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族在“吃”字上面,是極有天賦的。
火鍋也是歷史悠久。
西漢海昏侯墓陪葬有“三足鑊鬥”,死了還要打火鍋;三國時期的“五熟釜”,一個銅鍋內分為五格,五種不同的湯料燙煮不同的食材,和後世的“鴛鴦鍋”有異曲同工之妙。
據說五熟釜是曹丕發明的,也許魏文帝是位大吃貨~~
到了唐朝,達官貴人迷上了精緻的小火鍋,稱為“暖鍋”,冬日圍爐賞雪燙酒吃火鍋瀟灑自在。
後世還出土過“唐三彩鍋”,即三彩釉陶鍋,不知是不是也是“死了還要吃火鍋”。
火鍋傳到東瀛後,發展成“壽喜燒”。
但這些都是上層貴族的享受,火鍋的平民化,要到經濟繁華的宋朝……對,就是老趙家的江山~~
有個叫林洪的人寫過一本《山家清供》的食譜:把兔肉切薄片,用醬油、料酒、花椒稍醃,點火爐、架銅鍋,湯沸騰後將肉片氽熟,沾佐料食之。
林洪將火鍋稱為“撥霞供”,還介紹了羊肉、豬肉火鍋,描述得令人舌底生津,可謂火鍋達人也。
聽完七郎繪聲繪色的描述,趙四郎笑道:“么弟要開這火鍋店,是打算用銅鍋還是陶鍋呢?哪一樣可都不便宜啊!”
鑄一口鍋得多少銅?一個店可不能只有一口鍋,至少得十個吧?
至於釉陶鍋,連自詡見過世面的趙四郎都不曉得是啥~
趙三郎補充:“么弟說要開高階的食邑,煮火鍋得用好的炭,不然煙燻得客人掉眼淚,還吃啥子?上好的無煙炭可貴了!”
他這些日子下鄉收胡豆、幫著石頭舅舅打理雜貨鋪,也有些做買賣的頭腦了。
七郎心涼了涼……難怪如今火鍋不普遍,原來是門檻高啊!
林氏是做慣菜的,也笑道:“冬日裡吃火鍋還好,若是夏日,本來就熱,還火燻火烤的,么弟又說做麻辣鍋,那不得熱得滿頭大汗?”
這一人一句的,都在給七郎潑冷水,打擊著他的創業熱情。
但成本的問題還罷了,要說夏日吃火鍋不好,七郎就不服氣了……
趁今日下雨,家裡人也不能出門幹活,七郎就嚷著要吃火鍋。
家裡有陶罐,煮火鍋也是可以的。
趙琴、趙棋幾個小娃娃早就聽得流口水了,也嚷著要吃。
家裡沒肉了,燙青菜也行!
趙棋更鬧著要宰一隻雞來吃……家裡今年養了一大群雞,預備給幾個懷孕的媳婦坐月子的。
林氏連哄帶勸:“哪有想一出是一出的?你們么叔剛才不是說了,做火鍋要準備鍋底,現在沒有鍋底呢?雞要留著下蛋,想都別想!”
周氏心疼小孩子們,笑道:“就煮‘白水鍋’罷了,不殺雞,多準備幾樣蔬菜,用辣椒醬做蘸料。”
兒媳婦們應了下來,到廚房去忙活。
反正下雨也沒啥事,料理一些吃的,大家都高興。
七郎想了想,拿著一個大碗跑進一旁趙老漢和周氏的房間,過了一會又跑了出來:“娘,這是麻辣火鍋的鍋底,放進湯裡。”
他拆了好幾包珍藏的“海上撈”麻辣火鍋底料,盛出一大碗。
周氏心顫了顫,覺得兒子與神佛更有緣了,也不敢多問,端著碗去廚房。
七郎跟在周氏的屁股後面說:“娘,這火鍋底料比雞難得啊!底料都有了,殺一隻雞吧!殺大公雞!公雞又不會下蛋~~”
趙家今年養的雞多,公雞也有。
周氏想,這底料要真是神仙給的,那真的比雞難得。既然神仙都要讓七郎吃火鍋,自家舍一隻雞也沒啥的,就當供給神仙了……
因此,也點頭答應了。
七郎歡呼一聲,就帶著趙仁、趙義到廊下抓雞。
外頭的雨還在下,雞在屋簷下躲雨,被小娃娃們一追趕,又是一陣撲騰。
趙仁、趙義早就相準了一隻最肥的雞,撅著屁股撲過去,把那隻可憐的公雞緊緊按住。
“爹,殺雞!”趙仁把雞遞給他爹。
趙大郎無奈地接過:“這下大雨,糜子苗被淹了,棉花也被打了,你們還有心思吃吃喝喝。”
七郎昂著頭說:“這是做實驗!要是我們家都覺得火鍋好,就證明是有市場的,可以去開火鍋店。至於鍋,先打兩三個,掙到錢了再擴大規模!”
