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天,一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名士介子推;另一說是起源於古時“改火”舊俗……

古人“鑽木取火”,一年分春夏秋冬改火四次,將舊的火種熄滅,重新鑽木獲取新火種。

秦漢之後,改在春季改火,既寒食節當日換新火種,新舊火交替之日,全國上下不可見火種。

七郎聽著文殊院住持慧通介紹寒食節,心想幸好如今天氣轉暖了,要是在冬日,莫得火咋受得了哦~~

不過,無論哪一種起源,寒食節都是我國本土的節日,佛教是外來的宗教,和尚為什麼也過寒食節呢?

這個問題他沒問出來~~

寒食節必吃的食物有“子推蒸餅”、“糖餳大麥粥”、“寒具”。

子推蒸餅是棗糕、糖餳大麥粥是杏仁大麥粥蘸麥芽糖、寒具又叫“鹹饊子”、“細環餅”,是油炸細麵條。

寒食節當日不開火,這三樣點心都是提前做好的。

文殊院做子推蒸餅、糖餳大麥粥用的糖,過節當日吃的腐竹、豆腐等,都是從三寶商行買的,是商行的大主顧。

文殊院的住持慧通和尚是慈惠禪師的師侄,這大和尚很喜歡七郎,他同樣覺得小師弟有慧根……

興國寺前後送來了上千卷佛經,都是這小師弟的功德啊!

“我們文殊院也派了僧人進京學印刷術,楊縣令也命府學的學官去國子監學習。學會之後,文殊院和益州府學都可以自己印書了。”

慧通和藹笑道:“我們近的州府先得到訊息進京去學,以後再逐漸傳播到遠的州府去,天下人都有書可讀了。”

七郎高興地說:“我也聽府學的曹學官說了,楊縣令讓幾位學官進京。”

因為這個事,府學的先生和同窗們總算不關注他會算命這個事了,轉而打聽起印刷術。

他真的希望大家關注他的才華,而不是神神叨叨的算命。

在文殊院吃得飽飽的,離開的時候還帶了一籃子寒具、棗糕和酥油泡螺。

這三樣都是稀罕的點心,棗糕要用紅糖,炸寒具要用較多的油,酥油泡螺需要鮮奶,七郎準備帶回家給侄子侄女吃。

今日商行客人多,趙三郎和趙六郎都進城了。

趙三郎在雜貨行幫周小石招待客人,趙六郎和七郎一起來文殊院。

七郎在慧通禪師的禪房裡,他在前面大殿拜佛。

見七郎出來,還提著個大籃子,趙六郎雙目一亮,幫七郎接過。

走出文殊院,趙六郎掀開蓋著籃子的布一看,就要拿酥油泡螺吃。

“六哥只能吃一個,其他要帶回去給阿仁、阿義他們!”七郎提醒。

趙六郎點頭,小心拿起一個白如雪的酥油泡螺,入口即化、奶香濃郁,好吃得他舌頭都差點吞了……

吃完一個,還想吃另一個,卻被七郎控訴的目光逼退了,趙六郎意猶未盡地說:“文殊院裡的和尚吃得那麼好?要不我出家算了!”

七郎歪了歪頭:“我聽圓通師兄說做和尚也不容易的,要通曉經文,經過考核才能拿到度牒,成為正式的和尚。否則即使出了家,也只能做些種菜、挑水、劈柴的雜役。”

趙六郎放棄了,都是種地,他還不如種自家的。

“四哥過了清明節,就跟董家的人去草原收羊毛。爹孃都幫他收拾好東西了,家裡的活也安排好了,辣椒和胡椒地由五哥和我照管,二哥幫忙棉花田。”

趙六郎一邊說話,一邊伸手拿酥油泡螺。

七郎警告:“六哥,你不能趁說話偷吃!”

趙六郎:……被發現了。

七郎嘆氣:“真不省心,一個個的比我還像小孩子!”

趙六郎腹誹,那是因為你吃飽了,你肚子都突出來了!

兄弟倆鬥智鬥勇鬥嘴,剛走回雜貨行,就見一個管事領著兩個侍衛,姿態高傲地說:“我是蜀王府的管事。王爺有請趙全,跟在下走一趟吧!”

周小石、趙三郎惶惶不安地站在一旁,他們本想偷偷去給七郎報信,讓他別來雜貨行。

但轉念一想,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蜀王讓人去天明村或文殊院傳令,七郎還不是一樣要去?

七郎和趙六郎也嚇了一跳。

趙六郎突然說:“么弟,你不是說在文殊院吃撐、肚子疼嗎?還不快去茅廁?這位大爺,要勞煩你等一等。”

說著,給七郎使眼色,讓七郎“借尿遁”。

七郎知道趙六郎的意思,但他也知道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他還在府學上學呢,蜀王要召見他隨時可以。

從得知蕭縣令要升遷,他就擔心著這一日。

平靜了好幾天,他還以為蜀王不記得他這個小人物,沒想到還記得……還是大過節的。

寒食節也是祭祀的節日,蜀王在這一日召見他,難道是想說“明年今日就是你的忌日?”

管事聽了趙六郎的話,狐疑地看著七郎,但不知是不是顧忌“文殊院”,語氣沒有太強硬,皺眉說:“那就等一等,你快去吧!”

七郎勉強笑應了,和趙六郎一起走進雜貨行。

周小石在前面招呼著貴客,趙三郎也跟了進來。

兄弟三個你看我、我看你,趙六郎說:“么弟從後門走,一會兒我們說你調皮躲起來了,反正你是小孩子。”

趙三郎白了他一眼:“瞎出主意!這是躲得了的嗎?待會兒我跟么弟去,要是天黑了我們還不回來,老六去文殊院報信,石頭舅舅去請廣文院的梁院正。”

這是他剛剛和石頭舅舅小聲商量好的。

七郎點頭:“就聽三哥安排,我馬上換衣服。”

得知了印刷術後,梁院正對七郎的態度也親和了很多。梁院正是蜀中名儒,還是有些影響力的。

萬不得已,只好請他來當救兵了。

趙六郎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卻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他只擔心等他們搬到救兵,么弟都變成烤肉了!

哦,今天是寒食,不能生火……那就是生肉片?

兄弟們沒敢耽擱,三郎幫著七郎換了衣服,走出前面,賠笑道:“我也跟著去,在王府外等著,好接我弟弟回家。”

管事隨意地點點頭:“你就在門口等著。走吧!我們王爺不吃人!”

聽到他第一句,周小石和趙家兄弟還微微放心,肯讓趙三郎跟著,多半會放人回來……

可聽到後一句,又把他們嚇得臉色蒼白,不吃人?那就是會殺人了?

蜀王:……一家子被害妄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