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凡和素衣他們繼續精心照料於老太太。
老太太的腿已經基本恢復獨立行走了。
閒暇之餘,六一每天忙著把素衣教她製作米茶和小米酥的手藝教給十七。
十七學會之後,做好了給三個石頭們品嚐,吃得他們合不攏嘴。
後來,在素衣的建議下,於五哥每逢集市,就挑著擔子去欒城縣城,賣家裡做的各種茶點,每日也能收入好幾百個銅錢。
十七和於五哥看到之凡和素衣他們,意識到了小孩子要讀書識字的重要。
十七下決心,即使家裡再窮,也要供孩子們去唸書,而不僅僅是識幾個字。
她請之凡幫她的三個孩子起了名字。
三個石頭從大到小,分別叫做於文清,於文遠,於文明。
多年以後,當年最淘氣的小石頭於文明,入駐工部,做了主事。後來,他生有一子,取名為謙,字廷益,號節庵。
忙忙碌碌的日子過的太快。
不知不覺,他們在於家已經住了兩個多月。
素衣和六一兩個女孩子每天幫助十七和老太太做家務,做茶點,忙地樂此不疲。
但之凡就顯得有些無所事事了。
這天,他和素衣六一兩人商議,想去欒城縣城看看,有合適的鋪面就租下來 ,他打算繼續開醫館,把回春堂開到欒城。
三人一商量,就把事情定了下來。
這天吃完晚飯,之凡就把這個想法和於老太太和於五哥他們說了。
"嗯,開醫館是好事,福濟鄉里啊!你們所學的這一身本領也不至於荒廢了。"
於老太太一邊給石頭們縫製新鞋,一邊說。
“明天你們幾個就去,讓你姐夫趕車拉著你們,找個當地的牙行,選好鋪面。這事不急,慢慢來,一定要碰到合適的。”
“嗯嗯,知道了,娘。”
於五哥身後揹著小石頭,忙答應道。
“我們也要陪小姨和舅舅去。”三個石頭一聽要去欒城,都歡喜得跳了起來。
“小姨和舅舅是去幹正事,你們別搗亂。”
十七笑著嗔道。
“咱石頭不是搗亂,等小姨和舅舅先去給你們租房子,買好些書,好些玩具,都放你們房間,到時候你們就去那裡讀書。”
素衣笑著說。
六一手裡拿著一件小石頭的褲子,在膝蓋處的補丁上繡了兩個小老虎。她抬頭笑著看著他們商量著明天欒城的事。
小石頭眼睛尖得很,他一眼看到他褲子上的小老虎,掙扎著從於五哥背上滑了下來,摸著沒鏽完的圖案,開心地笑個不停。
第二天一大早,於五哥趕著馬車,拉著之凡和素衣、六一去欒城。
從興旺莊到欒城,一路上,行人不斷。有挑扁擔的貨郎,有推車的小販,還有回孃家的小夫妻,坐著小毛驢悠哉悠哉。
半個時辰,之凡一行人進了欒城。
欒城,有著此地是龍脈所在之地的傳說。
在欒城北部,一馬平川的平原之上,橫亙著一條土崗。
該崗起自城北十五里乏馬鋪,綿延數十里。“崗高兩丈五尺餘……”“崗以墳起,形似龍蟠,蜿蜒數十里,脈絡連自太行”。“掘地數尺,累累結石,彷彿人馬介冑之狀”。
按照風水大師的說法,這條臥龍崗就是欒城的龍脈。
一直以來,這裡就被譽為“形勝之地”。
傳說,這樣的風水寶地,會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