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笑道:“此事早就在父王的預料之中,開啟地圖!”

張鳳的親兵在桌子上攤開了一張地圖。

“諸位,這裡是密鐵拉,平達力的大女婿哥丹威自從離開東枝後便成了密鐵拉的城主,他對於孟人的背叛一直懷恨在心,囿於我軍的牽制這才暫時沒有發動”

“而東枝被南撣邦土司刀顢頇佔據,對於北撣邦被我軍佔據也是隱隱不滿”

“既然如此,那就如他們所願,我軍可以出面撮合,讓哥丹威與刀顢頇組成聯軍,然後一起南下進攻孟人的土地,事成之後緬人可以佔據東籲,這本來就是他們的土地,佔據此地意義重大”

“而我國可以將全部是山地、隸屬於清邁府的夜豐頌讓給刀顢頇,那裡只有極小快的平地,不過卻是大象的老巢,以前這裡是緬甸人或暹羅人訓練大象之地”

“既然我軍開了口,刀顢頇也可以向南攻擊克耶邦,將該地拿到手裡,加上夜豐頌,大致可以彌補北撣邦的損失了”

“孟人不敵緬甸人、撣邦人後肯定極為恐慌,只能向我軍尋求援助,因為他們的老巢孟邦也是不太寧靜,若是勃固谷地被緬甸人佔據,他們就會再次成為緬甸人的奴隸”

“此時我們就可以出面了,與哥丹威、刀顢頇、孟人國王羅延納簽訂和平協議,讓其認可目前的疆界,而我們則徹底拿到大光河、錫當河以西的土地”

李豐問道:“將軍何以認為孟人必敗?以前他們侵入阿瓦時可是勢若破竹”

張鳳冷笑道:“與緬人相比,孟人最大的弱點就是人口,當時侵入阿瓦的孟人軍隊止只有一半孟人,另外一般則是克倫人、克耶人,他們當時急於劫掠,勉強湊在了一起”

“加上毛淡棉的事情,孟人必定不敵正在義憤填膺、同仇敵愾的緬甸人,於是就不得不承認戰後的疆界”

“至於阿拉幹人,他們時下確實十分強大,但與孟加拉人乃至背後的莫臥兒人相比還是不夠看,我們不能光將目光盯在三角洲,而是要將重點放到硝石、三角洲這兩樁大事上”

“只要我們協助阿拉幹人擊敗孟加拉人,奪回吉大港,既在他們面前顯示了武力,也能迫使孟加拉人簽訂另一項和平協議,除了讓吉大港徹底迴歸阿拉幹,還能將加爾各答劃歸我們”

“至於西孟加拉領主西拉傑,他名義上還是珠穆拉赫的屬下,也不得不認可這一點,而珠穆拉赫在吉大港吃了敗仗,肯定要找回場子,放眼整個孟加拉,他的動手物件不是北面的阿洪人,就是西邊的孟加拉人”

“巧的是這兩部都是信仰印度教的,本就在他的打擊範圍之內,無論他進攻哪一方對方都會向我軍救援,我倒是希望他攻擊西孟加拉,那樣的話我們就能徹底將加爾各答穩固下來”

“萬一他要北上攻擊阿洪人,也能將後者拉入到我們這一邊來,我軍正在為如何進入阿洪王國煞費思量呢,乾脆將孟加拉、阿洪人之間的錫爾傑爾納入到我軍範圍來,進而為今後的孟加拉攻略奠定牢固的基礎”

“還有,根據情報,西孟加拉西邊的高原上新近崛起了一股勢力,他們叫馬拉塔人,擅長騎馬、訓練大象,戰力冠絕印度,對時下的莫臥兒帝國已經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時下馬拉塔人基本上統一了印度中央高原一帶”

“他們信仰的是印度教,對於遲遲不加入他們聯盟的西孟加拉人十分怨恨,如果他們在此時進攻西孟加拉,對於我們來說更是十分有利”

“父王的目的是,透過孟加拉蘇丹珠穆拉赫在書面上確定加爾各答的歸屬只是第一步,打通加爾各答與恆河故道的聯絡是第二部,讓孟加拉徹底分裂,最好一分為三”

“回教徒、馬拉塔印度教徒、孟加拉印度教徒各佔三成則是第三步”

“屆時我們也要學習英國人,在三者之間虛與委蛇、上下其手,最終將整個孟加拉收入囊中”

“這裡人口眾多,物產豐富,除了父王心心念唸的硝石,還有海量的煤炭資源,還有,這裡人口雖多,但西孟加拉的大部分人都是溫順的印度教底層的首陀羅,只要我們操作得當,讓其緩慢從奴籍掙脫出來,未嘗沒有徹底拿下該地的可能”

“至於東孟加拉,其北有阿洪人,南有阿拉幹人,都是與我等面孔相近的雲南夷人之後,若是馬拉塔人佔據西孟加拉的西邊,就能為我們擋住莫臥兒人的大軍,東邊就能捏合阿洪人、阿拉幹人壓縮孟加拉伊教徒的生存空間”

