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入夥的正日子,天剛亮老趙家就忙活開了,燒水殺雞、去杏花村把定好的豬肉拉回來、清洗從鄰居家借回來的碗碟……
早食過後,族親鄰居家的大嬸子、小媳婦們也來幫忙,廚藝好的幫忙做菜,廚藝一般的幫忙擇菜,一邊忙碌著一邊說閒話,整個院子都充滿了嘻嘻哈哈的笑聲。
鄉下人家辦酒,一般都會選擇秋後後到過年這段時間,一來避開春耕秋收,親戚們都閒著;二來天氣涼了剩菜耐放,吃不完的也不會浪費。
趙家以散財的心態辦入夥酒,把能請的親戚都請了。
親戚們也不會空手來,大多會帶禮物。
這禮物也很實在,不是什麼紅包,而是挑一擔糧。
鄉親們行走在鄉間小道,看到相熟的也挑著一擔糧,籮筐上還貼著紅紙,一打招呼就知道,這是去老趙家喝入夥酒了,也攀談著一處走~~
趙老漢和趙大郎就在門口,看到有親戚來了就迎進去。
親戚家的小孩子在新宅子裡裡外外的看,嘻嘻哈哈的追逐,大人們則對後院的牲畜更感興趣。
看過之後都表示,趙家這是真的發家了!
趙老漢被眾人恭維得喜笑顏開,散財的心情都好了一些。
這新宅子雖建好了,傢俱一時還不齊全。用趙老漢的話來說就是,慢慢置辦,不著急。
如今先佈置好的,就是四郎和七郎的屋子。
四郎是緊趕著要成親的人,得有新屋子。七郎是大功臣,他的屋子也按他自己的想法,用書架隔出裡外兩間。
新打的書架上整整齊齊地擺著書本、筆墨紙硯。
親戚們看了又讚道:“這是讀書人家了!”
張氏的母親拉著周氏的手說:“你們老趙家這是起來了,新房子和牛都有了。這老七的屋子,看著可真叫人羨慕。但俗話說‘長子頂門立戶,長孫光宗耀祖’,我外孫阿仁過了年都九歲了,也該去讀書了。”
女婿說讓阿仁去放牛?那要家裡窮得讀不起書,放牛是好出路。
可現在家裡有錢了,沒道理更小的么叔能讀書,長孫不讓讀書的。
別看她是鄉下人,也知道讀書是好事。要不是好事,那些貴人為什麼都讀呢?
孫家的也說:“我外孫阿義也七歲的,我也跟他娘說,能讀書還是讀書的好。他么叔就是讀了書,才長了本事,幫家裡掙了大錢呢!”
不管阿義樂不樂意讀書,反正阿仁要讀,阿義絕不能落後~~
周氏聽了兩個親家母的話,笑呵呵地說:“是這個理!我們也準備好了,開春就讓幾個孩子讀書,阿仁、阿義和阿琴都去!等小阿棋大一點,也去!”
親家們一聽,覺得很公平,都贊周氏處事公道。
親戚們又說:“你們家孩子的名字,就像讀書人家。”
周氏笑道:“當初請先生起的名字,男孩兒是‘仁義禮智信’,女孩兒是‘琴棋書畫’。”
尋常莊戶孩子,叫狗蛋鐵柱也就是了,哪裡有這些講究?
鄉親們都贊趙老漢想得長遠,知道自家會發家。
趙老漢被眾人奉承著,覺得一輩子最風光就是這天了!
“阿琴要好好讀書,鄉下女娃兒能讀書的可不多!”張家外婆高興地揉搓了一把外孫女。
她家外孫女也讀書,將來說不準能嫁到城裡去!
阿琴脆生生地說:“外婆放心!么叔說我讀書比哥哥還厲害呢!”
七郎的舅舅一家也都來了,大舅母聽到這話就不樂意……她的女兒就是叫“花兒”、“朵兒”的,怎麼?看不起她沒讀過書?
什麼“琴棋書畫”?
女娃娃有個名字就得了,嫁出去還是“張家的”、“李家的”,誰管你叫什麼名字!
她撇著嘴不高興地說:“鄉下女娃娃讀什麼書?以為是士族的女公子呢?有這個閒錢,不如給我家寶兒開個鋪子。”
趙琴仰著頭說:“錢是么叔出的!只聽過叔叔供侄子侄女讀書的,沒聽過表弟要供表哥開鋪子的!”
“牙尖嘴利!”大舅母瞪了小趙琴一眼。
張家的立刻不樂意了,護著小外孫女,也回起了嘴……這七嘴八舌的,熱鬧到了十分。
七郎迎著自己的客人進來,就聽到院子裡嘰嘰喳喳的吵鬧聲。
羅先生腳步頓了頓,捋須笑道:“真是興旺之家。”
在鄉下人眼中,羅先生和劉家大郎君可都是貴客,趙老漢和村長大牛等人都迎了出來,熱情地說:“羅先生和大郎君快請裡面坐。”
大舅母和親戚們看到穿著狐裘、粉雕玉琢的董月明,聲音也不覺地小了……乖乖,這就是士族女公子,那通身的氣派,讓她們手腳都不知道往哪裡放。
七郎領著自己的客人進堂屋,跟長輩們問好,向她們介紹:“這是我師姐董月明。”
董月明上前,乖巧地笑著給長輩們行禮。
周氏對其他人說:“這孩子不愧是大戶人家的,比我家七郎懂事多了。我常說,多虧她帶著七郎,讓我們七郎也長進了不少。”
她說的是客氣話,但親戚們卻都深以為然……紛紛附和了起來,外界都傳說,趙家跟劉家、董家合夥做買賣掙了不少錢呢!
瞧瞧,人家七郎小小年紀,就會巴結貴人了。
這麼想著,也有人給自家孩子使眼色,讓他們去跟董月明說話。
趙仁、趙義也收到自己外婆的眼色,可外婆使勁衝他們眨眼睛是啥意思?眼睛裡進沙子了?
客人們到齊了,也就要開席了。
鄉下辦酒,肉越多,就越能代表主人家的誠意。
有一頭豬打底,又殺了好些雞,和蘿蔔、乾菜之類的一起燉,每一道菜都幾乎和肉沾邊。
甚至老趙家裝菜都不是用碗和盤子,而是用大盆!
這一大盆冒著熱氣、帶著濃香的肉菜端上來,在這冬日裡,可真讓人從裡到外都暖和起來。
親家們、羅先生都是貴客,坐在第一桌,由趙老漢陪著。
張氏的父親看著滿座的肉菜,讚歎:“親家這麼大方,實在看不出來了!”
孫氏和林氏的父親也齊齊應和。
趙老漢樂呵呵地笑著,半晌又覺得這話有問題,親家這是誇他嗎?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但趙老漢還是很高興!他也算在親家面前揚眉吐氣了。這一頓飯吃得,可謂痛並快樂著。
要說這一頓飯吃得最心疼的卻不是趙老漢,而是周家大舅母……
讓女娃娃去讀書就算了,還這樣大盆大盆的吃肉!老趙家吃掉的,就是她家寶兒的鋪子啊!
心裡琢磨著趙家的五百貫還剩多少,大舅母的臉色就不好看,大口大口地吃肉,要把損失的吃回來。
也有人問趙老漢,你家這又是蓋房子、又是買牲畜,又是大擺席面的,家裡還有錢嗎?
趙老漢一臉沉重。
別問,問就是花完了。
至於到底還有沒有?你猜?
反正七郎手裡的錢,他這個當爹的都掏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