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有個讀者評論,感覺自已的心一直靜不下來。
我給出幾個建議和方法,可以嘗試一下。
首先,要把自已的作息規律調整一下。
你的“人魂”在肉身裡,肉身雖然有好處,但也需要休息。
疲憊了需要休息,睡眠不足也需要休息,或者受傷了,修煉累了,都需要休息。
休息不好的話,就會間接影響你的靈魂狀態,這是法則的作用,具體怎麼操作我也不明白。
比如,你一直看書,就會感覺到疲倦,眼睛痠痛,試著起來活動活動身體,不要一直保持著一個姿勢。
休息好了,那些肉身影響你靈魂的法作用就不怎麼強了,自然就能靜下心來。
其次,學東西不能學得太雜。
比如你今早上唸了一本佛經,下午又去找個道長論道,雖然說萬法闡述的都是同一個道理,但你學了不同的表達方式表達出的意思,自然也會有不同的見解,你的心不雜亂才怪。
還有,心靜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做到。
你說環境太嘈雜,沒辦法心靜,這也是你的原因。
那些法會影響你,但不會直接改變你,你要做的就是像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
比如你因為成績差被家長老師罵,那你就多花點時間來學習,提高自已的學習成績。
你因為工作上業績不達標,老闆看你不順眼,你要靠他吃飯,也要努力點,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這些都是活在物質世界必不可缺的部分,這些法都會影響你修行,也可以輔助你修行。
也不是讓大家養成逆來順受的秉性,要學會接受自已的不足,再透過自已的努力去改變現狀。
這個方法類似於“紅塵仙”或者“苦行僧”的修煉方法,你也可以作為借鑑。
總之,靜心的辦法很多很多,他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清淨”自身。
要靜心就要保持專一,不要做任何事都是走馬觀花,像猴子掰玉米一樣,得了一個,又丟掉自已手裡原本就有的那個,這是兒童故事,小朋友都懂的道理。
心靜下來了,就可以去嘗試“無為無我”的狀態。
有了無為無我的狀態,你的靈魂無論去到什麼世界,什麼地方,都不會有任何阻礙。
如果沒有這個狀態,你用一種法門盲目的修行,終究會堵在某個地方,某個世界。
沒有這種狀態,你去很專一的修煉某個法門也容易出現問題。
比如我說讓你專一,那你就專門念一個法決,讓你的靈魂狀態一直保持那個狀態,或突破自我去高層的世界,或睜開法眼看到肉眼看不到的東西……
沒有這種“無為無我”的狀態,即使你專一的去練習某種法門,也容易“入妄”,看到原本就不存在的東西。
你可以理解為你自已給自已造了一個“夢”,你把自已困在了自已的夢裡,關鍵是你還沒發現自已在自已的這個小世界中。
那個時候,無論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見到什麼,都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