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耶律明反應過來的時候,終究是晚了,鮮豔的火焰戰旗從北方丘陵處緩緩出現,起初之時,只是一兩面而已,之後,數量在不斷的增多,不過半個時辰,北方丘陵處已然是火焰招展,耶律明瞪大了眼睛看著不斷出現的敵人,只是初初一掃,來的軍隊就不在三四萬之下。
  契丹將士們也是面面相覷,這些時日來,他們駐紮在這裡根本沒有一個敵軍出現在他們的背後,他們也深知南朝官軍離他們最近的也隔著重重沙海,數百里之遙,根本無須懼怕這些遠道而來疲憊至極的南朝援軍,只是,他們始終都忘了那些流民。流民,在這些契丹人眼中只是豬羊,他們一個人也敢衝進漢人的村鎮搶掠放火殺人,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民更是面黃肌瘦,毫無戰力,契丹從來沒有正眼瞧過他們一眼。
  只是,耶律明瞬間想起了一件他早已遺忘的事,如今被絞的焦頭爛額的大周,可不就是頭痛這些流民嗎?流民人眾,一旦成賊,那可就是不計其數的賊寇,耶律明一直習慣性的認為這些流民必然不會與朝廷合作,卻忘了,說到底這些流民與南朝軍隊同樣都是漢人。
  這一刻,本是守株待兔的契丹人成了獵人眼中的兔子,耶律明神色不斷變換,許久才長出一口氣道:“向西突圍,不與敵多作糾纏。”若只是這些流民,耶律明還有信心與之一戰,只是他們的身後還有一萬餘虎視眈眈的南朝精銳,若是再有猶豫,流民與南朝軍隊合擊,他們這兩萬人很有可能會全軍覆沒。命令傳達下去,縱然有些不滿的將士,也迅速的整理行裝,拔營,整個契丹軍呈一個箭頭掉頭向西。
  隔河相望的高紹全已然看出了契丹軍營的變化,果斷下令渡河,最為精銳的左千牛衛與沙陀、党項軍當先上了本是充作浮橋的船隻,數百艘船隻載著數千精銳浩浩蕩蕩的向對岸駛去,而剩餘的太子左右衛則也有條不紊的用砍伐的樹木搭建浮橋,只是半個時辰,六座浮橋就接上了黃河北岸,太子左右衛在拓跋燕的率領下,緩緩向北岸行去。
  此時的契丹人已無心顧及自己身後渡河的南朝軍隊了,明教軍首先發動了進攻,不同於他們經常面對的流民,這些明教軍明顯像打了雞血一般,如同洪水般衝殺過來,他們一點也不面黃肌瘦,反而都似乎會點近身功夫,當兩軍撞在一起的時候,契丹人也算是見識到這個奇怪的軍隊非凡之處了。
  若說他們的武器,各種造型都有,卻使得很是順手,鐵棍橫掃,長刀劈砍,短劍刺殺,一交手,就讓這些契丹人叫苦不迭,他們不用弓箭,卻有的是旁門暗器,飛刀毒鏢不一而足,而且這些人很是擅長打爛仗,契丹人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陣型,只是一接觸,就被這些人攪得一團糟,將領找不到士兵,士兵看不見將領,瞬間就整個亂套了。
  耶律明騎在戰馬上,突然反應過來了,他的雙目驀然大睜,火焰戰旗,火色戰甲,不時還唸叨著什麼熊熊聖火,這可不就是明教嗎?對於明教的大名,耶律明也是如雷貫耳,教眾遍佈天下,只是明教一向視朝廷為死敵,怎麼今天反而來幫助他們的朝廷軍隊?耶律明也來不及多作思索了,他傳令全軍各自突圍,全軍向西,現在不用想他都知道河對岸的南朝軍隊肯定已經登岸了,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早早的跳出兩軍之間,迅速抽離身子,因此他也身先士卒,與自己上千親兵猛的攻擊明教軍的西側,試圖突出重圍。
  高紹全上了對岸,就暢快的大吸了一口涼氣,笑道:“我們總算是到了北岸了!”一眾將領神色各異,他們對明教並不陌生,一直以來對這個魔教也是諱莫如深,從來還沒有見過朝廷軍隊與明教合力攻敵,高紹全看出他們的神色各異,笑了笑道:“魔教也是漢人,也恨韃子。”
  一句話就讓這些戰將們恍然大悟,的確,明教的人再怎麼說也是漢人,他們很多妻子兄弟也是死在這些契丹人的手上,對於契丹的恨,他們一點不少於官府,高紹全微微頷首,軍心可用,手按佩劍,下令道:“沙陀、党項騎兵上陣分割契丹韃子,左千牛衛壓上殺敵,全軍殺賊。”拔出寒光閃閃的孟德劍,劍指西方欲逃的契丹人,大聲道:“莫跑了韃子!”
