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就在此時,一個親衛騎兵出現了。
“王爺,北面過來了不少暹羅兵!”
“啊?”
張七立即意識到一件事。
“我們能從帕烏透過來,帕碧洛在帕夭北面受阻後難道不會也從那裡繞過來?不對,從會曬方向繞過來也需透過東側我方的阻擊陣地,這麼說他們是從阻擊陣地兩側的山上繞過來的”
便問道:“馬承嗣呢?”
“馬將軍正在四處擊殺,另外我軍留在外圍的三個大營也開始上前阻擊了”
張七點點頭:“傳我命令,讓馬承嗣將騎兵帶到外圍,防止其潰散到南奔一線,過來的敵人就讓這三個大營進行阻擊,同時讓李忠明部立即趕往南奔!”
等騎兵退下後,張七又暗忖:“眼下將近黃昏時分,敵人這麼晚才過來,想必是在阻擊陣地碰的頭破血流後才想到了繞路,其傷亡必定不會少,不過,既然是繞路,火炮、象兵肯定沒有攜帶,三個大營足以阻擊了”
其實他有些冤枉了帕碧洛。
此時的帕碧洛只有二十五歲,也只是暹羅國十大昭披耶之一,完全沒有能力發動叛亂,當他得知張七已經抵達帕夭府時頓時大驚失色,當即派出了三萬大軍南下。
很自然,他的大軍在兩道阻擊陣地都受到了頑強地阻擊,進過一整個白天的戰鬥後三萬大軍幾乎損失了一半,他這才想到要繞過去——兩側山勢都不高,雖然攀爬不易,但他還是讓人繞了過來。
同時又下令一萬人馬渡過瀾滄江攻擊景線城,當然了,景線城高大堅固,還有虎米一整個大營的守衛,再加上火器優勢,顯然是勞而無功,此時秋收已經完全結束,當張七抵達時已經讓城池周邊的農戶進入城中躲避。
帕碧洛的人就算想報復也找不到人。
而帕碧洛的人繞過阻擊陣地後就可以從背後對陣地進行攻擊了。
他沒想到兩道阻擊陣地都是兩道矮牆,明軍早就想到了可能的繞路攻擊,於是帕碧洛繞到後面的一萬人分出一半攻擊背後時又遭到了慘重打擊。
另外五千人則開向了帕夭府方向,區區五千人,張七自然沒看在眼裡,用三個大營去對付已經是相當看得起他了。
但無論如何,因為陣地被圍,兩座陣地的指揮官張貔、張鳳也不能派人出來彙報了。
佈置停當後,張七繼續看向那萊。
“終生不踏入八百大甸?不不不,你應該知道我是誰了,我既然來了,還是勞師遠征,自然不會就這麼輕易結束戰事的”
說完便讓人將其看押起來。
夜幕即將降臨時,四面八方的人終於都回來了。
“父王!”
第一個回來的竟然是張鳳。
一見到他來了,張七便知道大局已定。
“哦?”
“父王,我與大哥幸不辱使命,敵人的援軍是在今日上午才抵達的,先是擠在大哥的西側猛攻了一陣,見到奈何不得便分出一部分兵力轉到孩兒這邊,又被孩兒挫敗”
“然後彼等就上山了,下午三點多便出現在陣地南側,不過還是被我等擊退了”
“此時,我趕緊派出一部分兵力前去追擊,正好碰到了我軍北上的三個大營,合擊之下,除了少數敵人竄入山上逃掉,大部分敵人都被我等當場擊殺”
“孩兒這次與大哥商議後由我前來向父王稟報,大哥還在陣地,防備著敵人的第二次攻擊”
張七點點頭,他就知道兩道阻擊陣地時完全沒有問題的,每一道阻擊陣地有一千親衛步軍,配備的全部是新式燧發槍,這還不算,其中有一百人還是近三年他與王定藩兩人研製出來的新槍。
以他現有的裝備和人力,自然不可能將現代步槍研製出來,不過紙殼彈米尼槍還是可以的。
自從將工坊轉到蠻莫城後,他讓王定藩在附近兩道溪流上利用石塊、水泥築壩,然後就在堤壩附近開設水力作坊,這樣的話就比單純利用河水穩定、方便得多,實際上就是小號的水庫。
此時的人已經能利用土石修築大壩了,在用上土法水泥後更是堅固無比,與後世水泥相比,他的土法水泥無非是凝固時間更長一些,緊密型稍差一些罷了,但混合石塊、泥土後修成的大壩還是十分堅固的。
