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加了一個群,群友們談論“心猿意馬”這個問題。
心猿意馬,怎麼說呢?
我舉個例子。
我們的人是一顆果樹種子,我們的心卻是一隻猴子。
這隻猴子老是上竄下跳的,不想著怎麼給把這個種子種進土裡,不想著怎麼鬆土施肥,整天卻想著怎麼去摘別人的“果實”。
而修行,就是“靜心”,想辦法建立一根繩子,把這個猴子拴住。
或者讓這個猴子來“鬆土施肥”,然後把種子種進土裡,天天呵護他的成長,不然自己一輩子也只是一顆種子,無法長成參天大樹,更無法結出“道果”。
類似的比喻,佛家道家都有,反正都是為了修一根繩子拴住自己的猴子,控制自己的心念,讓思緒不再亂飛,不再上躥下跳的,安安心心的來種樹。
待到這顆果樹結出果子,那我們心中這隻猴子也自然能吃到,自然會得到這份努力的回報。
一但心念雜亂,這隻猴子上躥下跳的,猴子最後無法吃到果子不說,自己這顆種子也會因為無法獲得“光合作用”,一直在空氣中,因為能量的流逝而變得乾枯死去。
比如失眠的時候,你放下手機,一閉上眼睛你的那隻猴子就開始活躍了。
各種雜七雜八的想法撲面而來,讓自己睡覺都睡不安穩。
嚴重點的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比如一晚上做很多個夢,一閉眼就做夢,或者說白天做著事走神,很容易“發呆”,經常魂不守舍的……
大多數人,的確無法透過自己的能力來控制住這隻猴子。
所以我教大家幾個生活中最簡單實用的靜心“術”,可以嘗試一下。
如果練了很久,晚上還是失眠多夢,或者白天還是魂不守舍的,儘管來給我提問。
一:單腳站立,像做瑜伽一樣,金雞獨立,然後閉上眼睛,保持住那個平衡,在身體不左右搖晃後,仔細感受那種“重力”。
可以雙手合十或者向左右兩邊擺開,作為輔助作用。
效果可以自己試了之後來評價,沒用的話你說我是沙幣哄你們玩我也無所謂。
二:睡覺的時候,把你的“意識”。或者閉著雙眼,用“閉上的眼睛”去看你的眉心之間。
一開始,甚至一兩個星期你都做不到那種專心去看,思維總是會“偷懶”,可能會讓你時不時的懈怠下來,或者突然就不知不覺的看向了其他地方。
這也是一個方法,還能讓你們快速開眼。
不信的話你也去嘗試一下,看看是不是看個一兩秒,多的半分鐘左右,思維就突然“偷懶”,然後就放鬆下來了。
這是因為這隻“猴子”又在作妖的緣故。
三:打坐數息。
這個很簡單,找個空氣比較流通的地方,安靜的地方。
盤坐起來,或者坐在凳子上,腰背挺直,閉上雙眼數自己的呼吸。
儘量讓自己的呼吸變得和細小的流水一樣。
緩慢,平穩,能做到一張很薄的紙放在鼻孔上都沒有任何彎曲浮動,就做到大成了。
那個時候看似沒有呼吸,其實一直都在呼吸。
那個時候,站著也可以,躺著也可以,甚至一邊走路一邊入定都可以。
四:聽音樂靜心。
說起來可能大多數人覺得不靠譜,聽音樂怎麼靜心?
會打坐會自觀的人,入定之後會覺得心跳聲啊,血液流動聲都如同奔雷一樣,但不會打坐的人就做不到。
所以就要用“聽音樂靜心”來磨練自己。
比如你晚上要睡覺的時候,隔壁或者遠處有什麼很大的響聲,自己心裡就會特別煩躁?
你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在自己有時間的前提下,去睡覺,或者去“發呆”,或者去打坐。
然後放一首歌,自己控制自己不受到那首歌的影響,甚至可以控制耳朵不去聽。
也是拴住那隻“猴子”的辦法。
……
說到猴子,給唯物主義的朋友們聊聊。
其實有個問題我一直想說。
四大名著的《西遊記》大家都看過吧?
為什麼一部“玄幻小說”也能成為名著呢?
其實西遊記講述的也是唐僧成佛的修煉之路。
也是一個人修行途中的必經之路。
“九九八十一難”,缺一不可。
大師兄,是自己的心,是一隻猴子,愛殺生,貪玩,喜歡偷東西,又老是“亂跑”。
二師兄,是自己的“懶惰”,是一頭豬,愛享受,貪財好色,又愛偷懶,總是想“解散”,做事想“半途而廢”。
沙師弟,是自己的“老實”,做事要麼聽“大師兄”的,要麼聽“二師兄”的,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方向”,只會老實幹活。
大師兄被二師兄蠱惑去偷了人參果,自己也會跟著吃,唐僧被妖怪抓住了,只會說“大師兄,師傅又被妖怪抓走了”。
而小白龍,就是唐僧的“行”,成佛之路在什麼地方?
有句歌詞是這樣的。
敢問路在何方,就在腳下!
小白龍,無論猴子有沒有被趕走,無論二師兄有沒有說分行李解散,無論沙師弟有沒有跟著他倆亂搞。
他都是堅定不移的陪著唐僧往西行路上走,從不抱怨一句,從不叫苦叫累。
唐僧遇到危險了,幾個師兄去救。
反正他就堅定不移的走。
也許神話中,靈界中的確有他們幾個人物,但我這是給不明白的人這樣解釋,給唯物主義者這樣解釋。
方便他們修行。
為什麼唐僧啥事也沒做,一個妖怪都打不過,被徒弟“保護”去靈山就成佛了,猴子也封了個鬥戰勝佛,沙僧封了個“羅漢”,小白龍也封了個“菩薩”,就八戒只封了個淨壇使者?
因為唐僧是那顆種子,他用“緊箍咒”拴住了“猴子”,所以自己能茁壯成長並結出果實,結的果子“猴子”也跟著受益。
沙僧是猴子培育種子期間的那種“老實”,小白龍是那種“努力”,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而八戒是這隻猴子做事途中的“懶惰”,所以結到的果子當然不是很“甜”。
其實修行之路,只是看各人的選擇方向。
要成佛,要成仙,還是說想求解脫,或者想要長生不老,想當大官,想做大老闆。
都有自己的路可以走。
路在何方?
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