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在得到李二的允許後,便讓長孫家慶儘快將蜂窩煤爐和蜂窩煤的事情落實。

長孫家慶在得到李楓的指點後,先在東市租了一間鋪子作為門面。

然後給河間王李孝恭、趙國公長孫無忌、吳國公尉遲恭等李二的心腹大臣們每人送了一個造型精美的蜂窩煤爐和一個銅壺。

並隱晦的表示,這是太子殿下有感於貧苦百姓過冬不易,特意找涇陽侯李楓製作出來的,想賣出去賺點錢賑濟貧苦百姓。

一眾人精要是連這點話都聽不明白,也不用混了。紛紛表示太子為了貧苦百姓都不惜操持賤業了,我等怎能坐視百姓受苦呢?於是眾人紛紛咬著牙慨慷解囊,購入了數量不等的蜂窩煤爐子。

李楓在讓工坊製造爐子的時候,讓他們特製了一批造型精美的爐子。工坊的工匠們不少都是在前隋混過的,主觀能動性極強。針對不同品級的官員和勳貴,生產了數種造型外觀不同的爐子和銅壺。

李楓對於這些爐子的定價相當的“良心”。

用他交代長孫家慶的話就是,他長孫無忌堂堂的趙國公、陛下的小舅子,讓他用一個十貫錢的爐子,這是看不起他啊。讓那此五姓七望的人知道了,還以為趙國公家沒錢用不起好東西呢!

當魏徵這個出了名的“窮人”也捏著鼻子買了兩個爐子之後,蜂窩煤爐子在長安的名氣徹底被開啟了。

自古以來,官員權貴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流行的風向標,哪怕到了後世也是如此。

上行下效之下,家資頗豐的官吏們,商賈富戶們湧進了東市的門面,完全不在乎爐子要多少錢,只要能拿到爐子,錢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

等他們使用過後,發現這爐子比火爐方便的多。火爐需要持續添柴很不方便,直接燒石炭稍不注意就容易中毒,燒木炭、竹炭成本高不說也不是很安全。於是乎,蜂窩煤爐大受追捧。

撈到了第一桶金之後,長孫家慶又開始僱人挨家挨戶的推銷蜂窩煤爐。

最便宜的蜂窩煤爐子只要五十文,雖然要籤五年的蜂窩煤採購合同,但是架不住蜂窩煤便宜啊,一文錢可以買到五塊蜂窩煤。

買不起蜂窩煤爐子也沒事,可以加入蜂窩煤廠,製造蜂窩煤賺錢,也可以加入配送隊送煤賺錢。

很快蜂窩煤爐就開始在長安的大街小巷流行了起來,很多店家都開始用蜂窩煤爐代替火爐進行烹飪,有的茶肆更是在門口擺了一溜的爐子燒水,場面頗為壯觀。

雖然蜂窩煤爐銷售火爆,但還是有很多人家沒有購買,不過蜂窩煤的銷量那是節節攀升。

甚至開始有外地客商找到長孫家慶,想要購買爐子去外地販賣。

倒不是沒人想過要仿製蜂窩煤爐,只是生產效率太低,成本遠超李楓的爐子。他們也沒意識到,價格低的髮指的蜂窩煤才是大頭!

等爐子生意走上正軌後,長孫家慶盤算了一下收益,發現扣除李楓的貨款,居然賺了不少錢。這些錢大多是在官員權貴們身上撈出來的。

十二月初一

“殿下,這是上個月的賬本。”

李承乾接過賬本隨便翻了翻,驚呼道:“十萬貫!這麼多?”

“主要是爐子賺得多,這個月就不會有這麼多了。”

“爐子那麼賺錢?”

長孫家慶組織了一下語言後,解釋起了為什麼掙了那麼多錢的原因。

李楓在每個爐子上都打上了一個鋼印:“大唐東宮爐子指定供應商”。

這十一個字一印上去,那些富商巨賈跟被打了雞血一樣,瘋狂的購買爐子。只要爐子夠精美、價格夠高,他們根本不在乎爐子多少錢。

李承錢聞言摸了摸下巴,道:“看來要儘快開啟其他地方的銷路啊。”

“臣已經在安排了。”

“嗯。”

“養濟院的事情怎麼樣了?”

