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有戰事,百姓的日子還是一樣要過。

只是杏花村的小道觀香火都旺盛了很多,七郎也陪周氏去過,凡有人求平安,搖出的都是上上籤。

七郎懷疑,那籤筒裡全都是上上籤。

清遠道士還給信眾發平安符,周氏珍而重之地藏在懷裡。

把對孩兒的思念和牽掛,都寄託在平安符裡。

男丁服兵役,田野間四處可見婦人勞作,如杜甫詩云“健婦把鋤犁”。

村長大牛的兒子阿旺也服役去了,阿旺媳婦短短時日內憔悴滄桑了很多,顴骨都突了出來。

因七郎在府學裡讀書,是鄉親們眼中訊息靈通的人,見七郎回村,阿旺媳婦也攔著他打聽訊息。

“小全叔,官府那裡有什麼訊息?有發戰功榜嗎?”阿旺媳婦戰戰兢兢地問。

每一場戰事結束,將領都會給戰士請功,官府釋出戰功榜。

然而人們並不希望自家親人在戰功榜上。

“一將功成萬骨枯”,將軍的戰功尚且建立在將士的屍骨上,兵丁的戰功就建立在自己的命上。

這戰功榜,往往也是陣亡名錄。

誰也不想領自家親人的撫卹錢。

七郎笑著安慰:“戰事還未結束,沒有戰功榜呢!我聽說朝廷派了五萬大軍去前線,大家都說,過不了兩個月就能把敵人趕回老巢了。”

阿旺媳婦連連念道:“無量天尊,可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吧!戰事快點結束,我也不指望他立什麼功!”

誰說不是呢?人人都是這麼想的!

趙家、周家、天明村鄉親們收的辣椒,都挑好的曬乾、磨辣椒粉,拉到三寶商行去賣。

受戰事影響,往南詔、天竺、西北的商道都受到影響,但往京城和江南的商道還暢通,西南邊陲的戰事影響不到的地方,還是一片歌舞昇平。

三寶商行的辣椒去年已經打出了名聲,早有外地的商賈來訂購,即使是批發價,趙家也帶著鄉親們發了一筆財。

周小石對趙家人說:“鄉親們賣新鮮辣椒、帶籽幹辣椒的都有,恐怕明年各處都有人種了。但我們商行開啟了門面,外地人來收辣椒粉,還是認可我們的,這個買賣還能做。”

就是把辣椒當成八角、乾薑之類的調料來賣,而不是價比黃金的稀罕物了。

趙家人早就做好心理準備,獨門生意做不了幾年的。

能掙這兩年的錢,都已經心滿意足,並不會接受不了。

周小石又說:“辣椒便宜,可以做飲食買賣了。先前七郎說開火鍋店,我跟他商量過,火鍋要準備一個個鍋和小炭爐,門檻太高。七郎又出了個主意,先開一個‘麻辣燙’攤子。”

趙家人做過“麻辣燙”吃,知道周小石說的是什麼。

“就在我們雜貨鋪門口,支一個攤子。燒一口大鍋,煮高湯燙青菜菇筍肉片……蘸蒜蓉醬、辣椒醬。我們家的辣椒醬味道好,多半會受歡迎的。”

“三郎和他媳婦搬到雜貨鋪住,做腐乳也在城裡。跟鄉親們收豆腐的事交給六郎。”

周小石條理分明地建議。

趙老漢聽得連連點頭,這樣成本小,即使麻辣燙的買賣做不起來,虧損也有限。

這一次徵兵的事,讓趙老漢切實地發現自己老了。

兒子們一個個長滿了羽翼,要獨自飛翔了。那麼,他也該試著放手了。

趙老漢環視著幾個兒子,說道:“我和你們娘也商量過了,做買賣的事我們不懂,就聽你舅舅安排。你們兄弟互相扶持,也別計較誰掙得多,誰掙得少;誰的活計重,誰的活計輕。”

“仍然按照從前的,各家掙的錢,交六成給我,四成自己收著。交到家裡的錢,爹孃也不會用到哪裡去,除了孩子們讀書、嫁娶的花銷,仍然是給你們買地、買鋪子置辦家業。等將來我不在了,你們分家,就平分家裡的家業。”

周氏也說:“大郎、二郎、六郎在家裡,地裡的活不輕。三郎夫妻做買賣辛苦,七郎更是常拿錢回來。我們還在,就不讓你們分得清清楚楚,你們服不服氣?”

掙錢最多的七郎沒意見,他已經不在乎錢了;

趙三郎夫妻沒意見,做買賣再辛苦,比地裡刨食輕省多了;

趙大郎和趙二郎沒意見,他們種糧食來錢最難,其他人掙的錢還得分給他們;

趙六郎……他沒意見。自從趙五郎從軍,他就一直處於恍惚之中。

他跟趙五郎年紀最相近,兩人自小打鬧長大的,又睡到一個屋子裡,感情也最好。

五郎一句“六郎膽小愛哭”,自己從軍走了。

趙六郎得以一個人睡一張床了,卻怎麼也睡不著,偷偷哭了好多天。

事情定下來,趙三郎和林氏就帶著小兒子趙禮搬到城裡,在雜貨行門口支起了麻辣燙攤子。

小趙棋仍然留在天明村,由周氏帶著。

每日早晚,趙三郎抽出時間自己趕著驢車送七郎上學,連租牛車的錢都省了。

府學裡的同窗陸陸續續知道趙全的哥哥開了個吃食攤子,一開始抱著同窗之誼來光顧,吃過第一次之後……真香!

這些穿著府學生服飾的郎君們呼朋引伴的來雜貨街吃麻辣燙,在城裡引起了一股風潮,沒吃過的都好奇地來嘗試……

吃過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趙氏麻辣燙”就這樣開啟了門面。

大胖子郭彤坐在小攤旁的板凳上,端著小盆吃得滿頭大汗,擦著辣出來的眼淚說:“這東西好!等戰事結束,我買多多的辣椒醬帶回去給我爹孃。”

“趙全,你給我留多點!”

七郎正幫忙招呼客人,豪氣地說:“好嘞!你喜歡吃我送你一罈!”

郭彤笑著應了。

這些日子因戰事和七郎同命相憐,兩人常常抱在一起哭,倒哭出了同窗之誼,收朋友一罈辣椒醬也不算什麼。

顧芳兒端了一大壺菊花茶來,倒給客人們,笑道:“這是我去年採的菊花,清熱降火。你們吃了熱辣辣的東西,喝一碗菊花茶降一降火。”

這菊花茶是不收錢的,客人們都很高興。

熟客們常見顧芳兒在雜貨鋪幫忙,年長些的笑著打趣:“周掌櫃,好事將近啊!”

周小石笑道:“年底成親,日子定了請大夥兒喝喜酒。”

這一次徵兵,讓周小石猛然發現,生和死可以如此接近,一輩子說過去就過去了。

在生死大事面前,還有什麼執念放不下的呢?

張老太太和周氏再次和他提親事,他就應了。

秋收一過,村子裡要辦喜事的就趕著辦了,尤其今年賣辣椒,許多人家都有了錢,可以熱熱鬧鬧的辦起來。

但也有的人家,和趙老漢、周氏一樣,捧著銀錢抹眼淚。

錢是有了,可人上了戰場啊!若不是徵兵,他家五郎也該成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