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雨小了一些,趙老漢坐不住了,叫上幾個大兒子,披上蓑衣去糜子田裡,把田埂挖開,往河裡洩水。

可是河裡的水位也高了,還往地勢低的地方灌去,河岸兩旁的菜地都已被淹。

如果這雨再不停,連補種都來不及,糜子就真的全完了。

路上遇到的鄉鄰,都行色匆匆、愁容滿面,連打招呼的心思的都沒有。各自把自家田裡的水放了,步伐沉重地回家。

這一夜,就連年幼的孩子們都感受到了大人的憂慮,睡得不安穩。

七郎也胡思亂想著,他家有錢,萬一不夠糧,可以去買;如果繼續漲水,淹到他家了,逃亡的時候要帶什麼呢?

和爹孃說,把錢箱給他保管、藏進空間裡;家裡的糧食油鹽、鍋罐瓦罐碗盆,全部收進空間……

可惜熊大是活物,收不進空間,要記得抱著;牛和驢、雞和豬,都要趕上山……

另外,以後要多收一些糧食、蔬菜肉類進空間,反正裡面時間靜止,食物不會變質,防止遇到災害饑荒……

想著想著,他才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第二天,七郎是被院子裡桃樹上吱吱喳喳的鳥叫聲吵醒的。

他揉了揉眼睛,就跳下床從窗外望去,只見晨光照亮了整個院子!果然是雨停了,下雨是沒有鳥叫聲的!

“雨停啦!”七郎穿好衣服,高興地衝出了房門。

雨後的空氣格外清新,晴空萬里如洗,草木青翠欲滴,燕子在空中斜斜地飛翔,一會又飛回屋簷下的巢中。

張氏開啟後院的雞圈,一群雞蜂擁而出,不等人喂就衝向雨後的地裡;鄰家的鴨子“嘎嘎”叫著衝下草窪、田溝,大水退去,這些地方可留下了不少好東西。

天晴了,家家戶戶歡呼著,彷彿從陰霾中掙脫了出來,大人們都忙著清理田裡的淤泥、補種糜子。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黍和黃粱都指的是糜子,或稱黃米,是此時劍南道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半大的孩子們則拿著網兜,興高采烈地去田溝裡兜魚。

趙五郎、趙六郎還未成丁,算大孩子,由他們帶著七郎、趙仁、趙義和趙琴去。

趙棋年紀太小,周氏不讓她去。

田野裡的水退了,田埂上是稀爛的淤泥,小娃娃們提著草鞋,赤腳踩在上面,一踩一個坑,深一腳淺一腳的,很不好走。

七郎走在路上,遇到董月明和劉植,只見他們由大勇帶著,也扛著大網兜出來了。

劉植高興地說:“趙全,你也出來了?大勇帶我們撈,等下我撈得多,送一些給你!”

七郎哼道:“大勇是隴西人,撈魚還是我們益州人擅長!待會兒我撈得多……我不送給你。”

“為啥不送?”劉植瞪眼。

“我家人多啊!”七郎理直氣壯。

劉植:“那就比一比!”

“比就比!”

孩子們鬥著嘴,在被淹過的菜地、草窪裡撈魚,大水退去,這些地方還積著淺水,有魚蝦被留下了。

而深水的河流,是他們小孩子不能下去的。

不遠處田裡幹活的大人也喊道:“就在田溝草窪裡撈,不許下河去!”

“曉得啦!”孩子們脆生生地回應。

一群大小孩子在河流兩岸的水窪裡撲騰追趕,還真的竄出一些大魚……

“兜到了!一條大鯉魚!”趙六郎高興地舉起網兜。

“哇!”七郎高興地叫著:“糖醋鯉魚!”

本朝皇家姓李,按律不能吃鯉魚,但鄉下地方民不舉官不究,也不會有人去舉報。

趙六郎找了一根蘆葦,把鯉魚穿好腮,扔進自家帶來的桶裡。

“阿植,你要輸啦!”七郎大聲說。

劉植有些著急,拿著網兜,彎著腰一陣亂兜,結果一腳踩到一個深坑裡,撲騰的摔進水中,正好撞進他自己的網裡。

“哈哈哈~撈了一條大魚!”趙琴拍著手笑了起來。

大勇連忙把劉植撈了起來。

劉植又羞又怒,紅著眼眶,強忍著淚不讓自己哭出來。

大勇安慰:“小郎放心,我給你撈一條大的。”

七郎也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後腦勺說:“好啦,要是我撈得多,就分給你一條。”

劉植甩著身上的水,努著嘴說:“我才不要你送!”

大小孩子們又把草窪、田溝這些水淺的地方抄了一遍,各有收穫。

趙家兄弟網到了三條大魚和半桶小麻魚、泥鰍和小蝦。大勇雖是西北旱鴨子,到底是身手敏捷,撈到了四條大魚。

兩家算是不分勝負。

這回也不用誰送給誰了,全都高高興興地滿載而歸。

趙老漢和趙大郎兄弟從地裡幹活回來,打聽著孩子們撈了多少魚,笑道:“傍晚把活幹完了,我們帶大網去河裡兜一網,那裡的魚才多呢!”

把糜子補種完,就有心思打魚了。

“中午把三條大魚都煮了,做糖醋鯉魚、紅燒鯉魚!”七郎報著菜名。

“么兒真是會吃!”周氏哄道,“昨天才吃了火鍋,今天又吃大魚,太浪費了,留明天吃吧!”

“不用留!大哥二哥去河裡撈魚,明天有得吃呢!我們家那麼多人,三條魚每人都吃不到幾口!娘,我想吃嘛!”七郎撒嬌。

周氏拿么兒沒辦法,只得應了。

“娘,火焙小魚乾!”七郎搖了搖周氏的衣袖。

“又紅燒又糖醋又火焙!你這小腦袋怎麼裝的全是吃的!”周氏輕輕戳了戳七郎的額頭。

么兒對吃的那麼有講究,難道她猜錯了,其實么兒不是送子觀音身邊的童子,而是灶王身邊的童子轉世?

不過……灶王身邊有童子嗎?

七郎嘿嘿笑著,形容了一會兒火焙小魚乾有多香多好吃,趙琴趙棋幾個也都嚷著要吃了。

周氏聽無可奈何,招呼著張氏一起殺魚、進廚房忙活了。

見還有半桶的小魚,周氏還讓七郎送一些去給董家。

七郎和趙琴幾個爽快的應了,董家有油,肯定焙得比他家的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