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凌的馬車離城遠去,送別的百姓才從城門返回,女郎們哀哀慼戚的哭聲不絕於耳。

府學的師生們在一起,看向七郎的目光都有些期待和驚異。

廣文院的院正樑夫子讚歎:“不愧是慈惠大師的高徒,原來也通曉命數。”

都說慈惠禪師通曉過去未來,是益州第一神算,那麼趙全就是第二了?

張明搖頭:“子不語怪力亂神。”

七郎尷尬:“……我不會算命。”

同窗們一齊圍過來,笑道:“趙全,你就別謙虛了,過度的謙虛就是虛偽!連蕭縣令都看重你,肯定是你算得準。”

大胖子郭彤拍了拍七郎的肩膀,拍得他差點摔倒……興致勃勃地說:“那你算一算,我什麼時候高中狀元?”

不等七郎回答,天字齋的其他學生起鬨:“這個不用趙全算!我就能算,肯定中不了!”

“看不出來啊,郭大郎還有中狀元的宏願!”

郭彤惱羞成怒,和同窗們吵了起來。

他爹是互市監,官職不顯,但錢財不缺……

通往南詔、天竺的商隊,經過他的地方都要納關稅;同時,他還以官府的名義做馬匹、南詔鹽等貿易。

有錢了,郭家也想讓自家再進一步。讓郭彤入長安為官、娶高門士族貴女。

郭彤覺得,以郭家的財力加上他的才華、風度,中個狀元也不難~~

今日送別蕭縣令,府學是放假的。

看郭彤陰差陽錯地幫自己解了圍,七郎朝先生們行了禮,腳底抹油地和人群中的劉植、董月明會合,他們今日也來送別蕭縣令。

大勇回到益州了,不遠不近地跟著他們。

三個小孩兒回到雜貨行的後院,嘰嘰呱呱地說話。

府學裡十日休兩天,距離七郎上次回家,又過去了七八日,他們積攢了一肚子的話。

“蕭縣令走了,我們商行少了一個大主顧。”董月明很遺憾。

七郎嘆道:“是挺可惜的。新的縣令楊道整,原本是蜀王府侍衛官。他的兒子楊純和我同窗,對我挺友好的。但楊道整我們不熟悉,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人。”

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六歲的“三寶”敢跑到王府後門賣糖,八歲的“三寶”就謹慎多了,連一個縣令都不敢貿然招惹。

劉植大咧咧地說:“不賣給他,賣給其他人就好了。”

董月明擔憂地說:“買賣還是其次,就怕蜀王還記得我們。師弟,蕭縣令不是讓你多和文殊院來往嗎?”

七郎笑道:“文殊院的大和尚讓我一起過寒食節。”

他是慈惠禪師的俗家弟子,文殊院的和尚們都把他當自己人。

文殊院裡美食多,七郎對寒食節很期待。

董月明放心了,又說道:“大勇從隴西回來了,又帶回好多棉花種子。村裡好些人家都跟我們買了。娘說讓大勇再跑一趟草原收購羊毛,你家四哥要去,就要做準備了。”

七郎聽從石頭舅舅的建議,決定放趙四郎出去走一走,此前就跟董家說過這個事。

“我回家和爹孃說,把地裡的活安排好,放四哥出去。”七郎老氣橫秋地嘆息,“四郎那孩子,就是令人不放心啊!”

周小石抽空送了一碟棗糕進來,就聽到七郎最後一句話,笑道:“你才是小孩子,你四哥都當爹的人了。”

聽幾個小孩兒說了收羊毛的事,周小石高興地說:“阿貴一個大男子,得出去闖一闖見一見世面。”

不然總被媳婦兒壓著!

周小石又趕緊拜託站在不遠處的大勇。

周小石說了兩句話,又趕緊回到前頭鋪子裡。

臨近寒食節,益州城的百姓要做子推蒸餅,即棗糕;還要做涼拌豆腐皮、涼拌腐竹、冷豆腐之類……

買糖、烤麩、麵筋、腐竹、豆腐皮的人都多了,趙三郎每天都要送一批豆製品出來,趙家和三寶商行都忙得不亦樂乎,村子裡會做豆腐的人家也沾光掙了錢,都樂滋滋的。

三個小孩兒吃著棗糕,又說起府學的事。

“我讓車伕晚半個時辰去接,我去藏書閣看看書。這藏書閣名不符實,就兩間小屋子,書還沒有興國寺多。我找了一遍,也沒看到《抱朴子》。”七郎遺憾地說。

他知道羅先生想要《抱朴子》,可他總不能為了這套書再跑一趟興國寺吧?

總覺得再去一趟,他就要看破紅塵了。

董月明笑道:“大表哥也說府學的書不多,有些少見的書還得問同窗借。不過,比你家是多多了。”

七郎:“……師姐說得對。”

他最近買紙和筆墨又花了一大筆錢,就是為了在藏書閣抄書……去寶山豈能空手而回?

他要抄了書給侄子侄女,說不定還能作為傳家之寶。

想到買紙的錢,他又心疼地抱怨:“我建議晉王讓工匠改進造紙術,也不知進展如何了?過去幾個月了,他也不給我送信,難道是忘了我了?”

這語氣熟稔的,彷彿晉王是隔壁的鐵柱、二狗子。

董月明和劉植齊齊翻了個白眼……晉王貴人多忘事,能記得趙七郎才怪!

“就算晉王不記得我,圓通師兄也不記得我了嗎?也不給我送信。”七郎憂傷地說,“晉王答應過,改進了造紙術會公佈工藝,師兄記下來寄給我也行啊!”

董月明想到自己造紙,也感興趣了,建議:“那你主動寫信問一問圓通?他跟著禪師修經,想必很忙。”

三個小孩兒說了一會兒話,把對蕭縣令的不捨和對蜀王的擔憂都拋到腦後了,蹦蹦跳跳地出去玩耍。

走出前面鋪子,看到周小石和顧芳兒在說話。

七郎打招呼:“芳兒姑姑,你來賣藥材嗎?”

顧芳兒大方得體地笑道:“採了一些枇杷葉和早開的金銀花,請你們幫我賣。”

七郎眼尖,看到顧芳兒送過來的除了一筐藥材,還有一套疊得整整齊齊的衣裳。

嘖~石頭舅舅嘴裡說不要,身體很誠實,讓芳兒姑姑給他做衣服了?

三個小孩兒鬼靈精的,跑出一段距離後,董月明問:“你家舅舅要成親了?”

七郎搖頭:“我也不知道……有一回芳兒姑姑來賣藥材,碰上她前夫帶著新娘子來買糖。鍾家大郎新娶嬌妻,對芳兒姑姑說了好些難聽的話。舅舅看不過去,就幫芳兒姑姑說了兩句……”

“然後鍾大郎譏諷,舅舅要做好人就自己娶了芳兒姑姑。”

鍾大郎原話“你要做好人就自己娶這只不下蛋的雞!”

“當時舅舅話趕話應了,過後顧芳兒說感激舅舅幫她出頭,不必把氣話當真。”七郎搖頭嘆息:“這些大人,就是口不對心的!”

明明想要,嘴裡還說“不想,不想”,真虛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