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商行以一種超級“凡爾賽”的姿態立足於益州雜貨行業中。

他家現在主賣的是糖霜,不是普通百姓買得起的;腐乳雖是獨一家,卻只是佐菜,有些人並不愛吃……一時之間和其他雜貨鋪的競爭關係不大。

其他同行想明白之後,也樂意和靠山堅硬的三寶商行打好關係了,周小石的掌櫃日子還是挺輕鬆的。

按照三個小東家的約定,從外地採購黑糖、製作白糖是劉、董兩家的活。

他們自家開雜貨鋪了,在益州城大量採購黑糖做原料,會引起其他雜貨鋪的懷疑……甚至拒絕銷售。

但去長安等大城買,就不太顯眼了。

三寶商行的貨品種類不多,但利潤卻很可觀。

城中富貴人家得知文殊院的禪師都指定要三寶商行的糖,抱著好奇、或是向高僧看齊的心理,也都來三寶商行買糖霜。

買過的人說:“不愧是慈惠禪師指定要的,這糖霜細膩潔白,嘗著比陸氏貢糖還要好些。”

“聽說蕭縣令今年往京城送禮,也送我們益州糖霜!說不定,以後我們益州糖霜就是貢品了!”

“三寶糖霜”代表的是益州品質!作為益州人,驕傲啊~~

糖霜的品質這麼好,自然也要嘗一嘗三寶腐乳。

腐乳的銷量上去了,光靠七郎一家都做不來了。尤其林氏有了身孕,家裡其他人點的豆腐,總是沒有林氏做的好。

七郎提出建議:“不如我們家開個豆腐作坊,請村裡的小媳婦們來做短工,給她們發工錢。”

周氏和趙老漢一輩子老實勤懇,只有自家去給別人做短工的,還從未請過短工呢……這能行嗎?

家裡人商量了小半日,周氏說道:“這樣不太好……我們家做那麼多豆腐,還得跟人買豆子,得自家置辦石磨……請短工來家裡幹活,要不要準備飯食?也很麻煩。”

“不如我們跟他們收豆腐來做腐乳。這樣本錢是要高一些,卻少了很多事。”

林氏早就不想做豆腐了,怪辛苦的……聞言立即響應:“就是這樣,我們家掙錢,也要讓別家掙一些。杏花村賣豆腐的周大嫂,她家的豆腐就不比我們的差,可以先跟她買!”

周氏點頭,問七郎:“你看這樣好不好?”

不知什麼時候起,周氏和趙老漢做事都喜歡問七郎的意見了。

七郎同意了,三嫂有一句話說得對……得讓別家也掙錢。

村子裡的小媳婦、大嬸子聽說趙老漢家包收購,會做豆腐的都高興了。

這年頭農民的糧食賣不出大價錢,豆子就更不值錢。莊戶人家勤勤懇懇一整年,地裡也產出不了多少錢。

老趙家能帶著他們賣豆腐,這是給大夥兒創收的好事啊,辛苦一點怕啥子?

村裡的磨坊一天到晚不停歇,小毛驢累了就由人推,家家戶戶都飄著陣陣豆香,小娃娃們一個個捧著碗站在自己院子裡,等著吃豆腐花……沒有糖,放鹽也好~~

做豆腐本身不太難,但各家做出來的就有好壞差別,畢竟做豆腐也是要憑感覺的。

林氏帶著妯娌們挑選做得好的,醃製腐乳。

這做豆腐的人家多了,豆渣也多了,七郎又都收了回來,喂自家的豬。

有人打趣:“小全子,你家的豬吃得那麼好,長得快嗎?”

七郎歪著腦袋回答:“大侄子好奇,去我家豬圈看看不就曉得啦?”

提問的人,按輩分就是他大侄子~~

鄉親們好奇地去看,發現七郎家的豬還真的長得更肥壯,連忙問趙老漢是怎麼養的。

趙老漢樂呵呵地說:“劁豬大家都知道了,劁了的豬是好長膘。還有,我家的豬喂熟食,把豬草混著豆渣,煮熟了才餵豬。”

“哎呀!這得多費柴!”有人說道。

他們這裡的人養豬,都是喂生食的啊!

趙老漢正色道:“是七郎說的,他說豬吃熟食長得快。反正我家人多,就多去山上撿些柴回來,也不費什麼。現在看來,長得還不錯,到年底就能宰肥豬了。”

村裡養了豬的,繼跟風劁豬之後,又跟風給豬喂熟食……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豬真的長得更快。

也有的鄉親拿乾貨、臘肉、自家紡織的粗麻布、積攢的雞蛋……到三寶商行寄賣。

不知不覺間,七郎給這個村子帶來了不小的變化,最明顯的一點,許多人家的菜裡都多了油。

人人都說,老趙家帶著全村發財,對趙家的人發自內心的尊敬。

輩分低的年輕人看到七郎,都不敢喊“小全子”,要喊“小全叔”了!

董家新宅入夥,請了全村的人吃飯,說好鄉親們只要來吃飯,不用隨禮。

但是這些日子,好多人家做豆腐賣、到商行寄賣農貨的,都掙了些錢。

到了董家入夥酒這日,就不肯空手來。

或是按當地習俗挑一擔糧,或是送些菜肉之類……進門看到七郎在迎客,有人笑道:“小全叔今天不是客人,是主人家了?”

七郎笑著說:“我師姐家入夥呢,我做師弟的也是半個主人了!”

鄉親們善意地取笑幾句,卻不會太過火……董家女郎是士族女公子,並不是趙家能高攀的,開玩笑也不行。

七郎和劉植一起,迎著客人們往裡走。

也有人贊劉二郎,“二郎君長大了,都能做迎客了!外頭人家擺酒請迎客的,都要給大紅包呢!”

劉植雙目一亮:“我也問姑母要!”

小董昊突然說:“表哥是自家人,不用給紅包的!”

鄉親們都哈哈笑了起來,有誇劉植聰明的,也有誇董昊機靈的……

董夫人在院子裡待客,聽到外面的笑鬧聲,打聽清楚後笑道:“待會兒給二郎和趙家七郎一個紅包,給我們去迎客!”

董夫人本是抱著鍛鍊女兒的想法,讓女兒和劉植、趙全一起開商行,沒想到他們的商行開得似模似樣的,才開業沒多久,竟然有了盈利。

等辣椒和棉花種出來後,說不定還真能成為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她家現在是孤兒寡母的,出的多進的少,能多一項收入來源當然是好事!

為此,董夫人是真的很喜歡主導商行的趙七郎……也許,這是她家的貴人呢!

董家的入夥酒,可比去年老趙家的更豐盛。

不僅大盆肉管夠,還有酒!這可是名副其實的入夥“酒”了!

這一頓吃了,能管三天了!

鄉親們敞開肚皮的吃,劉誠又趁此機會宣佈了一個好訊息:“我家大郎傳信回來,考上了太學,已是太學的學生了。等他秋日回來,就給他辦婚事,到時候還得請鄉親們喝喜酒!”

“恭喜劉翁,雙喜臨門了!”

“考上太學,差不多就能當官了吧?我們天明村也出一個官老爺了!”

“四捨五入,就是我家出了官老爺了!”

……這喝了酒,鄉親們就越發飄了,差不多的,也就相當於是自己當官了~~

老趙家帶著全村發財,劉家這是要帶著全村當官了!

這一個個的,都要飄到天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