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您怎麼在此處?”
正當李楓想著要不要直接去找崔敦禮的時候,李承乾帶著長孫家慶出現在了李楓後面。
“見過叔父。”長孫家慶老老實實的行禮。
“不用多禮。”李楓揮手讓長孫家慶起來,然後問道:“你們倆怎麼在這裡?”
王珪的府邸在崇仁坊,崇仁坊在景風門的南側,緊挨著內城的東城牆。崇仁坊距離內城和皇宮很近,地方也大,很多朝廷高官都住在這裡,李承乾出現在這裡也不奇怪。
“我準備去拜訪舅舅,您怎麼在這裡?”
長孫無忌家在崇仁坊東南角,距離王珪家不是很遠。
李楓指著王珪家大門,道:“我來拜訪永寧郡公,等下人通報呢。”
“讓您站在門口等?這也太無禮了!”李承乾還沒開口,長孫家慶就先嚷嚷了起來。
他特意搶在李承乾之前說出這話,免得李承乾萬一失言惹出麻煩。反正他是長孫家的人,罵五姓七望不說是合理行為,也可以說是天經地義。
長孫家慶話音剛落,王家管事就從門裡走了出來,把長孫家慶的話聽了個完完整整。
王家管事先給李楓行了個禮,恭敬的說道:“涇陽侯久等了,我家阿郎請您入府一敘。”
“王郡公還真是架子大啊。”長孫家慶“小聲”嘀咕了一句。
王珪雖然是郡公並代理侍中,可排除出身和年齡的因素後,他和李楓的地位還真是八斤八兩。
雖然李楓屬於不告而來失禮在先,王珪年紀大不便親自出迎,也應該派個兒子或是後輩過來,讓個管事出來迎接屬實有些糊弄人的意思了。
王家管事頓時就不樂意了,剛才你詆譭我家我就沒和你計較,還挑唆上了是吧?
“你是何人?”
“某,長孫家慶。”長孫家慶也不退縮,直接報上名號。
“原來是東宮門大夫,在下失禮了。”王家管事用詞很是恭敬,但卻沒有任何表達恭敬的表情和動作。
李承乾靜靜的看著,這個管事雖無官職,卻盛氣凌人,很有一種“狗仗人勢”的感覺。
“呵!真不愧是五姓七望,果然是有底蘊啊!”長孫家慶在“底蘊”二字上加了重音。
“我王家傳承數百年,和長孫家相比,底蘊深厚略微深厚一些。”說起王氏的歷史,王家的管事驕傲得挺起了胸膛,就跟王家有今日的地位,有他一份功勞似的。
門口的持戟武士恨不得把耳朵提起來聽,這執勤執的太值了。東宮門大夫和王府的管事互懟,這可是長安城都難得一見的熱鬧啊。
“你……”長孫家慶聞言大怒。
“好了。”李楓打斷了長孫家慶,道:“餘恩,你先陪殿下去趙國公府上,順便知會趙國公,我一會兒登門拜訪。”
“是!叔父!”長孫家慶恭敬的行了個禮。
王家管事聞言心裡“咯噔”一下,機械的轉動脖子看向李承乾。東宮門大夫陪同,被稱為殿下,排除長孫家慶另投他人的情況,這位只能是東宮太子了。
作為王家的頭號管事,他知道的事情要比一般下人多得多,自家阿郎正積極向皇帝靠攏。自己當著太子的面,對東宮門大夫冷嘲熱諷,前途盡喪啊!
“小人見過太子殿下!”王家管事立刻行禮。
“參見太子殿下!”持戟武士們也顧不上看熱鬧了,在軍官的帶領下整齊的向李承乾行禮。
“孤乃是微服出巡,無需多禮。”李承乾朝士兵們揮了揮手。
“謝殿下!”士兵們高呼一聲,然後起身站好。那精神面貌比之剛才,煥然一新都不足以形容。
李承乾再次向士兵們揮了揮手,扭頭對李楓道:“姑父,那我們就先走了。”
“殿下慢走。”
李楓在門外和李承乾道別,門裡的王珪也聽到了門外士兵們的呼喊。
王珪此時正在納悶,自己家也沒那麼大啊?他衣服都換完了,怎麼這李楓還沒到?難不成是是對我派管事迎接他不滿?
派管事迎接的確是失禮,可他兒子都不在家,全家適合出迎的除了他自己就只有管事。自己出迎未免有失身份,只能派管事出迎。
“殿下?”王珪一愣,這李楓不是一個人來的?通行的還有一位親王?
太子、蜀王、越王對李楓執晚輩弟子禮,在長安官場圈子裡並不是什麼秘密。
這三位,哪位都有巨大的影響力,怠慢了哪個都有可能變成是件麻煩事。
不過王珪沒有貿然出擊,只是在前廳外等待著李楓等人的到來。
沒一會兒,李楓就在管事的帶領下了進來。
“王公!天氣尚寒,您怎麼能站在這裡?”李楓虛情假意的說道。
“不礙事,不礙事。”王珪朝大門方向瞅了一眼,不動聲色的問道:“涇陽侯今日怎麼有空來我府上?”
“有點小事,想拜託王公。”李楓笑呵呵的說道。
“先請入內。”
王珪將李楓引入廳中,吩咐下人奉茶。
等婢女將茶水送上後,王珪才開口:“不知涇陽侯有何事?”
“某最近和蜀王殿下合夥,在咸陽搞了塊地,準備養些牛羊馬匹,但是沒有好的種羊種牛種馬。王家久在晉陽,不知有沒有門路?”
經過門口那一遭之後,李楓決定放棄從王家、崔家拉人當儐相的想法。
這些世家之人雖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他們的一些行為和言語很容易透露出對他人的不屑,這很不好。
王珪有些納悶:就這?雖然你這是和蜀王合夥,可這點小事兒也值得你堂堂開國侯親自上門?派個人送封信不就完了?
不過雖然納悶,他還是笑呵呵的問道:“此事容易,只是不知道,涇陽侯想要多少?”
“種羊種牛一二十之數即可,種馬的話自然是多多益善。”
“某這便修書一封,讓人籌備。”
“那就多謝王公了。”
兩人都很默契的沒提錢的事兒,畢竟都是有身份的人,談錢太跌份了。
有東拉西扯了一陣後,李楓提出了告辭。王珪也不挽留,將他送出了府門。
目送李楓往長孫家而去的背影,王珪對管事說道:“把剛才的事,原原本本的說一遍。”
“是!剛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