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村裡的大飯場
煤灰吸到肺裡能排出來嗎 超安靜的風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學校的宿舍有些年頭了,牆壁已經略顯斑駁。一走進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個小小的小賣部。它侷促地擠在角落裡,貨架上零落著些食品和日用品。其中最多的當屬泡麵了。
言鈃對這所中學的回憶卻幾乎全是灰暗的色調。或許是因為學業的壓力,又或是年少時那些無法言說的煩惱,總之這裡並沒有給她留下太多美好的記憶。
賣東西的是舍管員,那是一個身材矮小、滿臉皺紋的老大爺。他總是穿著一件破舊的藍色工作服,眼神嚴厲而冷漠。每次有學生去買東西,他都會不緊不慢地算著賬,一分錢也不肯少收。而且,如果哪個學生膽敢在熄燈後還出來買零食,一定會遭到他毫不留情的斥責。
在通往女生宿舍的拐角處,有一段蜿蜒而上的樓梯,而在這樓梯腳下,擺放著一個古老的火爐。這個火爐通常都是冷冰冰的,處於熄滅狀態,但每逢嚴寒的冬日,當氣溫驟降時,它才會被偶爾點燃起來。這時,男生們偶爾便會紛紛湧向這裡,享受那溫暖的爐火。
相比之下,女生們卻幾乎從不涉足此地。或許是因為她們更喜歡待在溫暖舒適的室內;又或者是因為這個角落顯得有些陰森僻靜,讓膽小的女孩子望而卻步。然而,對於那些男生來說,這裡卻是他們放鬆身心、交流友誼的秘密基地。在寒冷的夜晚,他們圍坐在火爐旁,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歡笑,讓整個空間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每個月家裡給孩子們的生活費用十分有限,通常只有區區兩塊而已。然而,言鈃的母親總是會額外多給他一些錢,這並非出於寵溺或慷慨,而是因為母親並不擅長製作乾糧。於是乎,言鈃會用這些錢多買一些泡麵和牛奶作為食物補充。
儘管如此,這些小小的慰藉卻難以抹去她內心深處對於陌生環境的恐懼。她需要獨自長大,這是她覺醒後發現的一個問題。
她身材微胖,身高不高;膚色黝黑。平日裡,她總是穿著一條已經洗得發白的牛仔褲和一雙雙星牌運動鞋,簡約而樸素。偶爾,她甚至會將原本應該穿在內層的秋衣穿在外面,這種獨特的穿著風格無疑是她那位與眾不同的母親所創造出來的。言鈃和母親都有沒意識到這個問題。甚至無法辨別是該穿在裡面的。
這位母親彷彿永遠停留在一個天真無邪、無憂無慮、一無所知的年紀,就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一般。
言鈃的母親的相處一直是磕磕絆絆的。
初中一報到的那天,她第一次經歷生理期的到來,但卻對如何使用衛生巾一無所知。當鮮血浸透了宿舍的床單時,她感到無比的尷尬和困惑。
然而,更讓人傷心的是,母親竟然完全沒有察覺到女兒的窘境。她依然與同學們聊得熱火朝天,彷彿周圍發生的一切都與她無關。在那個瞬間,她心中湧起一絲對母親的怨恨。
現在的言鈃閉著眼睛聽著耳機坐在忻州返回晉城的動車上,這趟行程是出於工作需要而安排的公差之旅。動車飛馳而過,速度之快令人驚歎不已。令她感到意外和新奇的是,這次竟然乘坐到了無需換乘的車次——只需更換一下座位,原來的車號便直接變為另一個車號。
然而,對於出差這件事情,言鈃內心深處一直抱有牴觸情緒。原因很簡單,她那深深紮根於心底的戀家情結讓她對遠離家鄉充滿了不安與不適。每一次離開家門,都像是一種割捨;每一次踏上歸途,心中總是湧動著無盡的思念。
此刻,坐在飛速駛向家方向的動車裡,言鈃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了遙遠的初中時代。
剛剛踏入初中校園時,八個人住一間宿舍。四張雙層床鋪整齊地排列其中,而她與流雲、宥敏住在一個宿舍。
言鈃在上鋪,而正對著她床位的,則是那個擁有一頭烏黑亮麗長髮的宥敏。那時的宥敏,圓圓的面龐宛如一輪皎潔明月,閃爍著靈動光芒的眼眸彷彿夜空中璀璨繁星。每當宥敏梳理自已那頭美麗秀髮時,總是微微彎腰,將如絲般柔順的髮絲盡數甩至身前。待到將頭髮徹底梳通順後,她才會直起身來,輕盈地將其束成馬尾或編成辮子。她的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那個時候,女生們總是對男生充滿好奇與興趣,而她們八卦的話題往往也離不開這些男孩子們。其中最常被提及的就是阿昌。聽說這次考試,他的數學和物理成績又是滿分!而且他還參加了籃球賽,那帥氣的身姿簡直讓人著迷不已!