“炭是比較貴,我們長期要用,每年冬天和附近村莊燒炭的人家大量訂購,應該能便宜點。”
“鍋底呢,主打是麻辣鍋,把辣椒利用起來,成為我們家的特色。以後辣椒的產量上去,價格跌下來,說不定還能給鄉親們創造一個好的銷售途徑。”
趙大郎失笑:“讀書人就是不一樣,吃也能說得一套一套的。”
他也很好奇麻辣火鍋,提著雞到廚房門口宰了。
在這大雨磅礴的日子裡,一家人躲在屋子裡,圍著一個火爐,上頭架著一個大陶罐,裡頭的湯底“咕咚咕咚”的冒起了泡,又麻又辣的香味瀰漫了整個屋子。
旁邊的桌子上,有一盆砍成小塊的雞肉,還有青菜、腐竹、油豆腐、泡發好的筍乾、蘑菇……當然,一大瓦缻的麥飯是少不了的,全家都是乾飯人~~
“就是過節也沒這麼吃的!”趙老漢感嘆。
趙老漢很摳門,他那麼多的兒子,想要一個不少的養大,不摳不行啊!
幾十年來,他都習慣了節省,有結餘的時候省下一口吃的,饑荒的時候就能讓兒子們不至於餓死。
今年掙了大錢,七郎要吃肉,他才睜一眼閉一隻眼默許了。
七郎笑嘻嘻地說:“我們過豐收節啊!”
辣椒賣了大價錢,地裡的麥子也進倉了,確實是豐收節。
至於棉花的損失,他的心疼勁過去,已經能接受損失了。
今年失敗了,不代表來年會失敗,明年還可以再種。
如果試驗幾年,益州確實不適合大規模的種植,可以請董家在隴西種,或者說服蕭縣令在其他地方試種……
那樣他雖然不能依靠棉花掙錢了,但他和其他的窮人,至少有棉花可以絮冬衣、也有棉布衣裳可以穿了。
先生曾經說過,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
他也得學會取捨才行。
一邊燙著火鍋,一邊說笑著,即使是簡陋了鄉下小院,那份溫馨和安全感洋溢在每個人心間,彷彿世間所有的風雨,都被擋在門外了。
這麻辣火鍋,吃得每個人心滿意足,連連說“巴適”!
七郎一邊擦著額上的汗,一邊揉肚子,得意地說:“誰說夏日不能吃火鍋的?”
家裡人吃得暢快,就連一開始提出反對意見的趙三郎、趙四郎也覺得七郎的規劃不錯了。
趙四郎點頭說:“我們可以先盤下一個小店面,做小火鍋店,像么弟說的,鍋先打兩三個,有錢了再擴大規模。”
這樣就算虧損,也不會太大了。
七郎自信滿滿:“辣香不怕巷子深,我遲早會開一家比潘家樓更高階大氣的食肆,還要把分店開到長安去,我們全家人都搬到城裡!”
“那不成,那不成。”趙老漢搓著手,樂呵呵地說:“我們得有人在家裡守著地呢!”
趙二郎撓了撓頭說:“進城了我怕不習慣,還是鄉下舒坦。”
孫氏說:“搬到長安城去,回孃家就遠了~~”
胡英子興致勃勃:“長安城也有殺豬匠,我去長安賣豬肉,四郎負責收錢。”
一家人高興地暢想著,越說越遠,彷彿他們已經是大食肆的東家,明天就要搬進長安城,和達官貴人做街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