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漢一家清早就出門,守門的兵丁看到他們推著那麼多空板車,納悶之餘一板一眼的按推車收入城費。
……推車兩文,行人不用錢。
趙老漢傻了眼,千算萬算漏算了進城費!
可到了城門了,不可能再把板車拖回去,再說鄉親們都等著呢……
於是,他一臉肉疼地讓趙四郎付了進城費。
別以為他不曉得,老四身上還有不少私房錢呢!
路上的人看到他們這隊伍,難免議論紛紛。
要說做買賣的,又不像啊,哪有做買賣的老的小的齊齊出動,連孕婦和奶娃娃都都來了。
趙老漢面對路人驚訝的目光,不經意地大聲說:“我兒子當了官,還要我來領官糧!唉,還要一大早起,走那麼大老遠的路!”
“可他要當官,那有啥子辦法呢!”
……路人看到他家推著那麼多板車,紛紛猜測這家的兒子當了多大的官。
可是不對啊,要真是大官,用得著一家老小來領官糧的嗎?人家都是管家領的!
嘚瑟的不僅是趙老漢,還有周小石。
他難得的關了一天鋪子,趕了驢車,還喊上傅大郎的老牛車,一起去縣衙匯合。
到了縣衙的后街,就是平時鄉親們納糧的地方,趙老漢熱淚盈眶……他半輩子納出去的糧,終於有回頭的一天了!
他們來的早,戶房的文吏、差役姍姍來遲的開啟大門,就看到他們這一大群人。
這是幹啥呢?
趙老漢樂呵呵的上前,遞上趙五郎的戶籍文書,笑道:“差大哥,我們是天明村的。我家五郎是二轉雲騎尉,里長通知我們來領糧。”
差吏嘴角抽了抽,這麼大的隊伍,還以為是多大的官呢,原來是個虛銜的雲騎尉。
看了看他們的板車,問道:“真的全領糧?不兌換錢?”
“領糧!領糧!”趙老漢肯定地說。
差吏提醒:“你家五郎還在服役,有的是用錢的地方,你們領了糧寄不到給他。不如領錢,他買衣裳置辦刀箭的都容易。”
趙老漢豪氣地說:“我家不差錢!”
差吏看著滿面滄桑的趙老漢,行吧,該勸的都勸了……
於是領著趙老漢和趙大郎進去領籤,又讓人領著他們去官倉取糧。
要是領錢,在衙門領就可以了。
可領糧就要去官倉,好在官倉也不是很遠,趙家人也很樂意在城裡多繞兩圈。
六十畝官田能領多少糧餉呢?
《新唐書·食貨志》記載“……募人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畝……墾田三千八百五十餘頃,歲收粟二十萬石。”
換算一下,一畝地的產出大約是粟一石,約合後世的334斤。益州此時種的是麥子和糜子,與粟米相比,重量略有出入。
但這糧食不是全給趙五郎的,除去佃戶留的、官府留的,趙五郎能領一半。
也就是一畝地半石,六十畝地是三十石。
趙老漢看著滿倉的糧食,指揮著兒子們跟著差吏們搬糧食,興奮得直搓手,他家如今六個成丁,每年需納糧十二石……
三十石夠納好幾年糧稅了!
趙大郎也笑得耳朵都咧到脖子根了,傻笑著說:“這麼多糧,夠全家吃好久了!難怪人人都想當官呢!”
趙二郎接到:“就是!就是!”
差吏們哭笑不得,來領俸祿、糧餉的官員家屬他們也見過不少,像這麼沒見過世面的還是第一次見!
三十石糧,也幸好他們的板車、人足夠多,忙碌了一上午,全部裝上了車。
接著,又神氣地推車板車往城外走去。
興奮了一陣之後,周小石最先清醒過來,問道:“阿姊、姐夫,你們把糧運回去,還得一間屋子來堆放,又怕老鼠偷吃,又怕受潮,再運出來賣,又費人力。不如就運到糧店賣一半吧!”
趙老漢想了想,賣掉一半,也還有一半可以推回去炫耀,又省了推來推去的力,就同意了。
一家人又推著糧食招搖過市地去糧店。
路上,七郎還遇到了在府學讀書的同窗,得知他家這隊伍是出來領官糧的,都哈哈大笑:“誰家的俸祿是領糧食的?你們這不是瞎折騰嗎?”
七郎臉紅了紅,理直氣壯地說:“倉裡有糧,心裡不慌,這道理你不懂?”
回去了找個機會,和爹孃好好說一說,把糧食交給“神仙”保管,保證不會被老鼠偷吃!
這一路去的糧店,賣糧的時候,趙老漢卻笑不出了。
他後知後覺地發現,他好像出了一個餿主意。
因為糧店的掌櫃說,這些都是陳糧,價格比新糧低不少。
“官府的人坑我們?”趙老漢震驚地說,“那咋辦?去找他們理論?”
可惜現在的楊縣令不是七郎的朋友,不能去告狀了。
糧店掌櫃笑道:“老丈,這還真不是差吏坑人。歷來發糧餉都是陳糧,新糧耐放,會留在官倉。你們要是領現錢,那就是按現在的糧價結算。可你們自己要求領糧食……”
這不是自找的嗎?
而且這本來就是陳糧了,更不適宜自家再收藏。農家的房子還沒官倉的條件好,受潮了就更虧了。
趙老漢欲哭無淚,為了一時之嘚瑟,虧大了!
這都怪他沒有當官的經驗啊!
但事情已經這樣了,能咋辦?
把這些陳糧推回家?
“賣了!全都賣了!”趙老漢以一副割肉般的神色做了決定。
七郎也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他還想著推著浩浩蕩蕩的糧車,回到天明村跟師姐鬥富呢。
你家錢多?糧食呢?肯定沒我多。
糧店掌櫃客氣地給他們結算價錢,這些糧食剛從官倉出來,麻袋上的批條還在呢,都標有重量,也省得稱重了,直接把糧食搬進去,把錢結算給趙家。
趙老漢收了錢,看著一排空蕩蕩的板車,愣了愣,揮手說:“回家!”
趙大郎猶豫地說:“就這樣回家?”
空著板車出來,空著板車出去?
趙老漢瞪眼:“本來就虧了一筆,你還想買東西麼?”
趙大郎想了想,是這個道理,於是讓女人和孩子都坐在板車,又這樣浩浩蕩蕩地回去了。
天明村的人早就等著看熱鬧了,都議論著老趙家能帶多少糧回來,不知道這官倉的糧是不是格外香?
他們也換一斗嘗一嘗。
結果……
“叔公?這是咋的了?”一個大小夥子喊道。
其他人紛紛問道:“糧呢?讓人給搶了?”
一想,又覺得不對,以老趙家的陣勢,誰敢搶啊!
趙老漢該說啥?能說啥呢?說自己瞎嘚瑟虧了一大筆錢?
於是他一本正經地說:“官府的人說得對,阿福有的是地方要花錢,領錢方便些,我這不是想通了嘛!”
村裡人信以為真,一時也不議論了。
但人多口雜,沒多久大家還是知道了趙老漢領了陳糧去賣的訊息,都忍不住笑“老叔公精明瞭一輩子,還是糊塗了一把。”
“所以說,做人千萬別瞎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