不過,除了這些正常的八卦之外,還有一些更離奇古怪的傳言!有人說宿舍曾經有個冤死的鬼魂出沒。據說那個鬼沒有下半身,只有一個頭顱和上半身,身著一襲潔白的衣裳,在宿舍裡飄飄蕩蕩的。而宿舍的一側盡頭則是一間老式的旱廁,可以直接看到底部。那裡與土地相連,之前有農民在底下燒火時,竟然有人驚恐地喊道自已看見了鬼火!這樣的故事聽起來真是毛骨悚然,但卻成為了女生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
那時候的言鈃總是滿心歡喜地期待著暑假的到來。因為一到暑假,她就能與言默一同前往姥姥家,共度美好時光。在姥姥家的走廊上,他們會鋪開一張清涼的竹蓆。盛夏時節,他倆便愜意地躺在這張竹蓆上,感受著那份沁人心脾的涼爽。
而姥姥總會慈愛地為他們製作美味可口的涼粉。她先是買來綠豆粉,精心蒸煮一番,待其冷卻後放入一個大盆子裡。接著,將這個裝滿涼粉的盆子小心翼翼地放置於水缸之中,讓其慢慢凍結成塊兒。等涼粉完全凝固之後,再取出來切成小塊兒,最後調製出獨特的醬汁。這道美食中,有一樣調料必不可少,那便是香醋,它能為涼粉增添別樣的風味。
山西人以愛吃醋而聞名天下。對於他們來說,醋簡直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儘管醋並沒有像辣椒那般風靡全國,但山西人對它的鐘愛程度卻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有些山西學子在外出求學時,都會隨身攜帶一小瓶醋,以解思鄉之情。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航空安全規定,這些醋往往難以順利帶上飛機。對於那些遠離家鄉的遊子們來說,無法品嚐到那熟悉的酸味,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失落。因為在他們心中,醋不僅僅是一種調味料,更代表著故鄉的獨特風味。
回憶起小時候,當有人詢問孩子年齡多大時,長輩們常常會說:“孩子都已經打醬油啦!”在那個年代,醋和醬油都是散裝出售的。街頭巷尾時常可以看到一些小販,如言鈃的爺爺一般,推著破舊的腳踏車,高聲呼喊著:“打醋咯!打醋咯!”每當這時,母親便會派遣年幼的言鈃,手持家中的醋壺前去購買幾毛錢的醋。
這樣的場景如今已漸漸消逝,但那份濃濃的鄉情卻永遠銘刻在人們心底。或許正是這種對傳統的堅守與傳承,使得山西人與醋之間建立起了如此深厚的情感紐帶。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醋始終是山西人心頭難以割捨的寶貝。
記得小時候,姥姥經常會自已動手製作美味可口的涼粉,但遺憾的是,母親卻並沒有學會這門手藝。所以,每回想要品嚐涼粉時,就只能耐心等待那些挑著擔子、沿街叫賣的小商販出現。
這些小商販們總是讓人充滿期待。他們肩上扛著一根扁擔,兩端則懸掛著兩個裝滿涼粉的籮筐。那籮筐上面還嚴嚴實實地蓋著一層白布,彷彿藏著什麼珍貴的寶藏一般,而那正是言鈃心心念唸的涼粉!
當小商販停下腳步時,周圍總會迅速圍攏一群孩子和大人們。只見老闆熟練地從籮筐裡取出一隻碗,接著拿起一把特製的工具,開始一圈又一圈地旋轉起來。不一會兒功夫,晶瑩剔透的涼粉便乖乖地躺進了碗中。最後,再澆上一勺辛辣刺激的芥末和香氣四溢的料汁,一碗令人垂涎欲滴的涼粉就此誕生。
對於言鈃來說,這樣的涼粉簡直就是整個青春時代的最愛。尤其是在緊張忙碌的高三歲月裡,學習壓力愈發沉重,每當聽到那熟悉的叫賣聲傳來,母親總會毫不猶豫地為她買下一碗涼粉。就在那一刻,所有的壓力似乎都煙消雲散,只留下滿心歡喜與滿足。
或許,這就是美食的魅力所在吧!它不僅能夠填飽肚子,更能慰藉心靈,治癒人生中的疲憊與苦澀。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那份對美食的熱愛與執著始終如初。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言鈃已經長大成人,但她的父親依然會時不時地給她做一碗涼粉。那清涼爽滑的口感,是言鈃的最愛,而父親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然而,如今再次品嚐這道美味佳餚時,卻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麼。那曾經讓她陶醉其中、無法忘懷的味道,似乎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不見。就如同此刻的言鈃一般,她早已不再是那個天真無邪的小姑娘,也不再像兒時那般無憂無慮。
回想起小時候,言鈃總是緊跟在緒言身後,追逐著一群小鴨子,歡笑聲此起彼伏。他們可以不知疲倦地奔跑整整一個下午,彷彿永遠都不會累。那段美好的回憶,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深深烙印在言鈃的心中。
可如今的她,心境已然發生了變化。生活中的種種瑣事和壓力,讓她變得愈發沉穩內斂。她學會了思考,懂得了責任與擔當。那些純真爛漫的日子,雖然令人懷念,但終究已成過往雲煙。
或許,正是因為經歷了成長的磨礪,我們才會逐漸失去一些東西。但同時,也會收穫更多寶貴的人生經驗和智慧。正如那碗涼粉,雖然味道不如往昔,但其中蘊含的愛卻是永恆不變的。而對於言鈃來說,這段關於童年的記憶將會成為她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之一,永遠陪伴著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