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郎兄弟回到家,每人先換了乾的衣裳、灌上一大碗薑湯。

周氏看著桶裡的魚,高興地說:“今年的魚比往年還大一些,放水缸裡養著,鯉魚、草魚挑好的走親戚。”

鰱魚多刺,不是那麼受歡迎。

張氏妯娌都說好,過年拎兩條大魚回孃家也很闊氣了!

金黃色的鯉魚、銀白色的鰱魚、青色的大草魚,一條條的從桶裡撈出來,放進大水缸裡,嘩啦啦的濺起水花。

“草魚片成魚片,做水煮魚!”七郎湊在旁邊。

三嫂林氏應道:“好!”

趙大郎走過來,變戲法一般從桶裡掏出一隻大鱉,笑道:“么弟看看這是什麼?你愛吃的甲魚!”

七郎雙眼一亮:“甲魚最滋補了,燉了給娘吃!三嫂!做清燉甲魚,放一點幹菇、薑片,不用別的調料!”

林氏笑道:“好!好!我們么叔是讀書人,吃都比別人會吃!”

七郎挺驕傲的,會吃是福氣啊!沒錢吃啥?

趙大郎笑道:“家裡也就你喜歡吃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阿仁、阿義他們都不愛吃。”

家裡人都覺得甲魚沒什麼肉,也沒什麼味道……哪裡比得上紅燒肉哦?

趙二郎也說:“分魚的時候,我用鰱魚跟人換了一桶泥鰍,知道么弟愛吃。”

“大哥、二哥真好!”七郎看到一桶的泥鰍,高興得跳了起來。

做么弟的感覺真好!

他有六個哥哥,雖然都不像劉大郎那麼會讀書,不像蕭縣令長得好看,也不像圓通懂得多……

甚至還有四哥這樣令人操心的,可他們都是他的哥哥!

都很疼愛他!

起了魚塘,年就更近了。

家家戶戶進入忙碌而喜慶的年節準備中……殺年豬、做豆腐、炸面果子、曬被褥,忙忙碌碌的直到年三十。

這種忙碌是喜悅的,因為窮就沒啥可做的,忙不起來。

趙四郎和胡英子尤其忙,除了自家殺年豬,他們還去幫別人殺豬。

……胡英子負責殺,趙四郎負責遞刀……

臘月是豬的黑色月,七郎家也殺了一頭年豬,大塊大塊的肉一盆盆的裝著,用鹽和醬醃著。

年貨很能反映一個家庭的境況。

像劉家和董家,殺豬宰羊,從城裡買回一籠籠的雞鴨鵝,廚房裡日日飄著香;

像七郎家這樣的,就是自家養的豬和雞,村裡分的魚,菜園裡有啥菜就吃啥;

再差一點的,自家不殺豬,從集市裡割兩斤肉、燉一鍋蘿蔔就是年夜飯;

最差的,肉沫都沒有,要不是村裡分了魚,就只能去聞別人家的肉味了……

趙大郎兄弟小的時候,家裡是最差的;等前面三個兄弟長大了,家裡成了倒數第二等……這才一兩年的時間,又上升了一等。

這日子過得,就讓人充滿了希望。

年夜飯時,趙老漢照例給幾個成丁的大兒子倒了一碗花椒酒,說道:“來!祝我們家天天有肉吃、年年有肉吃!”

趙大郎說:“還祝么弟當上大官!”

趙二郎說:“祝我們家掙好多好多的錢!”

兄弟們一人一句,最後七郎端著糖水說:“祝天下太平、盛世永存、國泰民安!”

家裡人全都愣了愣,趙四郎笑道:“還是我們么弟說話好聽!”

趙老漢正色道:“這是實話,天下太平我們百姓才有好日子。你們年輕的沒經歷過,服徭役可怕?服兵役更可怕呢!”

趙老漢說起年輕時服兵役的事,說起那些一起出去卻再也沒回家的鄉鄰們……

本朝的兵制是府兵制,和分田地的均田制相結合。

府兵執役分徵、防兩種,“徵”是臨時徵調、“防”是固定上防。

像老趙家這樣的農戶,按照均田制可以分得永業田。但只要官府徵調,永業田的農戶就有義務服兵役。

通常情況下,服兵役最長不超過三年,太長會造成士兵逃亡。除了親自服兵役外,還可以“輸資代番”,既花錢讓人替兵役。

但遇到戰事,就保不準多少年了,一去不回頭的也多得是。

杜甫《兵車行》描寫“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你們啊,是要珍惜現在的日子。”趙老漢嘆息,“七郎說得好,祝天下太平,永遠別打仗!”

他家那麼多兒子,一旦徵兵……想到都怕。

周氏笑道:“喝酒、吃肉!不想這些!”

七郎也笑道:“皇帝英明神武,我們不用擔心害怕!”

他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朝代最鼎盛的時候。

過年的時候要走親戚,二嫂孫氏月份大了,孫家是獵戶,住在西邊的山裡,路不好走,趙二郎一家留在家裡沒出門。

趙大郎幾個陪妻兒走岳家,趙老漢、周氏帶著五郎、六郎、七郎回杏花村的老外婆家。

令他們驚訝的是,大舅母賀氏今年沒躲出去,而是笑盈盈地招待他們。

“老大一家帶孩子回岳家了,我知道他姑母一家回來,特意帶阿寶在家裡等著呢!”賀氏的目光在趙家人身上劃過,看到周氏身上穿的新襖子、頭上戴的銀簪子,掩飾不住的羨慕。

大過年的,周氏當然也不會說不好的話,她也客氣地說:“要辛苦嫂子招呼了!來~五郎、六郎、七郎給舅舅、舅母拜年!”

趙五郎、六郎、七郎笑呵呵地給外祖母、大舅舅、石頭舅舅拜年,收穫了一圈的壓歲錢,又向賀氏拜年。

賀氏笑容僵硬地給他們發壓歲錢,心中不停唸叨……虧啦!虧啦!

但想到今天還有正事,她勉強維持住笑意,收了趙家送來的年禮,還客氣了幾句,去廚房忙碌。

周氏也去廚房幫著做菜。

賀氏一邊忙碌,一邊說:“他姑,你們家現在可闊氣了,這身上穿的戴的,比城裡大戶人家也不差什麼。五里三村的,都知道老趙家發家了,縣令一車車禮物往你們家送……你也帶挈帶挈周家,看顧看顧你侄子。”

周氏笑道:“不是給了辣椒種子了嗎?開春了,把辣椒種上,也能掙一筆錢了。”

賀氏唉聲嘆氣:“今年種辣椒的多了,賣不賣得起價還難說呢。就算賣得起,也是個種地的。他姑,阿貴都當爹了,我家阿寶還沒著落。媒人說了,要娶城裡女郎,阿寶要在城裡有宅子、有鋪子,你好歹幫一幫。”

這就獅子大開口了!

老趙家都沒在城裡有宅子、鋪子呢……

三寶商行的鋪子房契是七郎的名,但買賣是三家的呢!

再說,趙家兒子那麼多,自家兒子都沒宅子鋪子,給侄子買?讓兒子們怎麼想?

“大嫂,做人還是腳踏實地的好。”周氏委婉地說。

賀氏惱怒:“我家阿寶哪裡不好?人家看得上石頭卻沒看上他,不是因為他沒鋪子?他姑,你幫就幫,幫不了別說風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