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我講課有這麼厲害嗎?你別忽悠我,雖然你這麼說我一聽就高興,而且越想越對……你先說說人間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萬一人家說的比我好呢。雖然我這邊也能登入人間網際網路,不過還要把各種資訊翻譯成靈念,既麻煩又不準確,還不如你閱讀之後直接給我發靈念。

易:好的老師,關於規矩和法律的區別,我搜到了這樣的答案——哦,要說明一下,為了避免在千百條答案中苦惱糾結,我這次問的是人工智慧,它這樣說:

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範。而規矩呢,它可以是法律,也可以是道德、習慣等,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種行為準則。

法律和規矩都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但它們的適用範圍和強制力不同。法律是最基本的規矩,它具有強制性和權威性,任何人都必須遵守。而規矩則更加靈活,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和需要進行調整和改變。

比如,在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譁,這是一種規矩,但不是法律。如果有人違反了這個規矩,可能會受到他人的譴責或批評,但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如果有人在公共場合打架鬥毆,這就是違法行為,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米:這人工智慧回答的還可以嘛,從這點也能看出,果然時代在加速度前進,連人工智慧都在進步啊。

你找到的答案中有一個關鍵點“規矩更加靈活,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和需要進行調整和改變”,這一項說的還是很準確的。規矩和法律都是管理制度,區別在於法律是死的,是靜態的,而規矩是活的,是動態的。

易:老師,既然規矩和法律的性質都是管理制度,為什麼在表現上會有很大的差異呢?從日常生活中發現,那些懂規矩的、本分的人即使不懂法,卻很少會違法,反之,一些精通法律的人卻是經常壞了規矩,這是為什麼呢?

米:這很簡單,法律的背後是利害關係,而規矩的背後是道。

之前咱們一直在講,對天道善惡原則要動態掌握,要分析因果關係、要看是否有利於和平合作,要看大局、看發展等等,所以講規矩是有條件的、要看情況的。儒家如此看重規矩,實際上是看重規矩背後的道,心中有道,就有自覺,有了自覺,就很少違法亂紀。

而法律則不同了,法律雖說是保障公平的,但法律只是從利害關係上找公平而已,如果心中無道,那就有的是方法鑽法律空子,畢竟法律是死條文嘛,活人還能玩不過死條文嗎?

說到底,法律不過是簡陋而粗暴的死規矩罷了,是對付那些不自覺的人的最後方法,如果心中有道,人人自覺,大家都是有情有義的,那還有法律什麼事啊?

易:多謝老師的講解!現在我明白了,所謂的法制健全並不是什麼好事啊,法制越是完善和健全,就說明人們的自覺性越差!在心中無道的情況下,只能從簡陋粗暴死條文中尋求安全了。這樣看起來,儒家重道重規矩,確實是眼界高、格局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