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是吃了火鍋出來,趙大郎和趙三郎卻是餓著肚子的。

坐在牛車上,趙大郎說:“我進了城,找到三郎說一起去文殊院,三郎說這回應該不用怕,我們先來王府外守著,太晚不出來再去文殊院。”

七郎笑道:“我來的時候都跟你們說不用擔心了。先生說,我現在也有些名聲了,蜀王不會輕易把我怎麼樣。”

趙三郎驕傲地說:“那是!我么弟是趙大師!你這幾天不在雜貨行,不知道城裡好多人找你算命,順道也買了很多東西,雜貨行的買賣都更紅火了。”

趙大郎和趙三郎都不問七郎在王府的經歷,么弟要是想說自己會說;么弟不說,那就是他們不好問的。

回到雜貨行,又有張老太太做的外婆菜,七郎跟著吃第二頓,小肚子都吃得圓滾滾的。

既然王爺都召見了他,七郎也不再躲了,回府學銷了假,重新回來上學。

過了兩天,同窗楊純找到七郎,笑道:“你給蜀王獻了策?”

七郎也不奇怪楊純的訊息靈通,他給蜀王算命的事,府學裡的同窗能知道得那麼清楚,就有楊純的宣傳之功。

這個他第一天來上學,就熱情地介紹府學環境的楊齋長,不僅訊息靈通,還是個大嘴巴。

“那蜀王同意了沒有?”七郎反問。

楊純笑道:“你還想王爺同意?你獻的策,我父親去年也獻過類似的,結果被王爺打了一頓,然後讓他獻牛。王爺居然沒打你,看來還是你的面子比較大。”

七郎張口結舌,嘆道:“你爹也不容易。”

楊純微笑:“我家是弘農楊氏,你說我爹不容易?等你當官了,你就知道什麼是不容易。”

看七郎一副害怕的樣子,楊純正色道:“反正你少和蜀王接觸吧……這次你獻策的事,王府長史寫奏摺給朝廷,也寫上了,說不定陛下又看到了你的名字。”

人不在長安,長安又有了你的傳說。

七郎也不由得有了一絲激動,問道:“王府長史知道我?”

楊純笑道:“王府新長史是柳範,你知道他嗎?”

七郎想了起來,先前蜀王遊獵踐踏青苗,蕭凌上奏摺彈劾,皇帝還怪責蕭凌居心不良。然後有個諫臣勸說,皇帝才申飭蜀王。

這個諫臣就是柳範。

後來柳大人又彈劾吳王和乳母之子“博簺”,導致吳王也被申飭、免職。

所以說,皇帝把這位柳大人派來任蜀王府長史,和蜀王互相傷害了?

有這麼個長史盯著,難怪蜀王整天陰晴不定、內分泌失調的樣子了。

“我知道他,是位很正直又很會說話的大人,他和陛下的那番君臣對答,我家先生說可記入史冊了。”七郎崇敬地說。

楊純笑道:“你推崇柳大人。他對你印象也很好呢,說你不畏權貴,敢於直言獻策。”

七郎謙虛地說:“柳大人真是慧眼如炬。”

兩人正湊在一起說話,大胖子郭彤也湊了過來,問道:“我要回家去過中秋,要幫你捎信和東西給你五哥嗎?”

七郎立刻說:“要!還有和我哥在一起的兩位鄉鄰,他們的家人也要捎東西,麻煩郭大哥了。”

郭彤笑道:“順路的事……你要謝我,哪天有機緣給我算一算,我啥時候中狀元尚公主!”

楊純取笑:“尚公主你沒機會,我倒是有可能,畢竟我姓楊。”

郭彤一愣,猛然覺得楊純說得很對,看楊純的目光頓時不善了……搶媳婦的人,快來與我一戰!

同窗少年們笑鬧了一會兒,七郎才說:“家裡有人服兵役,還要家裡寄錢寄衣裳,我們永業田農戶的負擔可真重。”

納稅、服徭役、服兵役,一樣也少不了。

皇朝前期有田可分,社會還穩定。

後期土地兼併,百姓無田可分,又還要納人頭稅、服徭役兵役,那就活不下去了,會怎麼樣?

郭彤笑呵呵地說:“你家不要緊,你五哥有官田糧餉的,足夠他吃用的。等八月糧稅入倉,官府就會通知你家去領糧餉了。”

七郎精神一震,領官田糧餉!他家也是吃皇糧的了!

想象一下全家齊齊出動,雄赳赳氣昂昂地推著板車去官府領五哥的糧餉,他又樂呵呵的笑了。

七郎掰著手指算日子,總算到了中秋。

秋收後,趙老漢又讓趙大郎和趙二郎負責去納糧。

然後全家人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的等著官府通知他們去領糧餉。

趙老漢每天看著準備好的新衣,焦慮地說:“里長咋還不來通知呢?難道把我們家忘了?要不我去提醒提醒?”

周氏無奈地說:“你天天摩挲衣裳,可別把衣裳都磨出毛了。官府也得把糧稅入倉,才發糧餉的,你急也沒用。”

趙老漢想想也是,又說:“我們家只有一輛牛車,怕不夠用,要不借村裡人的板車,把大牛他們都喊上?”

周氏失笑:“你就炫耀吧!”

趙老漢……他就是想炫耀啊!這心情和九歲的七郎簡直一模一樣!

這一天天等待的,終於等到了里長的通知,去領趙五郎的糧餉啦。

“趙五郎的官田,劃分下來是六十畝。你們要去領這六十畝田的產出,可以領糧食,也可以換算成現錢。我建議你們要現錢,你們自家也有糧,那麼多糧吃不完還得讓人去賣。”里長提出建議。

二轉雲騎尉,按律可授六十畝田,在實際操作中,能得一半算不錯了。趙五郎這是全部按律授田了。

這六十畝田的產出,扣除給佃戶的,就是趙五郎的。

趙老漢樂呵呵地謝了里長,送走里長後,召集了全家人,手舞足蹈地說:“明天全部換上新衣裳,借了村裡人的板車,我們全家人去領糧!”

領什麼現錢,就要領糧!領現錢能有領糧那麼威風嗎?

趙仁、趙義歡呼著:“爺爺!我們也去嗎?”

“去!都去!”趙老漢豪氣地說,“還有兒媳婦們都一起去,這是我們老趙家的大喜事,領官糧呢!”

“哎喲!我交了一輩子的糧,還是第一次從官府領糧,也不知這進過官倉的糧是不是格外好吃!”

全家人都鼓掌歡呼,張氏妯娌也很高興,她們也可以進城熱鬧一天了。

周氏笑問:“英子,你大著肚子能去嗎?”

胡英子大咧咧地說:“能!別看我懷了娃,我能扛兩筐糧!”

這種大喜事怎麼能不去呢!

趙老漢讓兒子們分頭去借板車,不多時全村都知道老趙家要去領趙五郎的官糧了。

到第二天,看到趙老漢和周氏穿著新衣,領著六個兒子、四個兒媳婦、一群孫子孫女浩浩蕩蕩的出發,都羨慕不已……

瞧這雄赳赳氣昂昂陣勢,不像去領糧,倒像去劫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