“同樣是三分天下,同樣有大把的操作空間”

“實際上,孟加拉人的戰鬥力不如阿拉幹人,不過是在法國人、丹麥人水上力量的牽制下這才戰敗,我軍水師的加入,孟加拉人必敗無疑,至於陸地上就讓阿拉幹人與他們打生打死就是”

“孟加拉人有法國人、丹麥人的協助,阿拉幹人有葡萄牙人的協助,再加上阿拉幹更為剽悍,完全有可能在陸地上將其擊敗,唯一可慮者,是孟加拉人有一支人數不少的騎兵隊伍,屆時還得由我軍出面才行”

“這件事要快,因為我們還有大事要做”

“哦?”

眾人的眼睛亮了起來。

“距離上次明清之戰已經四年了,但清狗一直沒有動靜,難道是他們怕了我們?顯然不是,時下清狗有荷蘭人的協助,火槍火炮已經大量裝備起來了,戰船也配備了不少”

“像上次那樣再想利用船隻奔襲千里恐怕難以做到了”

“而且,四年的時間,早就讓他們重新編練了大軍,並在四川、貴州、廣西邊界處儲藏了大量的物資,當然了,這一次他們儲藏物資的地點比上一次遠了許多,不會再讓我們下手的”

“士兵就能輕裝簡從快速抵達邊界戰場,之所以尚未行動,原因也只有一個”

“你們猜猜,會是什麼原因?”

李豐說道:“難道是他們起了內訌?”

張鳳笑道:“雖不中也不遠矣,三面大軍中,貴州的吳三桂部實力最強,因為廣西的三王一公在上次的戰事裡被我軍削弱的厲害,就算他們招募、編練了新軍,戰力也與從前不可同日而語”

“清狗初定天下,人心顯然不穩,戰前都會提供大量的銀兩用以犒賞,以前如此,現在更是如此,也就是說,除了薪餉,賞銀才是綠營兵拼死向前的最大動力”

“當然了,戰事、戰後的搶劫那也是動力之一”

“三番五次敗於父王之手後就需要更多的銀兩才能讓其重新煥發戰力”

“啪啪啪”

張翰突然拍起手來。

“我終於明白了,明明我軍已經有了一舉擊敗吳三桂、鄭蛟麟的能力,父王還是蹉跎至今,難道就是為了源源不絕的銀子?”

張鳳撇撇嘴,“那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可以依託滇南緬北這個大後方與他們周旋,不斷消耗他們,除了消耗他們的兵力,更重要的是消耗他們的耐心”

“什麼耐心?自然是忠於清國的耐心”

“想必三王一公乃至吳三桂都感覺到了,這才不停地向清狗朝廷發報要增加賞銀,如果清軍勢若破竹,彼等哪裡敢親請求這麼多賞銀?”

李雪峰插道:“你說了這麼多,還沒說是怎樣的內訌?難道是吳三桂?”

“哈哈哈”,張鳳大笑道,“還是府尊大人明見萬里,以前,我大明控制廣西、貴州、雲南、四川四省,能臣良將無數,貴州之敗後,大批明將投降,幸虧有父王在,不少人又反正歸來”

“當時,除了大定營、克靖營、天威營三營的總兵竇名望、王國璽、高文貴以及晉王中軍總兵靳統武,另有十人也為一時俊傑”

“他們是淮國公馬寶、公安伯李如碧、宜川伯高啟隆、德陽侯劉之復、凱里伯塔新策、通安伯王會、東川伯劉偁、敘國公馬惟興、懷仁侯吳子聖、鎮寧伯楊威”

“時下馬惟興已死,王會霸佔永寧府,高啟隆實際上歸附了父王,餘下七人中,戰力最強者,吳子聖、李如碧、劉偁、劉之復都投靠了吳三桂”

“前幾次因為要整合軍隊,他們這幾人並沒有參與,眼下幾年過去了,早就整合好了,眼下他們繼續以總兵之位執掌三千到五千不等的軍隊,是吳三桂重要的依靠力量”

“而塔新策、楊威、馬寶繼續追隨大明,時下塔新策、楊威已經是晉王麾下的大將之一,與靳統武、吳三省並稱新四大將,都統領五千以上的人馬,加上晉王直接指揮的大軍,以及鞏昌王白文選、廣國公賀九儀兩部”

“真實實力實際上與貴州的吳三桂相差無幾,但明軍的多次勝利已經讓其士氣提振到了一個新高,而吳三桂部則正在衰減”

“吳三桂都是這樣,四川的鄭蛟麟、廣西的尚可喜更是不如”

“當然了,按照父王的估計,無論如何,清狗再次發動大戰也就在這幾個月內了”

“故此,父王這次是一反常態,準備來一個先發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