  “莫跑了韃子!”騎兵上馬,兩千餘騎咆哮著怒吼著衝向契丹人,這些契丹人殺害了他們無數弟兄,就在河對岸,兩千沙陀人長眠於此,這些騎兵們很多都是親族,怎能不恨?不需要動員,他們就舉著彎刀長槊殺向了奪路而逃的契丹軍,身後數千左千牛衛將士端著長矛,手持橫刀,也一步步向陣營大亂的契丹人壓去。
  耶律明也瘋了般的揮舞著大刀,不時砍落明教教眾,只是明教的人馬實在太多了,而且雖沒有軍隊的進退有序,卻頗為擅長這種亂戰,往往每次出手都從詭異的角度刺來,耶律明也不敢有絲毫分心,仗著一身武藝,努力格擋,但即使如此,背上也捱了重重的一刀,若非一身戰甲,怕就是被劈成兩半的下場。
  “殺!”一柄刃寬半尺的闊刀砍來,耶律明也不敢用手中的大刀硬擋,側過身子,斜斜的避在馬腹右側,整個身子與馬平齊,避開砍來的刀,他一夾馬腹,回首就是一刺,以刀作槍,來了個回馬槍,“好身手!”那舞刀的大漢也不禁讚了一身,只是他避開這一回馬槍同樣了得,斜斜向後仰倒,手中的大刀卻未曾停歇,沿著耶律明的長刀刺了回去。
  兔起鶻落之間,兩人的戰馬分向兩個方向衝去,耶律明與大漢似乎心有靈犀般同時拉住了狂奔的戰馬,調轉馬頭,耶律明只是一看那大漢手持的武器,心裡就是一涼,那可是陌刀啊!柄長三尺有餘,而刀鋒更是有五六尺長,刀鋒寒光閃閃,在烈日照耀下,令人望而生畏。
  耶律明一眼就認出了這柄陌刀,陌刀乃是步戰利器,更是前唐以步克騎的殺手鐧,長近丈餘,可開山劈石,刀鋒所向,騎兵骨肉盡碎,只是李唐中衰之後,因為陌刀造價實在過於高昂,才逐漸退出軍伍,如今,百年之後再難見得實物了。耶律明只是看了一眼那漢子手中所持的武器就知自己絕非此人對手,一柄陌刀重不會低於四五十斤,此人雖然看似年過知天命之齡,卻依然揮舞陌刀輪轉如飛,自己根本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那位戰將似乎也無意追殺耶律明,他嘴角勾起一絲笑意,拍馬又殺進了一群契丹武士中,陌刀寒光閃現之處,總能帶起一片血光,間或有大好的首級飛上半空,重重的摔在地上,很快就被戰馬的馬蹄踏成肉泥,耶律明強忍著不適,又向南方回望,果然,他最擔心的事發生了!
  滾滾煙塵中,數千騎兵提著長槊,藉著戰馬的衝擊力,直接撞上了還在與明教教眾奮力搏殺的契丹勇士,契丹勇士猝不及防,想閃避也來不及了,一個個勇士被長槊挑飛,馬槊長近丈餘,這一挑即使不死,摔在地上也很快被亂馬踩成肉泥。而在這些騎兵之後,煙塵中隱隱約約已能看到鎧甲分明的手持橫刀的大周精銳,兩面大旗很是醒目,一面書著:天子親衛中郎將長孫,另一面則寫著:親軍左千牛衛。
  這兩面大旗的出現,徹底讓耶律明失去反戈一擊的野心,左千牛衛他並未交過手,不過大周親軍十六衛,他碰到過的絕無一個易與之輩,一千人的親衛就敢向三四千契丹騎兵發起進攻,更何況天子親衛的中郎將手中至少有五千人呢?不敢再作絲毫猶豫,耶律明從馬鞍右側取出號角,發出了撤退的命令,號角聲此起彼伏之間,所有契丹人都明白了主帥的命令:各自突圍,脫離戰場,向西集結。
  然而,滿腹憤恨的沙陀人與黨項人又豈會給他們安然抽出戰場的機會?同樣是草原人的朱邪高川一聽號角就知道契丹人準備向西突圍了,他也同樣揮舞令旗,用中原朝廷的傳訊方式通知大部騎兵集結,向西阻斷契丹人退路。
  契丹人的號角之聲,同樣是馬背上拼殺的沙陀人與黨項人聽得明白,然而中原指揮作戰的旗語,契丹勇士們卻是一頭霧水了,他們眼看著剛剛全力壓迫他們的騎兵如潮水般紛紛撤出,大喜過望的契丹人立馬也不去與明教人廝殺,沒命的駕著馬向西突圍,甚至連自己的後背也全然不顧了,長孫雲相看得分明,怎麼會放過這樣的破綻呢?一聲令下,弓箭手紛紛彎弓搭箭,箭如雨下,把一個個不知道保護後背的契丹勇士射下馬來。
  明教教眾似乎也看出了朝廷軍隊的用意,也漸漸有意的把契丹向西逼去,也不再亡命追趕,只是學著朝廷軍隊放箭,間或也有不少暗器射出,不同於天子親衛,這些明教教眾的暗器箭矢多浸了毒,中了暗器的雖然不能危及生命,不過也是苦不堪言,如同刀割火燒,炙的人瘙癢難耐,好些契丹勇士因為中了這些毒箭,瘋狂的撕扯著自己的身體,全然忘記了控制戰馬,戰馬奔跑的速度自然也慢了下來,隨後就被趕到的箭矢釘死在戰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