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生而知之
人民日報評梅西的影片 張白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姨娘,您聽說過宿慧嗎?”
“何為宿慧?”
“生而知之。”
今夜還是第一次,相伴近十六載的二人以對等的身份敞開心扉的交談。
白鹿其實只大菌子九歲。
在她帶著菌子逃亡的那些年間,她不過也還是個稚氣未脫的女童。
只是流亡途中受夠了欺負,才以師門術法將容貌強行改變了模樣。
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平凡農婦,這一偽裝就是十五年。
這些年,她一直以一個類似孃親又類似姐姐的身份,笨拙的將菌子撫養長大。
菌子對她完全信任,乃至於自己最大的秘密,也願意與之分享。
只是她聽到這般驚世駭俗的隱秘後眉頭緊蹙,隨後泛起濃濃的擔憂。
這樣的世道,如何能容得下一個出生如此神秘的生命?
思索良久後,白鹿走到菌子身前,看著他的雙眼,一字一句認真說道。
”此事除了你我二人知曉外,永勿再提。“
菌子也認真的點頭回應,他比任何人更想守護這份隱秘。
如果不是白鹿,不是剛經歷過死裡逃生,或許他永遠也不會提起。
來這九州一趟,總要留下些來過的痕跡。
對於至親之人,當然要如實告知自己的所有隱秘。
只是菌子也沒敢提,自己的腦海中,還有一段幾十年的記憶。
這些年白鹿一直把他當作幼童撫養,如果他知曉這個幼童體內,是一個成年男子的靈魂。
只會徒增尷尬。
感受到二人之間氣氛的逐漸凝重,菌子話鋒一轉,乞求道。
“姨娘,您能撤去易容術,讓我再看一眼你的樣子嗎?”
“我已經有整整十五年,沒有見過了。”
白鹿這一次思索更久,而後才下定決心起身。
隻身走至崖前,背對著菌子迎風而立。
從髮間摸索著拔出六根約摸兩寸長短的銀釘,而後右掌在臉上一抹而過。
一直盤住的長髮披散在肩,佝僂的身軀打直,就連身型也發生了變化,恢復了本來面貌。
就算此刻還穿著那身普通農婦扮相的粗布衣,不過此刻也不再是那佝僂的僕婦背影,恰是一副年華正好的少女倩影。
菌子跟隨起身,在她身後靜靜等待。
每看她拔出一根銀釘,心口就猛然揪疼一下。
那麼小的腦袋,這麼長的綱針,這些年您為了我,究竟遭了多少罪?
姬白露閉眼輕吸了幾口迎面吹來的山風,雙手拘謹的擺動了幾下,稍微適應後轉過了身。
背對著最遠處的夜色。
在她轉過身的那一刻,菌子瞬間失神。
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縈繞不散。
“我兩世為人,見過所有好看的姑娘,所有好看的山水風景,所有霧起霞落,日月星辰,世間我見過的所有好看事物相加,總和乘上百倍,皆不如卿。”
此刻的姬白露背風而立,身姿綽約。
春夜清風縈繞於她的髮間輕輕擺弄。
她面若皎月,眉如遠山,漫天星河落入她的眼中,明明滅滅。
如神話中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謫塵。
菌子呆呆看了半晌仍未回神,不知過了多久才憋出一句。
“姨娘,以後我改口叫你姐姐吧。”
姬白露故作怒意的嗔看了他一眼,只留下一句。
“你找打嗎?”
便跑回了屋中。
...
春寒漸回,菌子臨崖靜坐。
自古人族社會,等級森嚴。
貧不如富,富不及壕,壕不比官,官不如王。
如今這九州大地,還得算上王不如修。
哪怕俗世中坐擁天下財富,管轄萬里疆土的帝王君主。
實力為尊的世道,自然還是修士為尊。
當然,也不是隻要是個踏進修行之途的修士便可以在俗世皇朝呼風喚雨,當一個王朝的實力足夠強大或足夠富庶時,自然也不會缺少實力強大的修士自降身份,屈尊成為客卿供奉。
修行界與世俗界雖然面上看起來互不相交,其實私底下也免不了利益往來。
菌子瀕死一回,誤打誤撞闖入修行世界。
體內雖已湧現氣感,但此次昏迷之前,實則對修行一事所知甚少。
意識深處的天音雖講經多篇,受益匪淺,可惜未能完全領悟吸收。
眼下的煉氣期,僅是菌子自己推算的,暫不明曉這說法是否準確。
因為在他房中靜坐時,多次在意識深處搜尋過有關實力等級劃分的內容,皆無所獲。
在“衍”字灌入的所有內容裡,都沒有找到有關於練氣、築基等相關內容。
倒是有一篇短經,仿似對這些困惑做了詮釋。
修行一事,關鍵不在於逆天而行。
而是順勢而為。
非是要反出天地,獨身於外,反倒是要融入天地,早求達道天人合一之境。
軀殼是魂魄的載體,更是所有仙法異術施展的根基。
煉體之事,必不能馬虎。
天地之力有柔有剛,有些溫良如水,也有的狂暴如雷。
沒有一具強硬體魄,只怕借來天地之力臨身,未得激發,就會身死道消。
這個問題對菌子來說倒算不上問題,因為早在還未知曉是否可以修行的多年間,他就從未放棄過鍛鍊自己的體魄。
短經玄奧,菌子看了多遍也未能完全領會。
只結合著自己的理解,有一些猜測,可也無印證之處。
萬人修行,萬種登山風景。
自是有快有慢,卻並無所謂修行等級劃分。
所謂修煉等級,是修行之士根據修行者力量強橫程度、術法領悟深度籠統量化後製定的。
為了就是能對己身和他人修行程度有一個通行的判定標準。
而在這衍字傳下的短經中,用一人獨行登山來比說更為恰當。
山道無限遠,看不見盡頭是何處。
多走出一步,就多見得一寸更高處的風光。
精神和體魄雖然同時修行,但各自精進也不盡相同。
有人體魄孱弱,但精神強韌。
也有人體壯如牛,卻精神呆滯。
不同的修士自身素質各不相同,學道時機、悟道時機當然也各有分別,這大概也就是俗講的資質、根基。
修行是自己的,修者只需根據自身情況來判斷修行進境。
當然也不能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飛亂撞,無跡可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