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象到李弘,皇子們都喜歡七郎,大約是在他身上感受到父親的慈愛。

七郎從不要求皇子應該如何,而是言傳身教地讓他們明白道理,又在學習中感受快樂。

得知李弘要同行,七郎心裡是不太願意的……幫皇帝帶兒子,責任重大。

但事已至此,他只能保持微笑,和藹地說:“我沒空帶你們去打獵,到時候你們帶著護衛自己去。不能踐踏莊稼,否則我就打平虜。”

趙平虜震驚:“為什麼打我?”

……果然愛是會轉移的!他已經不是爹孃最愛的么兒了!

七郎正色道:“因為我不能打太子。”

趙平虜看向李弘,鄭重地說:“你不能連累我啊!”

李弘點頭:“放心!我又不是三歲小孩!”

封禪之後,葛王李安改封為蜀王,到益州就藩。李弘這次去益州,就駕臨蜀王府,不用趙家安排住處。

趙平虜想,有李安在,若太子犯了錯,就推到他頭上!

趙家舉家啟程迴天明村,提前透過驛傳快馬送信回去。

益州天明村的鄉親奔走相告……他們七叔公,當朝趙宰相要回鄉了!

“訊息真不真?上回阿信叔娶媳婦,七叔公都沒回來。”一箇中年漢子遲疑地問。

村長阿旺說:“比珍珠還真!上一回七叔公要準備封禪盛典,不能告假。現在可不一樣,告老都可以!”

“那就好!多少年沒見他老人家,我家幾個小兒鬧著要給太叔公請安呢!”

旁人打趣:“是惦記太叔公的見面禮吧?”

人群中一陣鬨笑聲,又說要去趙府老宅幫忙。

七郎升到華陽公,天明村趙家族人一致決定,把趙家老宅周圍的地整理出來,蓋一座“華陽公府”。

有這座府邸在,趙家族人走出去都神氣幾分。

左鄰右舍很願意把地讓出來,要多少錢?

太叔公看著給就是,總不會虧待他們!

鄉親們一番心意,趙老漢考慮到趙家下一代要生七七四十九個娃,終於一拍大腿,搬出積年攢下的金銀財帛大興土木。

“蓋!蓋一座比長安趙府還氣派的!”

“長安那地方,一點點宅子就貴得不行,那不是明搶嗎?有同樣的錢,在天明村可以蓋個大莊園!”

趙老漢意氣風發。

鄉下人一輩子蓋幾間土坯房就算是“立業”,他這輩子蓋一座“華陽公府”,不用四捨五入他就是華陽太公!

趙大郎、趙二郎、趙三郎擼著袖子比劃:“後頭這個小山坡,主要是咱家的口分田,有一些是荒地,咱們跟官府買下來,圈成一個大花園給女眷住。”

“以後公主和王妃回來,也住得下!”

他們家的女兒是親王妃,兒媳婦是長公主,這麼重要的事,一有機會就得強調幾句!

雖然是大興土木,真正蓋起來耗費的時日卻不是很長。

畢竟是鄉下蓋房子,什麼假山魚池、名貴花木、雕樑畫棟,一概不需要!

鄉親們按照自己的審美,你一言我一語出謀劃策,這裡種一片桃子、李子,那邊種柿子、板栗……

菜圃、豬圈、牲畜棚是必須的,再挖一個小池塘養魚,完美!

到新宅落成那天,當地縣令也來送賀禮,看到這座鄉土味十足的“華陽公府”,嘴角抽了抽。

這哪是什麼公侯府邸?

除了屋子多幾間,跟附近鄉紳的院子沒什麼差別,還不如城中一些大戶人家氣派精緻。

“……我認識一些花農,要不要給老太翁介紹一二?”縣令看著空蕩蕩的院子說。

趙老漢笑呵呵擺手:“多謝縣令好意,那些花難侍弄,種兩下就死了,還是種菜好!”

“你看我這院子,不差什麼吧?等我么兒回來,給他一個大驚喜!”

縣令捋著鬍鬚讚歎:“老太翁親自建的宅院,就是趙宰相的家,別說如此齊整,就算差一點什麼,趙宰相也只會感動欣喜。”

“你這話說得好!我家么兒最孝順,我蓋的他肯定喜歡。”

趙老漢頓生知己之感,拉著縣令大談特談七郎小時候的事……

老翁滿頭銀絲還如此健朗,真是子孫之幸。

七郎也很惦記家鄉的親人,但他是宰相,就算告了假也得交代一些事情才能離開。

終於把手中公務都安排好,跟太子匯合,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往益州而去。

七郎這些年接連升官加爵,卻沒時間回鄉,如今趁著喜兒出嫁的大喜事,讓鄉親們沾沾喜氣!

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浮現在眼前,熟悉的聲音也彷彿在耳邊響起。

“阿全,回來了!”

“七叔,我們可想你了!”

“七叔公,我爹是鐵柱,你小時候扯過他的褲子!”

……想著想著,七郎的笑容就停不下來。

董月明抱著小女兒坐在馬車裡,透過車簾望著路邊鬱鬱蔥蔥的樹木,心情雀躍。

這個小妞妞,還是第一次回家呢!

無論走到多遠,故鄉永遠是魂牽夢縈的家。

李弘騎在馬上,跟趙正、趙平虜傳授經驗:“射箭這種事,主要靠感覺。第一次射準了,日後就不難。”

“下回讓敏之和奉先頭頂一個梨,我教你們射!”

武承嗣這一次作為李弘的護衛,在一旁隨行。

聽到李弘的話,他嚇得險些從馬上摔下來。

太子表弟,你饒了我行嗎?實在不行,賀蘭家表妹讓給你?

好在趙正和趙平虜很靠譜,婉拒:“射梨難度太高,咱們還是去打野豬吧!問我爹要神火雷,射不中就炸!”

兒郎們對回益州這件事充滿期待,趙禧期待中帶著一絲忐忑。

她要從益州出嫁,以後就要離開爹孃,住到別人家裡?

若是王郎在外為官,她要跟著遠走天涯,好久都見不到家人?

想著想著,趙禧不由得握緊了腰間的短刀,對董月明說:“娘,我不要嫁人!我帶髮修行,在家裡修個小佛堂禮佛。”

董月明摸了摸喜兒的臉,心疼又無奈:“別說傻話!生兒育女,人生一代代,就是這麼傳下去的。”

“你想爹孃了,隨時可以回孃家。”

趙禧撲到董月明懷裡,像小娃娃一樣在母親懷裡磨蹭。

董月明一手攬著大女兒,一手攬著小女兒,既有孩子長大的欣慰,又有濃濃的不捨。

這就是生女兒的煩惱吧!

不管心情如何,益州就在那裡,不會改變距離,他們終於山一程水一程地回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