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宏偉而莊嚴,是權力與繁榮的象徵。高聳入雲的城牆環繞著城市,界線分明地劃分著內與外。城牆內,宮殿和廟宇林立,金色的屋頂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彰顯著皇室的威嚴。

街道寬闊而整潔,鋪著華麗的磚石,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中。商鋪和市場裡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絲綢、珠寶和珍貴的藝術品應有盡有,貿易繁榮昌盛。

中央廣場上,矗立著一尊巨大的雕像,可能是某位偉大的皇帝或英雄,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輝煌歷史。皇家衛隊整齊地巡邏,他們的鎧甲閃爍著寒光,維護著秩序。

在皇都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它的獨特魅力和歷史底蘊,它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吸引著無數人前來探索和膜拜。

可就是在這樣富麗堂皇的皇都之中,卻有一場即將誕生的陰謀。

一間密室之中,李世民暗中召集了一批親信,策劃著一場秘密行動。他們計劃派遣間諜深入大漢,蒐集情報並挑起內部矛盾,同時準備軍事進攻的計劃。然而,這一切都必須瞞著李淵和李建成進行,李世民深知他們的反對意見可能會引發內部紛爭。

“黃巾之亂來得好啊,真是天助我也。”

李世民與他的謀士們密謀著。燭光搖曳下,他們精心繪製著戰略地圖,商討著入侵的路線和時機。每個決策都經過深思熟慮,因為一旦失敗,後果將不堪設想。

與此同時,李建成也察覺到了李世民的異動。他開始佈置自已的眼線,試圖揭露李世民的陰謀。宮廷之內,暗流湧動,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鬥爭即將拉開帷幕。

次日,“上朝!”一位公公掐著公鴨嗓說著。

李淵端坐在龍椅上,身穿龍袍,道:“諸位愛卿可有要事需要彙報嗎?”

李建成毫無意外地走了出來:“父皇,兒臣檢舉二皇子試圖造反。”

此話一出,在場之輩都無比沉默,面對這個情況,李建成露出了一絲邪笑,他倒要看看他的好二弟要如何處理此事?

最終還是李淵打破了這份沉寂,他銳利的目光掃視一圈,呵呵呵,這事情,你李建成還真就張口就來是吧。

“世民,可有此事?”

李世民明白,如今,只能硬著頭皮上了,李世民上前一步,道:“父皇,此事實為太子汙衊兒臣之舉,敢問太子可有證據?”

李淵一聽,點了點頭,看來世民是被冤枉的,又把頭轉向李建成那裡:“建成,怎麼回事?”

聽得出來李淵的語氣已經冷了下來,但李建成不慌不忙,繼續說道:“父皇,兒臣有證據,三個月前,二皇子私自從二遼之地購買一批玄鐵,且並未上報兵部;一個月前,二皇子又向烏恆以自已的名義私自購進3000戰馬,可以二皇子的月供來說這怕是杯水車薪啊。”

李淵聽到這話,頓時倒吸一口涼氣,整個人都不好了:“多少?”

“回父皇,一批玄鐵和3000匹戰馬。”李建成趁熱打鐵,重複了一遍。

“啊!孽畜!你哪來的錢!你想造反嗎!”李淵徹底暴走了,戰馬啊,足足3000匹啊。“逆子!”

“我要殺了你這個不孝子!”

李淵怒吼著,抽出腰間佩劍,直直地朝李世民刺去。

“爹,等等……”

李世民連忙伸手擋住了李淵的劍,同時膝蓋一軟,直接跪到了地上。

李淵用力抽回長劍,但卻被李世民死死抓住,一時間竟無法掙脫。

“爹,您先冷靜一下!”

李世民額頭上冒出一層冷汗,趕緊開口道:“我這麼做都是有苦衷的,請您聽我解釋!”

李淵憤怒地看著李世民,咬牙切齒地道:“苦衷?你還有什麼好解釋的!”

說著,李淵奮力一腳踹向李世民胸口。

“砰!”

李世民悶哼一聲,向後倒去,嘴角溢位一絲鮮血。

李淵依舊不解氣,衝上前準備繼續毆打李世民。

然而,就在這時,李世民突然從懷中掏出三張地圖,將它們鋪在了地上。

李淵愣住了,下意識地停下了腳步,盯著那三張地圖看了起來。

“這是何物?”

李淵疑惑地問道。

“爹,您請看……”

李世民指著第一張地圖說道:“父皇請看,這是烏恆與大漢幽州的地圖。此圖是兒臣費盡心思才從烏恆商人和公孫度手中弄出來的。這張圖上標有烏恆軍隊的兵力部署。這一張,則是我們高句麗軍隊的佈防情況。而這最後一張則是幽州的地圖。”

李淵,李建成,李元吉,李靖,李孝恭,李君羨六人全把腦袋湊了上來,左看看右看看,互相對視了一眼,嗯,是真貨。

李淵皺起眉頭,仔細端詳著三張地圖,心中逐漸明白了李世民的意圖。

“你這是何意?”

李淵質問道。

“爹,我已經掌握了烏恆軍隊的動向,如果我們能提前做好進攻準備,完全可以在烏恆和白馬將軍反應過來前拿下烏恆。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設下圈套來手請君入甕,再讓公孫度配合一下,公孫瓚必然上當,還能保證高句麗的安全。所以,孩兒懇請爹爹給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讓我帶領大軍出征,東征烏恆!”

李世民言辭懇切地說道。

李淵沉默了片刻,最終緩緩放下了手中的長劍。

他深吸一口氣,走到李世民面前,將他扶了起來。

“罷了,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既然你有如此把握,那朕就再信你一次。”

李淵嘆息道。

李世民感激涕零地點點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謝陛下隆恩!孩兒定當全力以赴,不負眾望!”

李淵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囑咐道:“此番出征,務必小心謹慎。若有任何需要,儘管與朕商量。”

李世民恭敬地行了個禮,轉身離去。

望著李世民漸行漸遠的背影,李淵不禁陷入沉思。

他知道,這次的決定意味著什麼,也明白自已肩上擔子的重量。

但無論如何,他都希望李世民能夠成功,為高句麗帶來和平與安寧。

可一出宮門,李世民便如同一隻受傷的野獸,雙手握拳,面目猙獰,用自已聽得見的聲音說了一句話,便自顧自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