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跟著劉茂夫婦一路車船輾轉,時不時就問:“還有多久到益州?”
“快了!”劉茂失笑,“你天天問,那麼捨不得家裡,又何必去京城呢?”
七郎一本正經地說:“益州有益州的好,長安有長安的好。但益州有家人,長安沒有。”
劉茂的娘子黃氏笑著點頭:“小郎這話很有道理,我也是第一次離開家人那麼久,想家人了呢!”
劉茂連連向黃氏作揖:“辛苦娘子隨我奔波了。”
黃氏側身躲開,嗔了劉茂一眼:小娃娃在呢,做什麼怪模樣!
劉茂悄悄摸了摸娘子的小手:那小子還小,懂啥呢?
七郎默默地念了一句“阿彌陀佛”……
他有六個哥哥,前頭四個哥哥都成親了,新婚夫妻就是這樣膩歪歪的,有啥沒見過呢?
在凜冽北風的吹拂下,一行人舟車勞頓地到了鍾陽驛,就離益州不遠了。
馬車穿過益州城,往天明村方向而去,阿吉一抖韁繩,加快了車速。
七郎不由得晃了晃,撫著胸口說:“劉大哥,我緊張了。”
劉茂笑道:“你帶回了一個那麼好的訊息,還緊張嗎?進長安兩個月,直接帶回一個入讀國子學的名額,誰有你厲害?這訊息還未傳開,要是讓益州府學的學生知道了,得踏破你家門檻求教經驗。”
七郎驚訝之餘又有些得意:“唉~人聰明就是沒法子,主要靠天賦,這可教不來~~”
劉茂心道,拍馬屁這種事的確靠天賦,一般人學不來。
當然,能想出印刷術和建圖書館,趙七郎也的確是天賦異稟,令他心服口服。
天明村還是一如既往的寧靜祥和,今年的徭役也結束了,家家戶戶都忙著自家的事……
或是挖渠漚肥為來年春耕做準備、或是在竹炭窯燒炭掙錢過年……
婚嫁喜宴,也多安排在冬日。
杏花村的胡屠戶家這日又給趙家送豬雜了,胡英子生了娃,要好好補一補。
在這個尋常百姓一年到頭見不到幾次葷腥的時代,豬羊下水這種腥臊味重的東西,只要價格低還是有人要的……好歹是肉,比吃糧食頂餓!
而老趙家又有鐵鍋,能做炒菜,比貧寒人家好很多,豬雜也能料理好吃,成為餐桌上的寵兒。
趙老漢和周氏正和胡英子的大哥說話,胡英子坐月子養得更雄壯了,小奶娃也長得討喜……
就見趙仁、趙義衝進來說:“爺爺、奶奶,么叔回來了!馬車到了村口了!”
趙老漢和周氏一怔,來不及客套就往外走……
這孩子第一次離開爹孃去那麼遠的地方,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有沒有哭著要娘?
有沒有生病?有沒有瘦?
這些日子,周氏掰著手指數著,天天唸叨著七郎啥時候回來,想著想著就抱怨趙老漢……
現在寶貝么兒終於回來了!
胡大舅也好奇地跟了過去……五里三村的人都說老趙家的七郎跟和尚出家了,到長安城的寺廟裡去了!
有人說老趙家兒子多了不稀罕,有人說做和尚也是一條出路,趙老漢精明得很……
雖然胡英子回孃家闢謠了,趙七郎就是去遊學,可大家還是將信將疑……
哪有跟著和尚遊學的?那不是雲遊化緣嗎?
趙老漢和周氏趕到路口,發現很多鄉親們都來了,圍著劉家的馬車議論紛紛。
“小全子,你頭髮還在呢?不是做小和尚去了?”
“你怎麼回來了?你的和尚師父呢?”
“小全子,長安城好不好耍?做和尚是不是天天要念經?”
就連劉植和董月明都不知從哪裡擠了過來,他們還沒關心劉茂夫妻,先關心了七郎的頭髮。
“你去廟裡那麼久,和尚也沒幫你剃頭?”劉植驚訝地問。
“師弟,你又胖了。”董月明上下打量著七郎。
七郎大聲說:“都讓讓~~讓我回家啊~我沒有出家做和尚,我還要考學做官呢!”
劉茂和黃氏看著下人搬行李,其中好些是七郎的。
有寺中和尚們送他的,有他自己在長安城採購的,這些都是光明正大能見人的,七郎沒有收進空間裡。
劉茂聽了七郎的話,笑道:“趙七郎可了不得,他又得了貴人的賞識,有個好訊息要告訴大家呢!”
趙老漢一走近就聽到劉茂的話,雙眼放光,擠進來幫著七郎搬行李,眼珠子在包袱、箱子間亂轉,連連說:“回家說!回家再說!”
村裡都鬨笑。
阿旺說道:“難道又有貴人給了小七叔五百貫?這可了不得,得告訴我們也跟著樂呵樂呵!”
趙老漢心好疼,財不露白啊!
這五百貫的事又讓人知道了,難道他家又要散財?
劉茂卻說:“不是五百貫,比五百貫更了不得呢!”
阿旺本來是開玩笑,並不覺得七郎又得了五百貫。
五百貫又不是五文錢,哪能那麼容易得?京城裡的貴人又不像蕭縣令一樣好。
可聽劉茂的語氣,難道不是五百貫,而是一千貫?
“一千貫?放在哪個箱子?額滴個乖乖,可沉呢!”阿旺搓著手說,“小七叔,以後搬錢的事,就交給我了!”
村裡人都跟著起鬨。
七郎汗顏,連忙說:“沒有賞錢!就是皇帝看我聰明,讓我進國子監的國子學讀書。”
皇帝?國子學?
鄉親們愣住了……他們在做夢嗎?
國子學是啥子且不說……皇帝老爺都知道小全叔聰明?唉喲,那小全叔豈不是全天下最聰明的人了?
四捨五入的,他們全村都是世上最聰明的人了!
趙青山在人群外面,遲疑地說:“趙全你吹牛吧?皇帝能知道你?難道你見過皇帝?那你說說看,皇帝吃飯用金飯碗還是銀飯碗?”
“我才沒吹牛!”七郎昂首挺胸,“這種事能瞎吹的嗎?我本來是想悄悄告訴爹孃和先生這個好訊息的,可劉大哥偏要說!”
劉茂笑道:“這是好事,如何不說?皇帝下旨,讓七郎到國子學讀書。他滿了十二歲,就可以直接去國子學讀書了,不用考。”
劉茂是天明村的驕傲,他說的話村裡人自然是信的。
眾人看七郎的目光又不一樣了……
“七郎去國子學,就是和劉大郎考上的太學一樣的了?”有人問。
劉茂正色道:“國子監下轄好幾門,國子學比太學層次要高,那裡都是高官世家子弟,普通人考都沒資格考。”
趙家兄弟們也都趕到了,全家人聽到劉茂的話,都覺得暈乎乎的,一個個都像飄到了雲端一般。
比劉大郎還厲害?
他們家要出一個官老爺了!他們全家都是官老爺了!
祖墳裡冒青煙了!
劉大郎是全村的驕傲,趙七郎就是全村的希望了!
雖然沒有一千貫要抬了,官老爺的喜氣也必須沾的。眾人幫忙抬著行李,簇擁著七郎回家。
劉茂也在家人的簇擁下回家。
整個天明村都瀰漫在喜氣之中,什麼叫衣錦還鄉?這就叫衣錦還鄉!
啥?還沒正式入學,還沒當上官?
那不是遲早的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