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雖然同意了劉元初的籌劃,但張七面臨的具體情況還是嚴峻的。

與孫延齡部合股不但是他極力想阻止的,但也是沈永忠極力想達到的。

時下張七四個大營佔據的西洋河河口距離廣南府城所在的平地還有約莫百里,楊阿索兩部佔據的寶月關距離那裡也有近五十里。

所謂西洋河河口,並不是西洋河從廣南府平地開始進入山地的地方,該河是一條東西走向的河流,不過在這裡有一個渡口,正好控制住了北往廣南府城的要衝,故此才在當地人嘴裡稱為河口而已。

無論從哪裡出發,都要經過蔓延起伏的崇山峻嶺。

於是,沈永忠仗著自已人馬多,在兩地前往廣南府城必經之處層層設防,而有了耿繼茂的教訓,他手下的將領們一個個也拼死阻擊。

移營之戰開始了。

戰爭,特別是山地作戰移營時非常麻煩的,你想移營,而敵人顯然不想你移營,後世的太平天國前期,還在廣西的時候,清軍想要徹底圍住永安州,不停地想拉近與州城之間的距離。

每一次轉移駐地都要花費巨大的代價,就是在這次打破清軍的封鎖後太平軍就一飛沖天了,自那以後,清軍再能集結大軍圍困太平軍還要等到江南江北大營之時了。

現在的張七明軍同樣如此。

雖然兩路人馬一連共計前進了三日,每一路卻只前進了三十里!

沈永忠幾乎將每一座可用的山頭都利用上了,若不是明軍火力猛烈,恐怕三十里也走不到。

幸運的是,孫延齡也是一個好幫手,他顯然比他的岳父孔有德差遠了,雖然勉強答應前來與沈永忠合營,但終究是被耿繼茂部的慘狀嚇到了,故此他的一萬五千大軍緊緊地擠在一起,每日只走上二十里。

每走一日還要停下來紮營,於是便更慢了。

饒是如此,三日後他的大軍距離廣南府城也只有五十里了!

張七雖然在雲南、廣西各處密佈哨探,但能夠擁有電報機的顯然只有少數,時下也就在鎮安府、曲靖府、廣南府、昆明、永昌府、密支那、孟養六處設定了,加上隨軍攜帶的三部,他一共就有十部。

當然了,這是指功率較大的,若是隻能短距離傳輸的小功率的自然還有一些。

饒是如此,時下孫延齡所部的動向他也無法完全掌握,只能靠派出的夜不收抵近觀察才能得知,再將掌握的訊息傳到他這裡時效性至少差了一日以上,也就是他透過該部一連幾日的行動大致估算出其速度而已。

眼下沈永忠的大軍已經將廣南府圍得水洩不通,若不是他在城內安插有密探,恐怕那裡的情況也是一無所知。

好的一面是,賀九儀在得知他就在府城不遠之地時,倒是下定了緊守城池的主意。

“這樣不行”

雖然在攻擊前進時已方傷亡不大,但若是繼續這樣下去,遲早會迎來孫延齡、沈永忠兩部的成功匯合,故此,在第三日晚上,張七召開了緊急會議。

這一次,就連劉元初也想不出什麼好主意了。

張七直接做出了決定。

“楊阿索、郝應錫兩人雖然也只前進了三十里,但寶月關距離廣南府城也就五十里,也就是說,他們現在距離府城只有二十里了”

“我決定,重新做出調整,我親自帶著張乘龍、郝元彪兩部前往那裡與其匯合,至於這裡,留下蒯方、吳國安兩部,加上高得傑騎兵,依舊按照這個進度緩慢前進,由高得傑統一指揮”

高得傑問道:“您的意思是我這一部就是用來迷惑敵人的?”

張七點點頭,“我走之後,張部、郝部以及我的大旗依舊不動,讓敵人認為我們的主力還在這裡”

“這裡距離寶月關走小道的話只有五十里,我準備連夜進軍”

離開三鄉縣後,他從六部中個抽調了一百長槍兵、一百弓箭手,用來鎮守縣城,眼下各部實際上只剩下了千人左右,當晚便連夜展開行動,在當地土人的帶領下,於黎明前十分抵達了寶月關。

與他一樣,楊阿索郝應錫兩人也抽調了四百長槍兵、弓箭手鎮守此關,主力則進駐到北面三十里的董那孟寨。

歇息半日後,大隊人馬繼續北進,終於在黃昏時分與楊、郝兩部匯合了。

如果說廣南府城是在一個四面皆山的盆地裡,那麼董那孟寨則是在一個四面皆山的小盆地裡。

敵人之所以坐視楊郝兩部輕易闖到這裡,那是因為他們封鎖住了前往廣南府城唯一的通道。

“王爺”

楊阿索對著地圖介紹起來。

“董那孟寨距離廣南府城所在的平地實際上只有十里了,不過仍需穿越一片山地,山地的盡頭則是五里橋要塞,想要大軍進出廣南府城,必須經過此寨方可”

“根據我的情報,沈永忠在這裡駐紮了五百人,還在寨上佈置了大量的火炮,另外,前往五里橋的山道極有可能設伏”

“能從其它地方繞過去嗎?”

