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老師,這兩天聽您講命運與修行,非常感慨,我在思想上成長了很多,可是一想到您說的幫助撿垃圾的窮人的事情,我就有些困惑,我去幫他原應有功德分的,可從結果上看,我似乎也沒有功德啊。
米:我說過做好事是個技術活,你還記得嗎?
易:記得。我去查查原話,哦,您是這樣說的:做好事很簡單,但把事做好可是高難度的技術活兒,既要施仁,又要照顧對方的自尊,還不能使其產生依賴,更不能讓人覺得理所當然,這可是大有講究的。老師,這個技術該怎麼掌握呢?
米:這樣吧,我給你講個“一枚銀幣”的故事,你聽完之後,可以好好思悟一下。
易:好的老師。
米:我用心念給你講,你記錄一下,轉換成大家容易理解的詞句就好了。
在某場戰爭期間,一個村子裡有三名孤兒,結伴流浪到城鎮中去乞討。他們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長大後成為了知名的富商,而另外兩個終生都是職業乞丐,甚至還有一個因為偷盜被判了刑。
為什麼會是這樣?因為這個最小的孩子在乞討的時候,遇到了一位不尋常的施主。
一天,這個孩子來到一家院門口,見一個老太太在院中曬暖,就向她開口討要一些吃的。老太太看了看孩子,說:“想要吃的,可以,但你要幫我幹活。”
孩子答應了,老太太讓孩子把一堆木頭從屋裡搬到柴房去,孩子很快搬完了,老太太從廚房拿出許多食物讓孩子吃了個飽,又說道:“如果你還能再幹一些活,我可以給你更多的報酬。”
“好的!”孩子很高興。
“你去把剛才搬到柴房裡的木頭再搬回屋裡吧。”
“什麼?再搬回來?”
“是的,這是你的新工作。”
孩子雖然不解,還是照辦了,搬完後,老太太拿出一枚銀幣給他:“這是你的報酬。”
“可是我的工作……對您來說沒什麼用啊!”孩子終於忍不住問道。
老太太慈祥地笑了:“對你來說就很有用了。如果你不工作就從我這兒得到東西,那是我對你的施捨,施捨會傷害你的自尊,讓你漸漸失去羞恥心,之後就習慣於不勞而獲,終將走向墮落。而你現在按我的要求完成了工作,你可以光榮地拿到你那份報酬。”
孩子接過銀幣,愣愣地想著什麼。
見狀,老人語重心長地說道:“孩子,你要記著,世上沒有誰有資格白拿別人的,你要想獲得,就必須要付出,除非你不具備付出的能力,或許你身世是不幸的,但你的身體還有能力做事,至少還能幫我搬木頭,所以你要用勞動去換取和創造屬於自己的東西,而不是白要。”
孩子向老人深深行了一禮,轉身離開了。
這個孩子帶著那枚銀幣,開始了新生,直到他成為了富商。當他帶著自己的孩子回來探望那位老人時,得知老人已經去世,富商來到老人的墓前祭奠,向年少的兒子講起了自己當年的經歷。
後來,在這位富商病危的時候,他把長大成人兒子叫到床前,說道:“孩子,你母親走的早,我對你盡了一個做父母的義務。雖然我有不少財富,可這些財富都來自社會,而不是你給我帶來的,所以我打算捐給社會,除非你能用我這些財富更好地為社會做些什麼,而不是僅僅用來享樂。”
“怎樣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做事呢?”兒子問道。
“方法是很多的,我比較擅長的是開辦企業,為社會和我自己創造財富,也創造就業機會。”
兒子說:“我不會經營企業,我喜歡搞創作。”
“那我把這所房子留給你當工作場所吧,再給你留些生活物資。”富商說道:“我寫了一些回憶錄,你拿去看吧。”
不久,富商去世了,兒子開啟父親寫的回憶錄,看到了裡面夾著的一枚銀幣,從回憶錄中,他又重溫了這枚銀幣的故事。
富商的兒子在創作的道路上很有成就,成為了一個藝術家,獲得的財富甚至超過了自己的父親。可惜天妒英才,他死於一場意外的車禍,在不幸發生時,他的兒子才三歲。
藝術家的妻子繼承了一大筆財產,對兒子非常溺愛,孩子從小就不學好,長大後更是胡作非為。他的母親病故後,留下的家產很快就被敗光,為了還賭債,把祖屋也給賣掉了,最後落魄街頭,成了流浪漢。
這天,流浪漢走過祖屋附近,站在故居大門外,回想起從前的奢華生活,心中開始懊悔起來。忽聽身後有人說話:“你怎麼成了這個樣子?”
