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帝最近的心情很不錯,韃靼被擊退,京城又成功解除了危險,而遠在漢中的厲王如今已被包圍,想來要不了多久,就能活捉住厲王。

儘管他登基以來,事情一件接一件,但是在他的努力下,形勢一天比一天好,這也讓隆安帝在朝中多了些威望。

那些原來倚老賣老的兩朝老臣,如今已認同了他,這也使得隆安帝做事的時候不再感到掣肘。

如今唯一的大事就是恩科了。

這次恩科算是隆安帝登基以來的第一次會試,他有心要收買人心,便把恩科的時間定在了金秋九月。

這樣考生們就不用在炎炎夏日,揮汗如雨的答題。

這個旨意一下,果然讀書人都在稱頌隆安帝的仁義,說他是難得一見的明君。

沈秀聽到恩科被定在九月的訊息,不由感嘆這一屆考生是趕上了好時候,不用在春寒料峭時答題。

當時她正在和謝夫人商量在京城做生意的事。

自榮泰帶回來羊皮毛後,沈秀馬上就捕捉到了一個商機。

邊關盛產皮毛,只是當地人沒有那麼精良的手藝,所以做出的裘衣遠不及京城這邊的精緻。

可京城雖有技藝精湛的繡娘,可是卻沒有羊毛皮這樣物美價廉的原料。

於是她便想和謝夫人聯手做這裘衣生意。

謝夫人有謝總兵做靠山,肯定能買到大量的羊皮毛,有她做合夥人,起碼裘衣的原料是不用愁了。

沈秀早就想開第二家繡坊了,她讓曲桓找來的繡娘已經繡出了不少雲錦布和蜀錦布。

京城的貴族人家,多喜歡用雲錦和蜀錦做褙襖,只是他們穿的褙襖,裡面縫的不是棉花而是銀鼠皮。

不過銀鼠皮產量不多,只有達官貴族才用得起。

現在沈秀手裡有了羊皮毛,便想用這雲錦布加上羊皮毛,做出一批羊毛披風和羊毛襖裙。

她將這主意跟謝夫人一說,謝夫人也有意在京城開家鋪子,於是兩人越聊越投機,很快就把合作開繡坊的事定了下來。

如今邊關的危機已解除,市面上糧食的價格終於一點點降了下來。不過先前京城動盪了好幾個月,有好些鋪子都遭受了損失。

沈秀派曲桓打聽合適的鋪面時,便有好幾家鋪面要出租,這些鋪子都是受了糧食漲價和時局動盪的影響,因為好幾個月都在虧損,所以便沒有再續租。

曲桓根據沈秀的要求,很快找到了一家鋪子。

這家鋪子位置不錯,又有上下兩層,地方也寬敞。

美中不足的是,這家鋪子原來經營的是酒樓生意,好多地方都需要重新裝修和打掃。

沈秀聽說鋪子位置好,地方又大,便讓曲桓先把租金交了。

“裝修和打掃的事情可以慢慢來,但是這鋪子的位置一定要好。”沈秀大著肚子不方便出門,但是聽曲桓說了一下那鋪子的位置,就覺得很滿意。

做生意最要緊的是有客流,至於裝修和打掃,多花些銀子和時間就是了。

“這繡坊不著急開,慢慢來就是。”

現在是夏天,還不到穿襖裙和披風的時候,多等一些日子也無妨。

曲桓替沈秀辦事不是一天兩天了,知道她極有主見,既然她願意要這鋪子,他就不再多說什麼,很快就與鋪子的房東簽了兩年的租約。

第二家繡坊的鋪面定下來以後,沈秀手頭暫時沒什麼事,就過了一段安寧的養胎生活。

這期間,謝夫人常帶著女兒過來串門。而謝夫人的小兒子謝凌雲,現在則和栓子一起跟著胡舉人讀書。

當初沈秀依著衛宴的意思,向謝夫人提起這件事時,還覺得謝家是武將之家,未必肯讓小兒子棄武從文。

哪知道謝夫人自嫁給謝總兵後,一直都覺得武將整日裡打打殺殺,性命說沒有就沒有,還不如安安穩穩當個讀書人。

只是前面兩個大兒子從小喜歡習武,謝夫人也不能勉強他們。

倒是這個小兒子,從小就喜靜不喜動,可以往讀書人的方向培養,因此沈秀只提了一下,謝夫人就答應了,隔天就把謝凌雲送到了石橋衚衕這邊。

胡舉人對於多一個學生,並無什麼意見。反正一個是教,兩個也是教。

幾天過後,胡舉人便發現謝總兵的這個小兒子異常聰慧,很有讀書天賦,一本《百家姓》,他只簡單的讀上幾遍就能全部背誦下來。

沒有教書先生不喜歡聰慧的學生。

儘管栓子跟著胡舉人的時間不短,可當謝凌雲來了以後,栓子便覺得自己在胡先生心中的地位有所降低。

有時候栓子也很無奈,先前有讀書厲害的瑜哥,如今又來了一個謝凌雲。

論天賦,他們各個都比自己厲害。將來的成就肯定也在自己之上。

這讓栓子有些失落,這天做完功課後,便來了大丫這裡。

大丫正帶著二丫做女紅,二丫在女紅上沒多少天賦,大丫教了她好多遍,二丫也沒學會最簡單的針法。

栓子本以為大丫會訓二丫幾句,哪知道大丫這個做姐姐的只是道:“勤能補拙,既然你一天練不會這個針法,那就明天再練,練得多了,總能學會的。”

大丫只是簡單的一說,這話聽到栓子耳中,卻如同箴言警句,一下子讓他想明白了。

對啊,勤能補拙。

他的天賦是不及瑜哥和謝凌雲,但他可以用勤學來補自己的不足。一年趕不上他們,就用兩年。兩年趕不上,就用三年。

栓子想明白這個道理以後,也不糾結了,看了會兒大丫做針線,便回去繼續讀書了。

這件事情只是個小插曲,小到幾乎沒人能留意到栓子的變化。

只有教栓子的胡舉人,發現栓子比以前更加用功了。

胡舉人看在眼中,覺得如果再考不中會試的話,有這兩個學生也不錯,一個有天賦,一個知道刻苦。

不過這個想法只停留了一下,在胡舉人心裡,當然還是希望自己能在這次恩科中榜上有名。

當立秋剛過,秋風漸起時,進京的考生也多了起來。

而沈秀這邊,也迎來了幾個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