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凡一行人進了欒城。

欒城有三條主路。一條吉祥街,一條吉順街,一條吉福街。每條街路上的商鋪都一家挨著一家,十分繁華熱鬧。

於五哥找到一家牙行,“徐記牙行,”這裡的五大官牙之一。

這家牙行的掌櫃是興旺莊人,叫徐大慶。他為人熱情,做事實誠。做牙行這一行十多年,口碑非常好。

於五哥帶著幾人走進徐記牙行,徐掌櫃見到眾人,快步迎了出來。“五弟 ,你怎麼來了?嬸子身體可還好?”

素衣和之凡幫於老太太治好了腿的事,作為屯鄰,徐大慶是知道的。

“還好,還好,多謝大慶哥惦念。我娘已經能下地走動了,她還能幫我家你弟妹做飯餵豬呢。”

於五哥高興地說。

“唉呀,可真是神靈庇佑,祖上有福啊!五弟,那你今天來是?”

徐大慶一邊邀請他們進屋,入座,上茶,一邊問道。

“大慶哥,我給您介紹一下。這位是茹大夫,我孃的腿病,就是他治好的。”於五哥拉著之凡,驕傲地說。

“哎呀,原來是這位小兄弟,失敬失敬。”

徐大慶站起身來,向之凡長揖一禮。

之凡忙站起身,側身讓過。“徐大哥,這可不敢當。”

“茹大夫此來,是為了找家店鋪,租下來,開醫館。大慶哥,還得請您幫物色個合適的。”

於五哥說。

徐慶一拍大腿,說道,“哎呀,這可巧了。吉福街上有家醫館,原先的老大夫故去了,只有一個外嫁的女兒,夫家不幹這行。這醫館實在沒有人照管。他家打算只出賣,不出租。”

之凡聽了,沉思了一下,看向素衣。素衣輕輕點了點頭。

“買也可以,大慶哥,他家的醫館具體是什麼情況,還請您說一說。”

徐慶說,“他家的醫館不小。”

“後面有個兩進的院子,還有個小花園。這在吉福街,可不容易。所以他醫館賣的價錢,有點高。茹大夫有想法,我帶你去看看。”

“好,那可有勞大慶哥了。”

之凡和素衣六一與於五哥一起,跟著徐大慶前往這家醫館。

到了醫館一看,這的確是一座好宅子。大門前面是一條寬敞的街道,吉福街。

這雖不是最繁華的地段,但也絕不偏僻。方正的門臉,寬敞整潔的店堂。

店堂後院有兩進房子,各有坐南五間正房,東西兩排廂房。

屋裡傢俱齊全,八成新的桌椅床榻,古樸大氣。

後面的小花園不算大,小巧玲瓏,有花草樹木,假山,流水,倒也精緻。

宅子後面還有個後門,一直通往城門方向。

之凡兄妹對這所宅子非常滿意。

他與原有主人的女兒女婿一番交涉,再加上徐大慶從中的說和,這座宅子以一千二百兩銀子成交。

之凡拿出趙大夫留給他的銀票,到票號兌了,付給原主家。

徐大慶作為中人,幫著他們拿著雙方的契約,到衙門裡交了一百二十兩契稅,花了五十兩銀子辦完手續,這座宅子就是之凡的了。

素衣看到交了這麼多的契稅,心裡譁然。

是的,元朝賦稅的第一個突出特點是南北異制。就是對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人民實行分而治之的田賦稅收制度。

對蒙古族稅收從輕,對漢族及其他民族賦稅從重。

不僅田賦南北異制,其他賦稅也南北各異。房產稅更是這樣。

這是在趙州,交了一百二十兩。如果到了南方太平等地,可能交的賦稅會更多。

買賣成交之後,之凡幾人付了徐大慶的佣金。

幾番推辭之後,徐大慶收了這筆錢。隨後,請他們去城裡一家酒樓鴻賓樓吃飯。

素衣和六一作為茹大夫的妹妹,一直緊跟大哥之後,不多言多語。

畢竟,在這個時代,一個女孩子家太過鋒芒是會引起人的注意和微詞的。

吃過酒飯,之凡一行人等謝過徐大慶,趕著馬車回到興旺莊。

到家之後,他們把這個買下宅子的事和大家仔細說了,大夥兒都高興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