流浪漢回頭一看,說話的正是買他房子的人,那是個大學教授,剛從學校回來。
流浪漢很羞愧,編了個謊話,說當初他賣掉房子是為了一筆生意投資,結果投資失敗,他破產了。說完,又懇求教授賙濟他一些錢。
教授想了一下,說道:“我可以幫助你,但你要為我完成一項工作。”
“可是我什麼也不會幹啊。”流浪漢說。
“你怎麼也該認識字吧?工作很簡單,我給你一本書,你念一遍就行。”
教授把流浪漢帶回家,取來一本厚厚的筆記本遞給他。
“這麼厚?我要念多久啊!”流浪漢說道:“我只念就行嗎?不用讀懂吧?您的大學問對我來說太遙遠了。”
教授微微一笑,沒有說話。於是流浪漢開啟筆記本,唸了起來:“我一生中最難忘的事,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讓流浪漢有些意外的是,第一篇文章很短,除了詳細地講了一枚銀幣的來歷之外,其它的事都一筆帶過。他又翻到了第二篇,同樣也不長,開頭講了一段關於遺產分配的故事,之後也是幾句話略過,文章的最後寫道:“現在,我的兒子也出生了,為了把銀幣的故事傳下去,我給兒子取名叫——”
流浪漢唸到這裡,眼睛瞪大了,因為那正是他的名字!他抬頭看了一眼教授,又迅速向後翻筆記,後面全是空白頁。
“不用翻了,後面都是空的,很顯然留給你和你的後人去填寫。”教授說道:“買了你的房子後,我處理了一批舊傢俱,在一個書櫃裡發現了這個筆記本,本子裡還有這個。”
說著,教授遞給他一枚很舊的銀幣。
流浪漢茫然接過銀幣,仔細看了一會兒,又低下頭重新去讀筆記。最後,他站起身,誠懇地向教授說:“先生,您能不能把筆記和銀幣送給我?我別的什麼也不要。”
“當然可以,這本來就是屬於你的。”教授笑道:“不過按照筆記中的傳統,你為我工作了,我還是要給你報酬的。我的報酬是給你買一身新衣服,希望你穿上新衣重新做人。”
之後,流浪漢痛改前非,開始了新的生活,雖然沒取得祖輩父輩那樣的成就,但也成了一位受尊敬的人。
終於有一天,他翻開筆記本,開始寫下自己的篇章,他詳實地寫了在故居遇到教授的事,之後,又寫下了這樣的話:
“在我還是個嬰幼兒時,我沒有能力為別人做什麼,只能從親人那裡獲得。長大後我墮入歧途,等我明白應當回報親人的時候,卻永遠沒有機會了。”
“我積極地去幫助朋友,朋友們接受我的幫助之後,好像總覺得欠了我些什麼,一有機會就來回報我,原來他們早就明白世間無白取之理。不過我覺得朋友間並不是簡單的收受抵消,因為我們還有額外的收穫:情誼。”
“我積極地去幫助陌生人,雖然他們只是與我擦肩而過,無緣回報我什麼,可是我為什麼會感到越來越充實呢?因為我收穫了感謝和尊敬。於是我想,如果是我遇到了當年的小乞丐,我會直接給他食物來獲得感激呢,還是如那老人一樣做?”
“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老人的做法是對的,因為那能使雙方都獲更多!”
好,故事講完了,關於命運與修行,關於行善,你有什麼感想?
易:我……我都聽入迷了!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什麼!
米:做好事的技術,等有機會再跟你講吧,我們要進入天機揭示的正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