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竹被鬧鐘吵醒的時候還躺在床上思考人生呢,他感覺自已應該真的要去看一趟精神科了,不然怎麼可能做連續夢的呢,而且這夢真實就算了,他甚至還有嗅覺,甚至夢的背景都還能逐步完善的,也是沒誰了.
謝竹煩躁的揉亂了頭髮,這才心情好了些,起床洗漱去了.
他打了車回學校,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那該死的夢的影響,他有些沒精神,靠在車窗閉目養神了好一會兒,直到司機大叔怕他是想吐然後吐自已車上了,在等紅綠燈的間隙和他聊了兩句.
“現在的大學生不都沒什麼課的嗎?還要那麼早去學校的啊?”
謝竹隨口回了句:“趕一下早八,也不是很遠.”
司機大叔已經從他們那個時候的上學條件聊到現在的小孩子難管又沒禮貌上面了,謝竹未免剛,只好低著頭假裝找東西,順便檢視自已有沒有把東西帶齊.
這沒看還不要緊,一看,謝竹就愣住了,那本空白的本子是不見了,可是那塊石頭,卻在書包的夾層裡閃著細微的光芒.
又出現了……又出現了這個東西……
謝竹捏緊了這顆石頭,他抬頭看著還在滔滔不絕的司機大叔,有些生硬的打斷了大叔的話,舉起來那顆石頭:“叔叔,你看這顆石頭怎麼樣?”
司機大叔從後視鏡裡看了他一眼,笑了笑:“哪裡有這樣白色的石頭啊,這不會是你女朋友送給你你故意給叔叔看的吧,我告訴你,叔叔也刷影片的,你們現在這些小年輕就喜歡拿著物件的禮物給我們喂什麼……狗糧是吧?不過這東西還真好看,你要是說是鑽石,我一個沒看清還真會那樣認為呢……”
其他人……其他人也看得到這個東西,那要是自已自願送給別人別人也願意接受呢?這東西還會回到自已的手上嗎?
謝竹沒再理會司機大叔的絮叨,他趕緊下載了一個售賣二手物品的app,拍了幾張石頭的照片,想了想,還是寫清楚了拿到這東西很難丟掉,而且還總是會做夢的事情.
現在的很多人還是忌諱這種丟不掉還會多夢的東西的,不過這石頭實在好看,謝竹也掛的便宜,很快就有不信邪又或者是獵奇的人拍下了這個一塊錢的連結,謝竹看了看距離,還不算遠,今天晚上就能到買家手裡.
自已已經提前說明了,是這傢伙不信邪啊,謝竹還是提醒了一下買家這東西有多邪門,刻意隱瞞了那個無厘頭的夢的細節.
但也就是他這一隱瞞,對方也更不信他的話了.
【兄弟,你不會是不想賣了吧?還是掛這東西博個流量的?】
【真不是,主要是我丟了好幾回了也沒能把這東西丟掉.】
【行啊,你說的那麼真,你倒是跟我說說你做了什麼夢唄,別編故事都編不完全.】
【不是……】
【編不出來就算了吧,快點發貨吧,你可別是做了那種夢吧……那我可更期待了.】
謝竹打字的手一頓,緩了許久才反應過來對方這話是什麼意思,當即就面紅耳赤的關了手機,不知道為什麼,眼前閃過的也是付瑤那張天真又美豔的臉.
該死的……等你丟不掉這東西的時候我看你怎麼哭!
謝竹在心裡罵罵咧咧的下了車,去了學校附近的快遞點把東西給寄了出去,還多加了點錢辦了加急,保證這東西今天晚上就能到買家的手裡.
處理完這東西謝竹才頓覺全身都輕鬆多了,他先回了寢室把室友要的東西給了他們,再跟著他們一起去教室.
謝竹下鋪的室友兼同桌叫袁來,他們走在一起說著一會兒的課,袁來一遍和他說話 腿上的動作也慢了一些,謝竹看出來他有話要和自已說,也刻意放慢了腳步,值得他們和其他幾個室友都隔開了不小的距離.
他們是四人寢,他們兩人的關係要更好一些,另外兩個人倒是就是點頭之交,除了回頭看了他們一眼,也沒催他們走快些.
“怎麼了?”
“我今天看你回寢室的臉色不太對,還以為你發現了呢……”
“我就是這兩天有一些沒休息好,熬夜了,”謝竹一點就通:“和他倆有關?”
“也不是都有關啊,”袁來朝著走在前面也不會交頭接耳多說幾句話的兩人努了努嘴:“羅真你知道的,什麼事情都不在意,老好人一個……昨天我看到肖良偷偷翻你櫃子來著,罵了他兩句他就說自已看錯了櫃子,騙鬼啊,怎麼可能看錯,先不說櫃子位置不一樣,裡面的東西放的也不一樣,就是羅真和稀泥沒讓我罵死他……”
謝竹的關注點顯然在另一個地方:“那肖良翻我櫃子幹嘛?”
“不知道,我阻止太快了,不過你還是別不當回事,買個鎖吧,你家境還不錯,把什麼東西被偷了,到時候可不好找.”
“好好好,我記住了.”
謝竹的成績還不錯,大部分的任課老師對他的印象也還行.
他一邊上課一邊看手機,確定快遞的物流資訊.
袁來躲開了任課老師的死亡視線,看了他的手機螢幕一眼:“怎麼了?你買什麼東西了?”
“沒……不是什麼很重要的東西,”謝竹滿心疲憊:“就是這兩天在家總是做亂七八糟的夢……”
“你不會是……要覺醒異能了吧?”
謝竹沒心情和袁來扯皮,吃過飯午睡的時候他還有些害怕,不過還好,這次他沒有做夢,一覺醒來周圍也沒有那塊陰魂不散的石頭.
“謝竹快起床,這次的教室好遠呢,這老師遲到了還要扣學分……”
“來了.”
謝竹穿鞋的人想起來今天袁來和自已說的話,他下意識地抬頭看了看自已桌子和櫃子的位置,也正好和肖良對視了一眼.
肖良馬上就移開了視線,沒敢再看他,拿起東西就出了門.
袁來偷偷用胳膊肘杵了他一下:“下午去買把鎖吧.”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