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章 週日值班,新護士的培訓
我的中醫學習之路影片 工程狗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從這周開始,甄醫生,賈醫生 ,週日我們三個人輪流值班。
趙勝利他們五個人,也輪流值班,每週一個人。
這周就從我開始吧!”張衍看了一眼出來的甄醫生和賈醫生,笑著說道。
“我們沒有意見。”甄賈兩人自然不會說不行。
“張院長,要不這周我來值班吧!張院長剛結婚,家裡事情多。
不像我,孩子都大了。”賈醫生討好的對張衍說道。
“沒事,下週賈醫生再值班吧!”張衍拒絕了賈醫生的好意。
敲定了值班的事情,張衍又看向陸科長剛剛送來的十二個女孩子。
也不全都是女孩子,張衍一眼望去,有好幾個應該是已經嫁人。
這個年代,嫁沒嫁人還是很明顯的。
因為這個年代還流行開臉。
沒嫁人的姑娘,是絕對不能開臉的。
過去的人,也經常會用開臉,來形容年輕婦女。
開臉,是過去結婚前一天去除面部、脖頸的汗毛,剪齊額髮和鬢角的一種習俗,也是一種結婚儀式,是以前女孩子嫁人的標誌之一。
女孩子一生只能開一次臉。
不像後世,女孩子隨便開臉,並且把這個當成一種美容的手段。
這個年代女孩子結婚早,很多十七八歲就早早嫁人的,不能領結婚證也沒有關係,先辦個婚禮就行了,國家也承認。
這種事,民不舉官不究。
就算是舉報,又能怎麼樣?
已經生米煮成熟飯,還能給人拆散?
所以,基本上這種情況就是教育教育,等到了年齡補辦個結婚證。
也有很多,生活在一起,一輩子都沒有領證的。
國家照樣承認這種事實婚姻。
來醫務室當護士,還是很吃香的,能來的基本上都有一些關係。
更何況,張衍當時並沒有說不要已婚婦女,只說是有初中以上學歷的,年輕女性。
這就讓人事科鑽了空子。
也無所謂了,張衍也不在乎已婚不已婚的。
其實,已婚更好,吃過見過,培訓起來麻煩事相對還少一些。
“首先我代表紅星醫院歡迎大家的加入。”張衍笑著說了一句開場白。
“啪啪!”趙勝利、錢紅英、梁燕等人很給面子的帶頭鼓掌。
“我要和大家說的是,不要以為你們被人事科送過來,就等於進了紅星醫院。
你們只能算是初步入選,接下來你們還要進行為期一年的培訓,考試合格之後,才能正式擔任護士的工作。
無法透過考核的,只能退回人事科,重新給你們安排崗位。”
十二個年輕女孩(暫且都稱之為女孩吧),都被張衍的話嚇了一跳。
還要培訓,考試啊!
通不過,退回人事科?
她們可都是臨時工,來得時候,就告訴她們了,能不能轉正,紅星醫院說了算。
人事科只管招人,能否轉正是用人單位說了算。
這要是退回去,不就等於好不容易得到的工作沒了嗎?
“小趙,小錢,你們來給她們講解一下,護士的工作職責。
我去打個電話。”張衍又交代一句,轉身走進辦公室。
他要去聯絡楚雲龍,敲定培訓的事情。
外面趙勝利開始給十二個新來的臨時工護士講解護士的工作職責。
這些他和錢紅英都清楚,畢竟他們中專裡就有護士專業。
“楚院長,我張衍!”
“你好,張醫生!”楚雲龍很熱情的說道。
“上次我和你提的事情,就是護士培訓的事。
我們廠裡選好人了,您看什麼時候把人給你們送過去?”
“哦!這個事啊!”楚雲龍有些失望,還以為張衍想通了呢。
那樣他就不用去找楊廠長那個土匪了。
“明天一早吧,一早把人送過來,我給你安排,經驗豐富的老護士教她們。”楚雲龍爽快的說道。
“那我先代她們謝謝楚院長了。”張衍笑道。
十二名護士肯定是不夠的,不過不著急,慢慢來。
有了第一批,還愁第二批,第三批護士?
