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朱瞻基從睡夢當中驚醒,當他醒過來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的嬸孃,正靠在一旁入睡。

怎麼回事

朱瞻基想起來了,昨天晚上喝酒喝多了,就讓嬸孃照顧著他。

好尷尬

昨夜,自己應該沒有做什麼事情吧,不然可就說不清楚了。

其實,他還真的想多了,在韋氏的眼裡,朱瞻基就是個少年,相當於是她的孩子,沒什麼的。

“嬸孃”

朱瞻基輕輕喊了一句。

韋氏並未醒來,無奈,他只好是躡手躡腳的挪動身體,準備下床。

可這一動,韋氏醒了過來,她愣了愣,顯得有些呆滯,而後這才說道“瞻基,你醒了啊,嬸孃昨晚想著照顧你,就沒有回去,你應該不會在意吧”

朱瞻基點點頭,“沒事嬸孃,我沒做什麼吧”

韋氏擺擺手“沒有,就是你啊,一直抱著你嬸孃我。”

“啊抱歉啊嬸孃,我不是有意的。”

“沒有沒有,你一個小孩子,嬸孃跟你計較什麼啊。”

說著,韋氏就揉了揉眼睛,起身離開了。總感覺,這氣氛有些怪怪的。

等用完了早膳。

朱瞻基他也就急忙騎著馬兒回去了,畢竟家裡的老孃還在等著他呢。

……

時間一晃,正月就過去了,這很快,就來到了二月二龍抬頭。

這天,大街上很顯然是熱鬧了幾分,龍抬頭這一天,大家依舊是有祭祀的習慣,在寺廟道觀,祈求今天風調雨順,天下平安。

當然,晚上也會有一些傳統的活動。

而作為皇孫的朱瞻基,他就對這個節日不怎麼期待。沒有爆米花,也沒有什麼節目表演,祈禱的話,他也不用參與。

自從上次皇帝答應赦免靖難遺孤以後,新政很快就實行了下去。算算日子,奴兒干都司等地,也都接到了命令。

而那些流傳在民間的靖難遺孤,也終於是可以過一過正常日子了。

此時,他坐在太子府的院子裡,抱著狗,嘆了一口氣,“唉,又要去唸書了”

“無聊啊,解縉還有那個常綸,一天天就知道之乎者也,應該給你們好好的灌輸一下新的思想,對不對啊,小狗。”

就在他準備起身去回春坊的時候,忽然,錦衣衛千戶馬成走了過來,躬身道“錦衣衛千戶馬成見過皇孫。”

“馬成,你怎麼來了”朱瞻塔疑惑地問道。

“回皇孫,我,我想請你幫個忙。”

“哎呀,我們兩個什麼關係啊,快說。”

“是這樣,我有一朋友,名叫李邦寧,他來京城準備考取功名,說……想要見一見,寫下送友人訣別的皇孫你。”

“啊”朱瞻基愣了一下,這是什麼意思啊。

他不是很懂。

“皇孫,我知道這很難為情。我也不知道,他幹嘛一定要我來找你,我說不行,他非要。馬成他一副很尷尬的模樣,心中也很忐忑。

畢竟,人家一個皇孫,不想見一個普通老百姓也是很正常的。

“好,我答應了。”

朱瞻基他同意了這件事,反正也無聊,正好去會一會這個李邦寧,他到底想幹嘛

兩人一起出了宮門,來到了一家客棧當中。

走進了客房,門剛一開啟,就看到一位身穿青藍色長衫的英俊男子,手裡捧著書在閱讀。

看他這樣貌,大概也就是三十歲左右的樣子。

“李邦寧,快點起來了,這位就是五皇孫。”馬成急忙催促道。

李邦寧愣了一下,而後急忙跪在了地上,“參見皇孫,永樂九年山東舉人許彬有禮了。”

永樂九年的舉人

舉人這可是很牛掰的啊。在永樂初年的時候,科舉可是很嚴格的,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一個省總共才有一百人罷了。這李邦寧他才三十歲左右,就可以考中舉人,真乃天才也

朱瞻基記得,有一篇課文就叫前朝中舉,想前朝五十多歲才中舉人,可想而知,舉人有多不容易。

等等,李邦寧

好像歷史上有這麼一號人吧。

哦,對了

前朝末代皇帝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的身邊,曾經就有一個,他當了兩個月的內閣首輔,死後還被追封為禮部尚書。

他還有一個名號,應該叫做東魯先生,從小就被人們稱作是神童,目入十行。

這可是一位大牛人啊,朱瞻基看到眼前與前朝同名的李邦寧不由得對他有些刮目相看。

“起來吧,李邦寧。”

“不知道你今日,為何一定要見我呢”

朱瞻基好奇地問了一句。

李邦寧解釋道“皇孫,我有一件事單獨說於你聽。說來,我也是拜一位友人之託。”

“什麼”朱瞻基眉頭一皺,又迷茫了。

好傢伙,這都什麼啊。

幹嘛不直接說清楚呢,神神秘秘的。

馬成見狀,也很懂事,關上門走了出去。

兩人同是山東人士,從小就相識,他相信自己這個朋友,應該不會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

看馬成出去,李邦寧他急忙從一個包袱裡取出了一個用布包裹著的東西,看上去四四方方的,不知為何物。

“這是”

“皇孫,我一友人,乃是靖難遺孤。他在得知天下靖難遺孤被赦免之後,心中很是高興。而他又從一些特殊的渠道瞭解到,皇上之所以大赦天下,是因為皇孫你的苦苦勸誡。”

“他想著,沒有你,靖難遺孤就可能永無出頭之日。”

“因此,他給你送來了這個東西,相信你能用得上。”

朱瞻基呆了一下,什麼意思靖難遺孤給他送了個東西

他接了過來,放在手上,感覺有些沉重,還有點冰涼。

懷著激動的心情,他緩緩開啟,頓時,他傻眼了,他怔在了原地。

這是傳國玉璽

乃是太祖朱元璋親自命人挑選刻畫的傳國玉璽上面寫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傳聞,傳國玉璽傳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手裡後,就消失不見了。朱棣也因此,被百姓認為不是正統的皇帝。

他苦苦尋找,為的就是這傳國玉璽。

有了這玩意,最起碼朱棣他算是得到了老爹朱元璋的承認。

“李邦寧你那位好友叫什麼名字”朱瞻塔疑惑道。

“回皇孫,我不能說。”

“你可知,這就是傳國玉璽”

“知道”

“那你為何不私自拿走”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自當坦坦蕩蕩,不是我的,拿了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