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正式入學納束脩之日,趙老漢和羅先生一起陪七郎去。
府學距離縣衙不遠,入眼是重簷歇山頂大門,正門上方懸著“益州府學”四字匾額,左右抱柱的文聯是去歲蕭凌親題。
趙老漢只去過縣衙后街納糧稅,連衙門正門都不敢接近,更別提這進出都是讀書人的府學了。
他抱著絹布,遲疑地說:“要不我就在這裡,先生帶七郎進去?”
羅先生笑道:“老丈也該進去看看,這是阿全要求學幾年的地方。”
七郎給老爹鼓勁:“爹,走進這個門,你也是進過府學的人了!”
趙老漢精神一震,進過府學?他也是讀書人了!
趙老漢立刻精神抖擻地領著七郎往前走,比七郎還興奮。
府學還未開課,已有外地州府的學生到了,進進出出的,看到七郎都有些好奇……除了個別訊息靈通的人,大多數學生還不知道趙七郎。
按規定,十二歲能考府學,但大多數學生都是十六歲以上的。
像七郎那麼小的,從未有過。
這是哪家上品士族的子弟?關係戶?
今年府學的招生考試還未開始,七郎算是插班生,由學官帶著他辦理入學手續。
這位學官名叫曹正,就是給羅先生送信的舊友。
曹學官笑著說道:“國子監分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我們府學分得沒那麼細,只分廣文院、律學院、六藝院。廣文院學儒家經典,律學學習律法。其餘書和算,由六藝院的先生教。”
“學生學有所成後,可進京考國子監,也可由州府推薦直接參加科舉考試。這些,想必你先生都給你說過了?”
七郎乖巧地點頭,又問:“那我入哪一院?”
曹學官笑道:“你自然是入廣文院。你是特許入國子監的,不能丟了我們益州讀書人的臉面。律學嘛,那是公子們打發時間的地方。”
他話音剛落,就有一個面容肅穆的老先生走進,吹鬍子瞪眼:“老曹,你說我們律學什麼?”
曹學官忙笑道:“是關先生來了!這是律學院的院正關先生,他精通《開皇律》、《武德律》,縣令有難解的案子,都找關先生垂詢的。”
然而關院正再厲害,律學還是公子們混日子的地方,他又沒說錯~~
七郎恭恭敬敬地向關先生問好。
羅先生說過,陛下不喜法家,律學也被人輕視,府學的律學院一年才考一次試,考不過也不要緊。
確實是公子們打發時間混資歷的地方。
關院正沒有和曹學官計較,他特意趕過來就是參觀趙七郎的……結果上下一打量,發現就是個平平無奇的小孩子。
長得挺俊俏可愛,眼神也機靈,舉止得體……但這樣的孩子,他見得多了。
實在看不出這孩子哪裡有長處,讓陛下特許他入讀國子學。
不一會兒,又有好些先生進來,把曹學官的書房圍得水洩不通……都是來參觀趙七郎的。
他們的目光比看竹熊還稀奇,就像看到胡商帶來的金毛獅子一般。
七郎很尷尬,趙老漢很驕傲~~
瞧瞧,我家么兒真厲害,先生們都稀罕!
先生們圍著七郎,自然免不了考校他的學問。
七郎朗聲背了《論語》、《道德經》,他聲音清脆,背得流利,倒是讓室內為之一靜。
看熱鬧的目光也變得鄭重了一些……像他這樣的八歲小兒,能讀完《千字文》,認得這些字就不容易了。
廣文院的院正樑深正色問:“可明白其中意思?”
七郎謙虛地說:“先生講過,但我還不求甚解。”
另一位先生又問:“會作詩嗎?”
七郎搖頭:“剛學對韻,還不會作詩。”
曹正笑道:“那也難得了!羅先生教的好弟子,年少英才,可真叫人羨慕啊。”
羅先生捋著鬍鬚,謙遜地說:“諸位先生桃李滿天下,才是叫我羨慕佩服。”
雙方寒暄了一會兒,其他先生陸續離開,曹學官繼續介紹:“府學會發衣裳,但不強制要求穿;提供住宿,也可回家住。每十日休兩日,吃飯也可在學裡吃,不可帶書童隨從進學裡,其他沒什麼了。”
七郎謝過,說道:“我住在家裡。”
曹學官點頭:“你年紀小,應該由家人照顧。”
納束脩結束,七郎便先跟老爹離開,羅先生留下,和曹學官敘舊。
趙老漢在一群讀書人中,一直沒敢說話,走出府學,才鬆了口氣說道:“聽這些讀書人說話,我腦子都嗡嗡的,明明都是益州話,卻不曉得他們說啥!”
七郎慶幸地說:“先生們都挺和藹的。”
趙老漢也笑了,先生們喜歡七郎,他就放心了。
……羅先生在府學裡,向曹學官道謝,請他多關照自家弟子。
曹學官笑道:“大家都知道趙全是陛下特許入國子監、縣令特命入府學的,只要他不出錯,不會有人為難他。”
這靠山又是縣令又是皇帝的,沒摸清底細之前,誰會貿貿然得罪人?
就連關院正那麼嚴肅的人,在趙全面前都和藹了幾分。
羅先生嘆道:“我這弟子敏而好學,學業我是不擔憂的。但別看他是鄉下小郎,卻頗有些脾氣,我擔心他在學裡和人鬥氣。”
曹學官失笑:“我們當年在學裡不也經常鬥氣?年輕氣盛,都這麼過來的,老羅你是關心則亂。”
曹學官也知道羅先生的往事,同樣相信羅先生的人品……就老羅的品性,主公姬妾調戲他還可能,他調戲姬妾?
如今看到羅先生的弟子有出息了,也替他高興。
其他先生聚在一起,也在議論趙七郎。
“長得挺好看,人也聰明。但觀其父,就是尋常老農。陛下特許這樣的孩子入讀國子學,真是皇恩浩蕩。”
另一人說:“趙全提出了印刷術,倒是對弘揚教化有貢獻。陛下抬舉趙全,是為了顯示重視教化的決心,不是為了這小孩子本身。”
“說不定,也是為了抬舉寒門。這趙全,可是徹徹底底的寒門。”
這些先生都是聰明的,議論了一會兒便明瞭……趙全就是恰逢其會。
要說陛下多看重這個小孩子,恐怕是沒有的,說不定陛下已經忘記趙全是誰了。
“那就把他安排進玄班?他年紀小。”廣文院教授《論語》的先生張明提議。
院正樑深搖頭:“送他進天班,安排一個好位置。”
張明驚訝:“這是為何?天班已經夠人了。”
天班都是劍南道品階較高的官員子弟,有的還是出身士族,連尋常宗室都不放在眼裡。
趙全一個農家出身的小娃娃進去,還不得被人欺負?
想到那群混世魔王,厚道的張明不由得替趙全捏把汗。
梁深笑道:“既要做寒門的代表,總得有些本事。若是連天班都待不下去,他將來怎麼在國子學立足?那裡才是頂級高官世家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