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滅蝗之事要想畢其功於一役,還是要朝廷方面支援。”
“要錢?要錢沒有!”李二有些警惕的問道。
“陛下您這話說的,臣是那種人麼?臣家中雖不富裕,但是為國分憂的錢還是有的。”
李二很想說:你要不是那樣的人,你倒是把我的錢還回來啊!六百多人,仨月造了上萬貫(包括裝備採購費用),連特麼一張廁紙都要報銷。
長孫無忌雖然不知道驃騎府花了多少錢,但是他大概知道李楓有多少錢:你家不富裕?特麼全長安比你有錢的都沒幾個!
“那你要什麼支援?”
“陛下,自古以來百姓愚昧做事隨大流,要想消除他們對蝗災的恐懼全力滅蝗,朝廷應該進行引導。”
“如何引導?”
長孫無忌心裡突然生氣了一股不好的預感。
李楓笑呵呵的說道:“陛下,蝗蟲此物富含大量優質蛋白,利於人體吸收,大大的補品啊。”
“優質…蛋白?吸…吸收?”李二聽到一頭霧水。
“這些都是細枝末節,不用太過在意。蝗蟲,味甘、辛、性溫。食之可健脾消食,息風止痙,止咳平喘,通絡(以上來自百度百科,作者不保證真實性,具體療效請諮詢專業醫師。)”
“這蝗蟲真有這麼多好處?”
“真不真的得問太醫,臣也是從一本醫書看到的。但是吧,這個油炸蝗蟲佐酒甚好!”
“嗯?”李二覺得話題好像有些跑偏。
“那個老崔,弄一盤油炸蝗蟲過來!”
“是,郎君!”
蝗蟲一般是油炸,或是開水燙熟後食用,食用價值頗高。雖然有研究表明蝗蟲聚集後會產生毒素,但是高溫下,這些毒素會分解,再說了只要抓得快吃得快,還能等到蝗蟲產生毒素?這是對華夏民族極大的不尊重。
沒多大一會兒功夫,崔管事就端著一盤炸的金黃酥脆的蝗蟲來了。
李楓接過盤子對長孫無忌說道:“來,趙國公,為陛下分憂的時候到了!”
“啊?”長孫無忌人都快傻了,你說的天花亂墜的,結果你自己不吃,讓我吃?你還要不要臉了?
“那個,某這兩天吃的太多了,有些上火。趙國公你放心,這炸蝗蟲嘎嘣脆的絕對無毒,某以身家性命作保!”
李楓的話都說道這份上了,長孫無忌也不好意思在推脫,只能捏起一隻炸的金黃的蝗蟲,閉著眼睛扔進了嘴裡。
嗯?
味道似乎還可以啊?再嘗一個。
李二一臉期待的看著自家大舅子,等著他的下文,結果這胖子一個接一個的往嘴裡塞炸蝗蟲,就是不說話,乾脆自己拿了一隻嚐嚐味道。
這位可是敢生吃蝗蟲的狠人,吃個油炸的還不是小菜一碟。
兩刻鐘後
一個皇帝帶著一幫子朝廷大臣,一人手裡端著一盤子油炸蝗,吃的滿嘴流油。李楓怕他們吃的太油膩,還特意讓人送來了酸梅湯。
“嗝!”李二打了飽嗝,道:“伯安,你這炸蝗蟲做的真不錯。你剛才說引導百姓,這事是怎麼個章程?”
嚯!你還記得引導百姓呢?真不容易!
“陛下,百姓畏懼蝗蟲,主要是他們認為蝗災乃事上天降下的災禍。咱們一邊收購蝗蟲,一邊派遣朝廷重臣前往鄉村,給百姓來個現吃蝗蟲,打消他們的顧慮,沒了顧慮百姓自然會全力滅蝗!”
李楓說的那叫一個大義凜然,反正又不用他去。李二琢磨了一下,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官員就是要帶頭教化百姓嘛!這麼點事都幹不好,還當什麼官!
百姓都是盲目的,對於地方百姓來說,要是代表皇帝和朝廷的高階官員帶頭吃蝗蟲,那起到的示範作用可以說是無限大的。
“你這主意不錯,回去朕就安排!”
“陛下英明!”
“哈哈,還是你出的主意好啊!”
兩人你來我往的互吹了一陣,李二就帶著人回了長安了。
李二走後,李楓讓崔管事安排人手,在長安賣酸梅湯和油炸蝗蟲,標語他都想好了:尚書省和六部官員傾力推薦。
。。。。。。
李二返回長安後,立刻召開了擴大會議,準備設立若干個宣教組,深入基層讓宣傳抗災事宜。
被通知參加會議的官員人都懵逼了,這是宣教嗎?這特麼是下鄉當猴讓那幫泥腿子參觀啊!
一票子官員哭天搶地的請天子收回成命,萬不可聽信奸佞小人的讒言,要不然必有亡國之危。
李二看的眼皮子直抽,恨不能把那幾個鼻涕眼淚糊了一臉的混蛋拉出來揍一頓。
“夠了!爾等還有些讀書人的樣子嗎!”
沒等李二發飆,孔穎達站了出來。
“國事艱難,爾等不思為國分憂,哭哭啼啼的成何體統!不知事情經過,便汙言他人。爾等的師長就是這麼教爾等做人的?聖賢書都讀到道狗肚子裡去了嗎!”
孔穎達把那些哭爹喊孃的官員們罵了一個狗血淋頭,老頭雖然資歷不朝中官員裡最老的,但是老頭的背景絕對是天下讀書人裡面最硬的。
畢竟人家老祖宗是最牛批的讀書人。
李二看著孔老頭罵人,心裡那叫一個樂啊,果然對付讀書人還得是讀書人啊。
於是,十幾支宣教組被組建了起來,在各自領隊官員的帶領下下鄉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二特意給每個宣教組派了兩個御史並派遣了元從禁軍作為護衛。讓他們自帶糧食和鍋碗瓢盆,敢下去大吃大喝的,回來就送去嶺南吃喝個夠!
然後長安的百姓們就看到了前所未見的一幕,一隊隊威武的禁軍護送這大臣們從各個方向出城,也不知道去幹嘛了。
不過歷代以來,首都人民的訊息都是最靈通的。很快就有人知道了官員們的去向,並引起了熱烈的討論。還沒等熱度達到頂點,長安各坊內就出現了買油炸蝗蟲和酸梅湯的攤子,攤主信誓旦旦的說那些官員就是去推廣油炸蝗蟲的。
雖然長安的百姓對於油炸蝗蟲心存疑慮,但是也不缺乏有冒險精神的人。
人都是有從重心裡的,一個人說好,你會不在意,十個人說好,你會產生興趣,成百上千的人說好,你就會產生“要不試試”的想法。
於是,油炸蝗蟲在長安悄悄的火爆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