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對七郎也有很深的印象,那是個夢見觀世音菩薩,與佛有緣的孩子。

想了想,崔氏笑道:“過不久就是浴佛節了,我原說了要請你的小友去文殊院禮佛。屆時你再問問他,那杜甫和蘇軾究竟是何人,也可以。”

蕭凌點頭:“近來為蜀王春獵一事,上下緊張。更有百姓被賞銀打動,四處搜尋竹熊蹤跡,以致鄉野不安。不如大辦浴佛節,轉移百姓的心思。”

他們夫妻都信奉佛教,對於大辦佛教節日,很快達成了一致意見。

城中籌備起浴佛節,百姓議論的聲音,也從竹熊轉移到即將到了的節日。

而天明村仍然一片寧靜。

趙老漢暗自提心了好多天,直到進入四月、小娃娃們都去上學了,也沒見蜀王府的人來找麻煩,才放下了心。

但村裡人卻說了一個不知算好算壞的訊息。

有人進城看到趙麻子被打斷了腿在街邊乞食,沒過幾日就死了。

村裡人議論:“這趙麻子想要討好貴人,沒想到連命都丟了。”

“我們這樣的人家,還是要離貴人遠一些!那些貴人說翻臉就翻臉的!”

“都是報應!趙麻子連女兒都能賣,這是老天爺看不過去了,收了他呢!”

…………

左鄰右舍議論紛紛,趙家人唏噓之餘,卻覺得有些不安……雖說是趙麻子坑害他們,被貴人打死也是活該,但終歸和他們家有那麼些瓜葛。

周氏對兒子們說:“麻子媳婦有把力氣,咱們家有什麼活幹,也叫上她吧!”

趙大郎兄弟都應了。

村裡人就看見,麻子媳婦樂呵呵的給趙家幹活,混一口吃的,也都誇趙家厚道……老趙家人口多,根本不缺人手,這是有意照顧麻子媳婦呢!

趙仁、趙義和趙琴給羅先生交了束脩,每天也跟七郎一起去上學。

學堂裡其他孩子看到,取笑:“趙全,你真是小娃娃,帶著護衛來呢?”

七郎昂首挺胸:“我是叔叔,我帶侄子侄女呢!”

眾人看著比七郎高半個頭的趙仁、趙義,都哈哈笑了起來。

今年學堂開學,年紀大的學生很多已經不來了,他們識得一些字,能寫會算,已經能到城裡找一份賬房、管事或掌櫃的活計了。

至於考學考官,大多數寒門子弟並沒有這個妄想。

大的學生離開了,又多了一些小的蒙童。

而七郎和董月明主要學習的還是《論語》,羅先生說讀書貴精不貴多,七郎將來能精通《論語》和《道德經》,再能寫得一手好字,在讀書人中就有一席之地了。

竹林裡的小學堂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和地裡的青苗一般,充滿了生機和希望。

每日散學後,趙仁、趙義和趙琴都要去餵豬,七郎和董月明也會去視察他們的棉花田。

一群小娃娃抬著豬食在斜陽的映照下走在鄉間的小道上,一頭黑白相間的竹熊混在他們中間,在地上投下長長的影子。

“小全子,你家的竹熊都胖得跟豬似的,餵了什麼啊?”在地裡忙活的村民笑著打趣。

“竹熊當然是吃竹子的啊!”七郎一本正經地說著。

熊大蹭了蹭七郎的腿……它才不像豬呢!它經常和七郎去豬圈那邊,已經認識到自己和豬不一樣啦!

七郎揉搓了一下熊大的頭,笑嘻嘻地說:“我們熊大就算胖,也是世上最好看的熊,就像我一樣!”

董月明遲疑地說:“習武的人,就胖不起來了。師弟不是說開春了要跟先生習武嗎?現在都快入夏了。”

七郎聽到“習武”二字,就尷尬的撓了撓頭……習武這種事,春困夏乏秋無力,冬日正好眠,一年四季都不合適,只好等來年再說了。

但是舅舅說他應該習武,遇到趙麻子這樣的人,不用靠別人,自己就能把對方打一頓。

“我今年才七歲呢,習武的事,還不著急吧。”七郎很糾結地說。

董月明翻了個白眼,不屑地說:“習武是要從小開始練的,你一年拖一年的,就永遠都學不成啦!所以你也只是嘴上說說,根本沒有毅力習武!”

“誰說我沒毅力!”七郎不幹了,他才不要被師姐看扁呢!

從明天起,他就要早起去跟先生習武。

趙琴提著豬食走在前面,笑著說:“我會告訴奶奶,讓她每天挖你起床!”

小孩子們吵吵鬧鬧的,到了棉花田這一邊。

趙四郎也在這裡,正在挑豬圈後面的肥水給莊稼澆肥……開春後先種了胡椒,近日天暖,趙四郎又把辣椒籽播種了下去。

豬圈後頭挖了一條溝,糞水都往這邊流,一段時間已經積攢了不少。

這些東西新鮮的時候氣味很重,好在這裡離人住的地方較遠。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之後,溝裡的糞水變成了很深的墨綠色,也沒那麼沖鼻了。

趙四郎挑著糞水往山上走去,經過小河邊兌上一些水,就不會燒苗了。

山上的胡椒、山下的棉花苗都長得鬱鬱蔥蔥,董月明看著趙四郎的背影,點頭:“這個長工挺得力的!”

七郎笑道:“四哥其實也是很能幹的。”

趙麻子死了,而且死了之後,連個同情的人都沒有!

這也太可怕了!

趙四郎嚇壞了,他現在只想老實幹活,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改好了。

另外,英子最近嗜睡,可能是有孕了……趙四郎想到自己要做父親了,做夢都想山上的胡椒、辣椒變成小錢錢,給他的娃娃做新衣、買肉吃。

喂完了豬,看過了棉花的長勢,小娃娃們才手拉手,擁著小竹熊高高興興的回家。

七郎回到家裡,就聽周氏既高興又為難地說:“劉家方才來說,四月初八是浴佛節,縣令夫人請你們幾個娃娃去,我們做孃的帶你們一起去。”

這是縣令夫人的好意,擔心孩子們去陌生的地方怕生。

可她從未去過大的寺廟,也沒見過身份那麼高的貴人,心裡難免忐忑不安。

七郎高興地說:“縣令夫人還記得這個事?我都快忘記了!聽說浴佛節有廟會,很熱鬧的!娘帶我一起去吧!拿錢做一身新衣裳、買根好看的簪子!”

“給我么兒做新衣裳,娘就不用了。”周氏擺著手。

“就要給娘做!”七郎很堅持,“我掙的錢,不給娘花給誰花呢!”

這話一出……趙老漢心裡酸酸的,周氏心裡暖暖的。

大嫂張氏從後院出來,也笑道:“娘就答應了吧!明天讓大郎買布回來,我給娘做!娘,縣令抬舉我們么弟,我們家要給他做臉呢!”

周氏這才勉強答應了。

總的來說,能在貴人面前露臉都是好事,至少對七郎來說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