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秋葉和傻柱,連猶豫都沒猶豫,直接把這倆差使接了下來。
既然,大家一拍即合,張宇就開始忙活選址,以及前期投資的工作。
好在,這些年家裡攢下不少家底,光張宇自己這些年的工資積累,就達到了四萬多。
這在八十年代,可是一筆不小的儲存資金。
再加上夢伊畢業後,這幾年的工資儲存,一萬還是有的。
不過,這一萬塊錢張宇不打算動,留著給家裡生活費。
憑藉張宇的人脈關係,很快就搞定一棟小三層的樓房。
為了防止以後出現糾紛,張宇乾脆動用關係買了下來。
有了房子,接下來就是裝修。
裝修的工作,張宇直接交給了大哥。
大哥這幾年,早就被張宇獨立出去了,成立了專屬機械廠的建築隊。
透過大哥和老爹在鄉下的關係,很快就拉起一批人,並且建築隊的規模越來越大。
廠裡的宿舍樓都是,大哥領頭的建築隊蓋的。
這幾年隨著機械廠經營網不斷擴散,建築隊里拉來了不然的南方老鄉。
剛巧抓住了國家房地產業的起始。
房地產的起始與經濟的快速增長密切相關。
在改革開放後,國家經濟持續增長,人口城鎮化程度不斷提高,這使得住房需求不斷增加。
同時,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房地產業發展的政策,為房地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這個時期的房地產發展,主要是在城市改革和經濟特區建設的背景下。
在八十年代初期,國家開始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將住房分為公有住房和商品房兩種型別。
張宇藉著這股春風,直接投建了一所建築公司。
並且直接把建築隊,剝離了機械廠,透過一系列正規操作,把建築公司成功掛在自己名下。
正因為這樣,後期機械廠的員工樓,都是由建築公司接手。
透過機械廠,賺取了自己第一筆資金。
並且,張宇與建築公司,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寰宇建築公司。
前期除了要蓋員工樓外,建築公司還在各地承接了不少共有住建房的建設。
共有房的佔比,接近百分之六十。
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全部用來蓋商品房,進行出售。
為了防止不必要的糾紛,建築公司的資金,張宇一次都沒有動用。
主要是,張宇僅憑廠長工資,就能生活的很滋潤,沒必要去動這些資金。
不過,這幾年,靠著機械廠吃飯,張宇的建築公司賺的盆滿缽滿。
距離千萬僅差一步之遙。
聽到,張宇要開一個自己的酒樓,大哥直接把公司最好的裝修隊調回京城,給張宇裝修酒樓。
看著裝修隊的進駐,張宇可算是能休息兩天了。
接下來張宇收心,把目光投向國內的工業市場。
這幾年,透過大躍進政策的影響,國內這些大大小小的廠家,開始瘋狂的從國外引進裝置機器。
從八零年初期開始,整個工業領域都像打了雞血似的開足馬力搞建設,全國各地也如飢似渴地轟轟烈烈辦企業,我國工業展現了蓬勃發展的勢頭,並且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期我們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絕後的技術引進。
逐步形成了“以市場換技術”的引進模式。
為了吸引外資,在初期就提出願意“提供一部分國內市場”,以吸引我國當時相對短缺的技術,以及生產我國還需要進口的短線產品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
這種突如其來的衝擊,讓張宇抓住機會,把機械廠成功的抬到了一個,國內合資企業,觸不可及的高度。
隨著和黃總的合作,以掩耳不及的速度,迅速佔領了國內的電子市場。
電視,冰箱,空調,電風扇,每推出的一個產品,都是霸主級別的產品。
有張宇在背後提供技術支援,黃總透過自己的能力,接觸到了南方的一些商幫。
有了商幫的加持,每件電子產品,才能快速暢銷國內。
並且,黃總還透過港區婁家的關係,搭上了鄭家的商船,順利把電子產品暢銷整個東南亞。
並且還和霍家達成合作,共同經營東南亞的電子產品。
張宇在研究樓閉關了一個半月,終於組裝了一臺,唯一一臺自產自研的摩托車。
張宇經過考慮,第一臺摩托車選擇了一輛彎梁車。
這臺摩托車採用了單缸風冷二衝程的發動機,最大功率492千瓦,它的排量不大,但動力可不小。
張宇拿來油桶,給這臺彎梁車加滿油,張宇坐上去一腳把車踹著。
獨有的發動機聲,把研究樓裡的研究員,全都吸引過來。
在眾目睽睽的之下,張宇踩下一檔,擰動右把的油門。
彎梁車緩緩遠離人群,代來到空地上,張宇開始加速,二檔、三檔、四檔。
張宇對這輛車的最高速度,設計到一百,在騎行的過程中,張宇最多跑到了八十。
不是跑不到一百,而是張宇出於安全考慮,畢竟第一次試騎行,萬一出了問題,速度慢還有跳車的機會。
騎著車順利的騎行了半個小時,張宇這才心滿意足的,把摩托車騎回研究樓門口。
待張宇從車上下來,早已等待的那些研究員,對這輛摩托車,展開了爭強。
每個人騎著,在空地上溜了好一會兒。
“廠長,您給這輛摩托車起名了沒有?”
這時一位早早試完車的研究員,開口詢問張宇。
“沒呢,這不是剛完成嘛,我想著等確定沒有問題了,再起名字。”
“那那,現在可以起名了嗎?”
“我覺得這輛車非常好,沒有任何問題。”
研究員迫不及待的說道。
聽這位研究員的話語,張宇自然沒有反對的意思。
“行啊!”
“不過,我還沒想好起啥名字呢。”
“要不這樣,咱們定幾個名字,進行內部討論投票。”
“明天早上一眼,進行喊票,叫到最多名字的,咱們就確定哪個。”
“怎麼樣,我這個想法,大家同意嗎?”
大家自然是同意的。
至於,張宇沒有參與其中,吩咐大家,把車騎回樓裡,記得把車關了。
這才心滿意足的揹著手回了辦公,處理檔案去了。
等張宇走後,一眾研究員們,開始了理解討論。
各說各有理,都想把自己起的名字,安在這輛摩托車上。
經過不斷的紛爭,大家最終確定了是個名字。
大家紛紛根據自己的喜好,開始對那個心怡的名字匿名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