而且,明年修建了醫院辦公大樓之後,就能成為正兒八經的醫院,以後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向上級索要醫護畢業生。
現在,雖然頂著個醫院的名頭,可是沒有一項達標的地方。
也不知道,當初軋鋼廠的領導,怎麼弄到的紅星醫院的營業執照。
是的,按照國家51年頒佈的醫院診所管理暫行條例,十張病床,兩名醫生,護士三人以上才滿足最低的醫院要求。
這裡的護士,可不是梁燕她們這樣什麼都不懂的護士,而是正經經過培訓,有護士證的護士。
這個年代是有醫師證,護士證、助產士證、藥劑師證的。
張衍也有醫師證,是當初入廠之後,老梁頭給他弄回來的,正兒八經的醫師證,有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頒發的醫師證。
像一張獎狀,上面有他的照片,還有大紅方印,騎縫章。
軋鋼廠透過一些手段拿到了醫院的執照,卻也成為了一個笑柄。
現在醫學生這麼寶貴,人家學校也得為學生,為國家負責。
怎麼可能把學生安排到你一個連病床都沒有的所謂的醫院裡?
至於說軋鋼廠的待遇,這個年代的工資,基本上都是同工同酬,醫生在任何一家醫院的工資都是一樣的。
除非是去外地,地區類別不一樣,才會有不一樣的工資。
軋鋼廠不可能,也不敢單獨提升待遇來吸引醫學生。
如今,這種窘迫的情況,終於有了轉機,部裡已經批准明年修建醫院大樓。
有了醫院大樓,張衍再闖出一點名氣,自然就能吸引到剛畢業的學生。
同時,學校也願意把學生交給你。
·········
掛了電話,張衍走出辦公室,見趙勝利和錢紅英還在給大家講解著護士的任務,以及需要學習的各種技能知識。
“我已經和西城醫院聯絡好了,明天一早送你們去西城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培訓。
到了西城醫院,不懂得要多問,多看,多學。
說是一年的培訓時間,但是期間只要你們有把握,能夠考出護士證,那麼就可以提前轉正。
同樣,一年之內無法考出護士證的,只能繼續做臨時工,延長培訓期。
兩年依然考不出護士證的,直接退回人事科。”張衍走出來對著十二個新來的臨時工交代道。
“知道了,張院長!”
“現在你們可以先回去了,回家準備準備,明天早上在西城醫院門口集合,我送你們去培訓。”
“張院長,我們要準備什麼?”有大膽的臨時工小聲問道。
“一個筆記本,一支筆,把老護士教你們的東西記下來,慢慢琢磨。
另外,再去書店,找找應該有一本叫作:護理學的書,買回來,平時多看看。
別的東西,到了西城醫院,那邊會發給你們。”張衍笑著說道。
“知道了!”眾人齊聲回答道。
“好了,現在你們可以回家了!”張衍笑著宣佈道。
“張院長再見!”
“再見張院長!”
一眾臨時護士,很客氣的和張衍揮手再見,然後懷著期待和興奮的心情,走出醫務室。
“好了,你們幾個沒事抓緊時間看書!我家五歲的小蘿蔔頭《醫學三字經》和《湯頭歌訣》都能通篇背下來,你們一個《瀕湖脈學》到現在還沒背下來。
連個五歲的孩子都不如,怎麼好意思在這聊閒篇。”張衍看向趙勝利、錢紅英、梁燕等人,一臉嫌棄的訓斥道。
張衍的話,狠狠的在五個人心口紮了一刀,讓趙勝利五人備受打擊。
默默的轉身去看書學習。
可惜,他們不知道,小蘿蔔頭之所以能夠背下來,是因為有張衍的傳道授業解惑光環,給小蘿蔔頭他們開掛。
張衍要是給他們開掛的話,他們也早就會背了,不僅《瀕湖脈學》、《醫學三字經》《藥性賦》、《湯頭歌訣》他們也早就背下來了。
不是張衍不願意給他們開掛,而是特意考驗他們的耐心。
學中醫耐不住性子可不行。
所以,憑自己的本事背誦《瀕湖脈學》四本醫學啟蒙書,就是對他們的一個考驗。
透過考驗了,以後張衍也願意拿出一些時間來,給他們開掛加快他們的學習進度。
其實,張衍這種考驗已經很輕鬆,很容易達到。
過去封建社會,想要學中醫,考驗可比這個更加的嚴格。
三年學徒,基本上都是打雜,學不到真本事,這三年想學本事,得靠偷師學藝。
三年之後,透過考核,師父才會傳授技藝。
過去,手藝人講究三年學藝,兩年效力,學本事全在後面的兩年效力的時候。
這是普通的手藝人,醫學雖然也算是手藝,但是更加的嚴格。
沒個十年八年的別想出師,出師之後,不給師父打幾年下手,學不到真本事。
張衍看的依然是《傷寒雜病論》,第二遍比第一遍速度明顯快了很多。
雖然快,但並不代表,張衍是一目十行的去看,依然是細細品味每一句話。
之所以快,是因為他對古文的閱讀能力提高了很多。
這也算是一個隱性技能。
第一遍的時候,需要他品味許久,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