歷來總結得到“經驗”,又透過“經驗”來改正自身的不足。
你出生的時候,就只有你世代輪迴後所改變的靈魂的“秉性”。
從嬰兒出生,你就是那種“無知”狀態。
後面隨著年齡的增長,意識的萌發,會透過“環境”的影響,活出自己的“脾氣”。
環境的確能影響一個人的“脾氣”,但是改變不了一個人靈魂的“秉性”。
一個人靈魂的秉性,只有自己能改。
比如你骨子裡是個貪財好色的人,那你自己不改變,你千百世輪迴後,都是一個貪財好色的人。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講的就是這個。
而大多數人,無法開啟自己的“前世記憶”,更無法從那些“經驗”中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改變自己的靈魂秉性。
所以,我讓你們“活在當下,放眼未來”也是因為這個道理。
要利用好自己現有的一切條件,爭取往更高,更好的地方去。
可以利用“環境”這個方式,來讓你的生活過得更好,然後讓自己開悟,自己改變靈魂的“秉性”,爭取這一世就徹底改變自己的“秉性”,從而跳脫輪迴,達到更高的境界。
但也不能太過於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保留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的道。
我不支援建群或者是進什麼群活躍也是這個原因。
包括這本書,只要有人在一個群體交流,就必定有人會因此出事。
比如我的思想和書中內容,有人會全信,也有人會一點也不信,也有人會覺得可信度在某個“數值”之間。
比如我給了丘位元的“向上飛”的一些未來的預測。
“向上飛”的忠實粉絲,就說我是咒他們。
其實我只是做出一些簡單的預測,後續的東西我不會說,我影響到別人的計劃,我就介入了別人的“因”,我可不想因為這些東西成“果”,雖然能斬斷,但我嫌麻煩。
畢竟我自己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再說這種說我咒他的人,我覺得這種人我認為很可憐,因為他已經迷失了。
還有些大言不慚想要“忍辱負重”修到高境界來找我報仇的。
我可以在這裡放話,別說你能不能修到你覺得你能找我報仇的境界,就算你修到了,在我這裡也是個屁而已,想找我報仇,就要做好永遠離開這個世界的準備。
不聊這個話題,言歸正傳。
比如如果我是道家的,我看了西方的教派的某些“法”,我就覺得是沙幣,或者可信度不高,然後我就告訴別人我的想法,從而就可能會影響別人。
又比如我是西方的神,我看了一些道家的“經典”,不符合我心中的想法,我也會說他們是吹牛逼,然後一定有一群和我抱有相同意見的人,也一定有和我抱有相反意見的人。
這也是爭執,爭端的開始。
怎麼說呢,做一個人,要修好,就要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時,還要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通透。
別人的話,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明悟,包括看這本書的人,認同我的,別一昧的覺得我的方法就很好,就認為我很牛。
同理不認同的也別雜七雜八的影響到其他認同的人。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思維”,才能追尋到自己的“道”。
如果擁有一個好的環境,沒有自己的“思維”,自己的心就會“隨波逐流”,失去自我。
所以一個好的環境也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最最重要的還是自己。
同理,一個比較“差”的環境,也只是會影響到你的“心情”,你的判斷能力或者對什麼事的看法。
所以要殺出重圍,無論你近“朱”,還是近“墨”,都必須要有自己的“思維”。
別人的困難,苦難,別人說的話,你覺得認同,你就聽,不認同你就想一下為什麼自己不認同,是因為自己的想法本來就是“錯”的,還是說是別人講的就是“錯”的。
一個人修行,講高深點的你們也不懂。
我就用最簡單最淺顯的話語來說。
你要在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環境”中,保持你自己絕對的“理智”,保持住自己的“獨特思想”。
我隨波逐流,逐的是命運的安排,並不是隨波逐流讓我的“道”,我的思維流走。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
我觀察過一些佛家和道家的弟子。
他們始終修不上去,根本原因就是“蠢”,就是一昧的只知道“隨波逐流”,不去保持自己的本心,沒有絕對的理智。
我說的這種佛家道家的弟子,他們心中,只要和佛家道家沒有關聯或者相同相通的“道義”的,他們必定覺得你說任何東西都是“假”的。
其實有本禁書,可能任何事都不知道。
他講究“萬法歸宗”,無論任何教派,任何道義,書中講述,所有道義,教派歸根結底都是一個“道理”。
說白了也就是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一”,和“二”,的存在,讓萬物有了可比性。
有陽光,必定就有陰暗。
有善良,就必定有邪惡。
有苦難,就必定有幸福。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說白了也就是“易經”這本書中的一點小道,是中華幾千年前就發現的東西。
《易經》這本書,是一本天地規則解讀的書,能看懂的人,必定成道,必定有自己的道。
……
萬千道義,萬千道法,殊途同歸。
只是會因為每個人的表達的方式方法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聽的人有了不同的感悟。
就說個簡單的1+1,也有人會因此來“研究”,1+1為什麼等於2?
為什麼不是等於1,又為什麼不是說1+1就大於2?
多的也不說,這章就是為了教大家兩個最簡單的“思想”。
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時,也要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理智。
這樣你才能找到你自己的道,你才能活出自己的樣子,而不是一昧的“隨波逐流”,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