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曉娥??”

婁曉娥笑盈盈的看著張宇。

“怎麼,見到老朋友,是不是很驚喜?”

見到老朋友,張宇當然高興。

回想起來,得有十多年沒見過婁曉娥了。

恍然之間,張宇似乎回想到,自己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

真的,這些年張宇從來沒有見過婁家的任何人。

不過近幾年,透過黃總和婁家達成合作,平時都是些書信往來。

畢竟政策還沒開放,張宇也不好做一些規則外的事情。

“哈哈哈,當然,沒想到會是你。”

“怪不得剛剛在包廂門口,聽聲音那麼耳熟呢,原來是你啊!”

說話間,張宇把身旁的夢伊往前推了一把。

“曉娥姐,我這是我媳婦夢伊,曉娥姐還記得吧?”

婁曉娥當然記得了,當時要不是夢伊和張宇,他們婁家可就遭罪了。

也多虧張宇夢伊二人,讓她離開那個厭惡一輩子的男人。

再次見到二人,婁曉娥心裡充滿了感激。

“記得,當然記得了,當時要不是你們兩個幫忙,我們婁家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去到港區。”

婁曉娥趕忙起身,親熱的拉著夢伊的手。

“弟妹,當初真的特別感謝你們兩個。”

“要不是你們兩個搭把手,姐姐現在還在泥潭裡呢。”

黃總看一群人一直站著,趕緊邀請大家坐下聊。

孩子們也不怯場,禮貌的和叔叔姨姨打招呼。

對於有禮貌的孩子,沒一個大人是不喜歡的。

婁曉娥更是伸手把最小的二牛摟緊懷裡。

二牛也挺給面子,一點也沒鬧騰。

乖巧的任由姨姨抱著,說一些二人之間的悄悄話。

眾人沒聊多久,冉秋葉推門走了進來。

“黃總,張廠長,菜都做好了,咱們要不上菜吧,邊吃邊聊。”

黃總怕孩子們餓了,立馬接納了冉秋葉的提議。

“行!冉經理您看著安排吧。”

“哎!那我就吩咐服務員上菜了。”

冉秋葉禮貌性的,衝婁曉娥點點頭,轉身出了包廂。

婁曉娥等冉秋葉出了包廂,這才開口詢問夢伊。

“弟妹,剛剛那位就是傻柱的媳婦吧?”

“是的曉娥姐,名字叫冉秋葉,原先是為老師來著。”

“後來也是機緣巧合的,和傻柱走到一起。”

“這些年他倆也算是相敬如賓了,也有了倆兒子,生活挺幸福的。”

對於自己的好姐妹,夢伊一個勁的猛誇。

婁曉娥自然聽出,夢伊和冉秋葉之間的情誼。

“那就行,那些年傻柱被那個秦淮如差點掏光家底。”

“有這麼個好媳婦看著,省的那傻子做傻事。”

“說來也怪,當時傻柱也不知道是看不見還是怎麼著。”

“整個大院裡孩子,只有賈家的三個孩子長的白白胖胖的。”

“秦淮如只要開口嚷嚷困難,傻柱就上趕著出錢出飯,替她賈家養孩子。”

“傻柱幫了這麼多,也沒見賈家那些人念他的好,他是怎麼堅持住的呢?”

女人天生就愛八卦這些家長裡短,就是婁曉娥想起以前那些事,禁不住多說兩句。

張宇怕冉秋葉聽了去不好,趕緊找個別的話題。

“曉娥姐,這次來京城,具體有什麼要做的嗎?”

“需不需要,我們幫忙?”

提到這個,婁曉娥心中多少有些傷感。

“也沒什麼,主要是想回來看看自己的故鄉。”

“再看看當初那些人。”

當年因為政策原因,婁家被迫南下去了港區,隨著時間不短流失。

婁父婁母心中多少有些落葉歸根的想法。

主要是,港區現在還在大不列顛的麾下,所有人都得看那些白人的臉色做事。

這讓在內地常駐的婁父非常憋屈。

隨著八三年的到來,經濟開放的起始,讓婁父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這次婁曉娥回來,一是自己想回來看看,二是帶著婁父的期望回到故鄉。

以婁父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在京城置辦一套家業,當做婁家重回故里的起點。

所以,婁曉娥這才找到黃總,拖黃總把張宇一家約在一起吃個飯。

順便把這次回來的目的說一下。

隨著酒菜上齊,在酒精的作用下,婁曉娥也不在藏著掖著。

把她和婁父的想法,跟張宇說了一下。

張宇對於婁家這個想法,沒有支援沒有反對。

畢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婁家當初那些底蘊,早就被國家融合的差不多了。

隨著經濟開放,所有人都會把目光投向這座蓄勢待發的國都。

可以說,婁家僅存的優勢,就是比那些只有想法的人有錢。

“曉娥姐,其實按照我的想法,你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和黃總通力合作,把整個南方電子市場拿下。”

“按照我的預計,在未來電子產品,將會是時代發展的主流之一。”

“將來會人手一部手機,可以從地球的中部,連線地球的西部。”

“並且,人們還能透過手機辦公,開視訊會議等等一系列的,都能透過手裡來進行。”

“當然你們現在可能聽來是天方夜譚,但是我相信,再往後的二十年裡三十年裡,我說的這些將會通通實現。”

對於張宇說的這些話,在坐的所有人聽來,就是天方夜譚。

夢伊都懷疑,張宇是不是喝大了,怎麼滿嘴的胡言亂語。

張宇知道,他說的這些,沒人會信他。

但是,張宇還真就想,在這件事上掰扯掰扯。

不是為了普及知識,而是看好現在這個時代。

這個時間正好是經濟開放,又是港區沒有迴歸的時間。

在這個被技術封鎖的時間段,港區的唯一性就凸現出來了。

港區是唯一一個,不受技術封鎖影響的地區。

所以,張宇想抓住這個時間段,多引進一些電子方面的人才以及技術,尤其是對晶片技術的人才引進。

建設的公司以及廠房可以不在內地,完全可以投設在港區,由婁家進行代管理。

抓住這十多年的時間,儘快的在晶片方面取得成果。

再一個就是看中了,港區與臺現階段之間的這種關係。

在張宇的預想中,港區的公司完全可以與臺積電達成合作,想辦法獲得一些機密資料。

到時就算不如臺積電,但也不會相差太大,至少能在後期的電子產品蓬髮的時代,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

甚至可以為今後的晶片發展,奠定一個深厚的基礎。

不過想法雖好,具體實施還需要精雕細琢,至少不要讓人察覺,公司具有內地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