大壩不但為水力作坊提供了動力,還可以進行灌溉,又讓蠻莫附近增加了不少田地。
有了兩座大型水力作坊後,這火炮、火槍的製作效率就提高了一大截,加上利用高爐、煤炭冶煉鐵料,更多的工匠加入,更多的簡易機床出現,時下他們的火炮、火槍產量提高了三倍以上。
也就是說他們現在每年能出產一萬支新式燧發槍以及相應的火炮。
這也到了他麼現有人力物力的極限了,饒是如此,依舊可以抽調出部分人員試製米尼槍,與滑膛槍相比,米尼槍最難的不是鉛彈,而是膛線,以前他從後世專門弄來一臺手工搖動的簡易機床,原本是為燧發槍槍管鑽膛而用的,從後世弄來一些專門的鑽頭後也能用在鑽刻膛線上了。
至於米尼彈倒是容易得多,有了燧發槍的基礎,用以撞擊底火進而引燃底火發射鉛彈就有了可能。
裹住錐形米尼彈的軟木對於緬北來說也不是問題,米尼彈底部有兩道螺紋,鉛塊熔點極低,用木材冶煉即可,先將錐形鉛彈用模具鑄成後再細細打磨就是,這一道工序才是最花費時間的。
於是,三年後他就獲得了一千杆新式米尼槍,以及一百把米尼短槍,時下來到八百大甸的親衛營、六個大營各有一百新式米尼槍步兵,還有一百親衛騎兵也裝上了新式短槍。
這次如果在暹羅國搶劫成功,他就準備增加十個大營,這就需要增加相應的工匠,需要提供的薪餉就直奔十萬人去了,他可沒有那麼多精力用在貿易上,只能尋找能在短時間發大財的機會。
暹羅人的大城府除了鉅額財富,顯然也會像阿瓦城那樣有著大量的工匠,不趁著暹羅國精銳雲集八百大甸的機會將其一舉殲滅,然後迅速南下大搶一把更待何時?
更何況,明末清初之際,大量明國匠人南下南洋,有相當一部分流落到了暹羅,按照情報,這些人大部分都在大城府,與其讓其在大城府為暹羅人服務,趕緊到他那裡為光復大明服務更為合適。
當然了,他的搶劫目標還很多,真臘國、越南南朝、馬來半島諸蘇丹國,夠他忙乎十年的。
十年,等他有了四五萬大軍,一定能將四川、廣西、貴州收復,屆時不用他出馬,估計李定國就能徐徐收復國土了。
而他顯然會將整個雲南收入囊中,雲南還有兩百萬漢人,大明能讓黔國公世鎮雲南,對於他這位對大明有再造之功的王爺肯定不會吝嗇的,有了雲南,他的縱橫東南亞大計完全成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而有了這兩百萬人,張七便能讓其相比放在李定國手裡發揮出好幾倍的作用,大清日漸衰微也只是時間問題。
轉到眼前,帕碧洛在派出的三萬援軍幾乎覆滅後,他身邊就只剩下四萬人了,由於南邊受阻,只能儘快拿下清萊城。
不過,由於國王被俘,軍心肯定浮動,清萊城不像帕夭城,是八百大甸名城,僅次於清邁城,莽吉隆還有一萬五千精銳,屆時帕碧洛就是想盡快拿下也不可能了。
但那無論如何他會做最後一搏。
果如張七所料,得知帕夭府失陷、自已派出的援軍只有少數人回來時,帕碧洛膽寒了,清萊城兩面是山,北面是瀾滄江,南面還有兩道阻擊陣地,為今之計,他只有儘快拿下清萊城,然後依託清萊城與張七抗衡才是上策。
還有,人家那萊可以投降,投降後也能繼續做國王,但他不行,或者說現在的他不行,如果再過二十年,已經是戰功赫赫的帕碧洛,就算輸一次也沒什麼,還是有可能透過叛亂成為國王。
但現在的他顯然不行,他這個昭披耶不過是繼承的自已父親的爵位,在全國並無大的威望。
如果他現在投降了,莫說成為國王了,他的昭披耶的爵位還能不能保住就是一個問題。
戰至最後,彈盡糧絕之際再投降就不同了,回去後在國內的風評也會好得多,至少能保住自已的昭披耶爵位。
“殺!”
帕碧洛現在已經殺紅了眼,這一次他竟然親自帶人發起了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