“已經找到了地方,工部的工匠正在修整。”

“安排一下,明天去工地看看。”李承乾吩咐道。

“是。”

。。。。。。

第二天一早,李楓就帶著兩個護衛從長安城南的明德門入城,那裡是距離延祚坊最近的城門。

李楓本來是不想來的,但是李承乾以這是他出的主意為由,執意邀請他一起視察工地。李楓也不好意思推拒,只能答應了過來。

長孫家慶之所以選擇在這裡建立第一座養濟院,主要還是延祚坊比較窮,坊內百姓收入普遍不高,孤寡比例相對較多,有錢誰住這破地方?

守門的武侯看到李楓等人就跟沒看到一樣,絲毫沒有搭理他們的慾望。

李楓皺了皺眉頭,為延祚坊的治安環境感到擔憂,養濟院開在這裡肯定會有不少麻煩。

養濟院在延祚坊的西南角,佔地約有兩千多平方米。這個角落裡原來住著十餘戶人家,長孫家慶出了一比不菲的搬遷費後,這些人爭先恐後去長安縣訂立了契約,把房賣給了長孫家慶。

工部的工匠們正在修整房屋、砌圍牆,僱來的民夫則是在清理雜草、搬運建築垃圾和材料。

看著忙碌卻井然有序的工地,李楓滿意的點了點頭。看來工部沒有派個混子糊弄李承乾,而是派了個幹實事的官員過來。

李楓在外面看了一會兒後,便帶著護衛們找了個路邊小攤子邊喝茶邊等李承乾。

李楓一邊喝茶一邊和茶攤老闆打聽延祚坊的情況。

“店家,這延祚坊治安如何?可有潑皮遊俠兒騷擾爾等?”

唐代的遊俠兒,大多都是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年輕人,也可以叫惡少年。放在後世大機率就是一群追求道義的流氓小混混。

“回貴人的話,這裡沒有什麼潑皮遊俠兒,不過常有官吏來收錢。”

“官吏收錢?”

唐代雖然禁止在坊內進行商業活動,但是小攤小販飯館茶肆在各坊都是普遍存在的,根本沒人管,官府更不會向小攤小販收錢。

正當李楓繼續問下去的時候,工地那邊傳來了一陣喧譁。

“誰讓你們在這裡砌牆的?不知道這裡是某家的地嗎?”

“你是哪個糞坑裡爬出來的驅蟲!知道這裡是什麼地方嘛?敢來這裡撒野!立馬給某滾蛋!不然仔細爾等的皮!”工部派來的官吏越眾而出,指著聒噪的人群就是一通罵。

鬧事的一見有官吏立刻就縮了,馬上道歉說是誤會,然後掉頭就準備走。

還沒走幾步,就被王潮攔了下來:“幾位,我家郎君想見見你們。”

帶頭的潑皮看到坐在茶攤上的李楓,以及一票膀大腰圓、腰跨橫刀的護衛,比見到工部官員還慫。

小心翼翼的上前,點頭哈腰的問道:“不知貴人有何吩咐?”

“是誰讓你來的?”

“小人是聽人說這裡有人蓋房子自己來的,無人指使。”

“哦?你這樣就不怕被人抓去報官?”

“貴人有所不知,這延祚坊裡住的都是窮人,富貴人家哪裡會住在這裡?小人以為是哪個小商賈想在此處修宅子,便想來撈些好處。哪知踢到了鐵板?”

“以後離這裡遠些,不然小心腦袋,都滾吧!”

一群潑皮立馬連滾帶爬的跑了。

沒過多久,李承乾就帶著長孫家慶過來了。

“叔父久等了。”

“沒事我也是剛到,先進去看看吧。”

“叔父請隨我來。”長孫家慶趕緊頭前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