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嬸見那女子再次追問素衣,就再次站出來出言維護。
她說,“夫人,我是婦道人家,啥也不懂。”
“但他爹以前是個儒生,在世的時候,就喜歡給她講書,家裡也存了好幾本醫書。這孩子沒事的時候呢,就喜歡翻翻看看。時間長了,還真讓她記住了。”
二嬸不愧是開茶館的,應變能力還真是強。
她這話說的一點毛病沒有。
即使素衣不是她親閨女這事被女子知道了,也不礙事,她說的是素衣她爹。
那女子倒沒聽出來什麼。
她笑著對二嬸說,“真難為這孩子了。這樣吧,我家不在這鎮子上住,今天只是路過,我家住府城。這是我的帖子,你們收好,日後有了難處,記得拿它來府城找我。”
她又回身,示意媽媽們。
一位媽媽從身上拿出一個荷包,遞給素衣。
“孩子,你叫什麼名字。”
“夫人,我叫李素衣。”
“這是一張銀票,你收好,就當給你的見面禮。”
“夫人,這銀票我不能要,一點茶水,也不算什麼的。能幫助小少爺治好病,是我的榮幸。”
那女子想了想,說,“素衣,這銀票你拿著。”
“這裡離府城也不算遠,如果你能每月去府城一次,幫我看看赫兒的病情,這個就當作提前付的診金了。”
素衣連忙推辭說,“夫人,看病的事我是不懂的。”
“要不,還是請劉大夫每月去一次吧,這個病是劉大夫看好的,我只是出了個小主意而已。”
“或者,我和劉大夫一起,每月去府城您府上一趟。”
“但這個銀票我不能收,要不等小少爺痊癒了,您再給,您看行麼?”
女子看向劉大夫,說,“劉大夫也去,那當然好了!好吧,就這樣定下來了。下個月的今天,劉大夫,還請您過府一看。”
劉大夫站起身,向女子施以禮,“好,老朽定不負所托。”
那位女子謝過劉大夫,低頭看到懷中孩子身上沾了幾片落花 ,她抬手輕輕拂去。
小孩子此時的肚子已經不再疼了的,人也老實了不少。
他靜靜地窩在母親懷裡,看大人說話,不吵不鬧的,看著也十分乖巧。
女子對素衣說,“素衣妹子,你能把那些炒好的高粱米賣我一點麼?”
素衣看向二嬸。
二嬸笑著說,“哎,還賣啥,我去給你裝一些,拿回去給小少爺喝。”
二嬸回到茶館裡,把素衣炒好的高粱米都倒出來,裝到一個布袋子裡,紮緊封口,拿了出來。
夫人身邊的一位媽媽接過袋子。
夫人看了看,朝素衣點點頭,轉身抱著孩子上了轎。
在轎子裡,那夫人又叫素衣上前來,說要和她說幾句話。
素衣來到轎子前,夫人伸出手,拉住素衣,高聲說,“謝謝你啦,小丫頭。”
“今天小兒的病多虧了你和劉大夫,你又不要酬謝,這個情我記下了。別忘了,下個月你和劉大夫來到府城我家裡,再幫我兒瞧瞧病。”
素衣的手被夫人拉住,感覺手裡好像被塞了點東西。
她一愣,剛要把手抽回,夫人又低聲說,“剛才是我考慮不周了。這裡人多嘴雜的,給你錢財,反倒會替你招災。這個,是銀票,你拿著,不要聲張。”
說完,沒等素衣說話,就放開她的手,對身邊的媽媽說,“走吧。”
素衣看了看,沒有說話。她退了下來,站在轎子旁邊,深施一禮,也高聲說,“素衣,定如約而至,不負夫人所託。”
夫人再沒說話,這一行人等從醫館門前離開,出了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