“有的,就是西面西洋河北面那條山道,最終還是與其匯合了”

張七點點頭,“敵人之所以沒來這裡,就是認為他們的五里橋寨易守難攻,還有十里長的山路可以設伏?”

楊阿索說道:“我倆從寶月關北上時也不斷遭到了敵人的襲擾,不過由於我們都有上好彈藥的燧發槍、短管火炮,隨時便能迎敵,最終還是以很小的代價擊退了他們的進攻”

“當然了,都是擊潰戰,我們急於將大營移往靠近府城的地方,這一點想必沈永忠也知曉了”

張七說道:“我們必須儘快透過最後這座山,張貔”

“到”

“你帶著五百親衛步兵一個小時後前去開道,記住了,見到容易掩藏伏兵的地方就立即射擊,也時不時放上一炮,你等不用攜帶重炮,攜帶十門五十斤重的短管火炮就行了”

“一般來說,樹木茂盛之地反而不是隱藏伏兵的好地方,因為這樣的地方無法釋放檑木滾石這樣的東西”

“樹木稀少,灌木叢、野草茂盛之地才是最易隱藏伏兵之地,不妨多放上幾炮,一定要保證已方人馬有三成的燧發槍處於裝填狀態”

“伏兵,無外乎居高臨下射箭、射擊、放炮,清狗火器都集中在烏真超哈部隊,我估計彼等不一定捨得拿出來設伏,若是尋常長槍兵、刀盾兵,埋伏之地就不能太低,若真如此,他們下來時你們也有反應的時間”

“大隊人馬就跟在後面,現在就全看你了”

張貔眼神一凜。

“孩兒一定完成任務!”

下午,大隊人馬全部出發了。

張貔知道張七為何要讓他打頭陣。

時下能夠提前裝填好彈藥而不讓彈藥、引藥洩露的新式燧發槍各個大營只裝備了一百人,而親衛步兵則全部裝備了,也就是說他這五百人是清一色的新式燧發槍!

對於彈藥來說,為了保證氣密性,塞入鉛彈時會包裹一塊布片將其捅進去,一般來說除非將火槍倒立後用力震盪就不會跑出來,但引藥沒有那個新裝置顯然是不行的。

除了武器,還有甲冑的因素。

雖然都配備了新式火槍,但這五百人依舊配備了棉甲,與其它營頭透過繳獲修修補補得來的棉甲不同,張七的親衛隊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配備了密支那甲冑工坊新制作的棉甲。

繳獲的清軍棉甲最輕的也有三十五斤,不過他們所用的鐵片質量較差,多半是生鐵,被鉛彈擊中後很容易碎裂,張七卻用上了熟鐵,這柔韌性便又上了一層樓。

棉甲是將兩塊鐵片夾住一層經過多道工序處理後的棉片鉚合而成,時下張七親衛步軍的棉甲重達四十斤,親衛騎兵的則重達三十斤,質量比以嚴苛著稱的清軍又一個層次。

加上全部配置只有精銳部隊才配備的寬簷鐵盔,只要不是驟然在近距離遇敵,在這個依舊是冷兵器佔據主要地位的古老東方還是能反應過來的。

還有五十斤重的短管火炮,這種火炮只有一米,管徑卻有十五厘米,平射射程只有五十米,四十五度角仰射最大射程不到一百米,但可以裝填實心彈、散彈和開花彈,對付近處的敵人不要太爽。

與火槍一樣,為防漏氣,將炮彈嵌入時同樣要裹上一層厚麻布,一般來說只要小心一些是不會掉落的。

張貔出發了,按照張七的吩咐,見到兩側樹木茂盛之地就讓火槍手放上十幾銃,清軍的軍紀普遍比明軍強,但顯然強不過李定國的部隊,真實歷史上的磨盤山之戰,吳三桂得知有伏兵存在後當即讓火槍手、炮兵大肆發射,該部在傷亡了幾百人才忍無可忍展開反擊。

也就是說,李定國的部隊,單論軍紀一項已經接近後世的鐵軍了。

清軍顯然還沒有達到這一點。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射擊,卻並沒有發現伏兵存在的跡象,他們很快就抵達了山道的盡頭。

五里橋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