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二嬸帶著蘇依,來到里正劉伯家。二嬸把蘇依的情況一五一十告訴了劉伯。
胖胖的劉伯坐在堂屋的椅子上,耐心地聽完二嬸的話。
作為街坊鄰居,劉伯知道當年二嬸的孩子六一不小心走失的事。
如今,他看到馬家的閨女,就是蘇依,現在也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心裡有些酸酸的。
劉伯說,“他二嬸呀,就按你的意思吧。這孩子也是個苦命的,啥也別說了。我把她的戶,落在你家就是了。”
“從今天開始,她就是你家六一,你家李六一,回來了。”
二嬸高興地站起身,拉著蘇依,朝劉伯深深福了福。
蘇依說,“劉伯,二嬸,我是六一,但又不是六一,您看,我叫李素衣行麼?樸素的素,衣裳的衣。”
“我六一姐會回來的,李六一這名字,給她留著。”
二嬸拉著素衣的手一直沒鬆開。
她深深地看著素衣,說,“唉,你這孩子!行,你就叫李素衣,等我家六一回來了,這六一的名字,還是她的。”
劉伯也看著素衣,讚賞地點了點頭。
落完戶籍,李素衣和二嬸,相互攙扶著,回到茶館。
茶館開門營業了。
二嬸利落地劈柴,燒水。
素衣舀出一升高粱米,放大鍋裡,“噼噼啪啪”地炒香。然後,收在一個大罈子裡。等店裡來客人的時候,隨時取出泡來喝。
門外的太陽,已經高高升起。
這裡正是滴水成冰的季節。
地上的雪還沒化,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
路上的人們都在為各自的生活而奔波。
日子,像流水一樣,仍在繼續,生生不息。
有過往的行人口渴了,進來要一壺茶水。
二嬸給他端上一壺熱氣騰騰的米茶,還有自制的點心。
米茶湯色金黃,香氣濃郁,味道略甜而不淡,略澀而不苦口。既是茶,又是飯,食之果腹,飲之解渴。
逐漸的,來的客人多了,大家都知道二嬸家的茶館有一種茶,好喝不貴,經濟實惠。
一天下來,總要賣上百十來壺茶水,這可是以往的兩倍還多。
晚上關門打烊後,二嬸和素衣在桌子上數錢的時候,二嬸笑得合不攏嘴。
“閨女兒啊,咱們這麼下去,等到來年這個時候,就能換一間大的鋪子了。”
“等咱們換了大鋪子,就開始給你攢嫁妝。”
“你十七姐出嫁的時候啊,我給了她二兩銀子。等到你出嫁,我得給你攢十兩。”
素衣說,“娘,您就放心吧,咱們的日子只能越過越好。”
“到時候啊,我哪也不去,也不出嫁,我就陪著你,在家開茶館,把咱們家李記茶館啊,開到府城去,開到京城去。”
二嬸被她逗笑了,“行,你不出嫁,咱們在家開茶館,我給你招個上門女婿,哈哈哈哈。”
素衣說,“娘,我和你說真的呢,將來咱家的茶館,一定會越來越大。”
二嬸權當哄小孩子樂呵了,她說,“行,你就開到京城去,開到皇帝家門口,我去坐鎮,給你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