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株小麥的麥穗,也就在30到35粒之間,40粒的都算很少有了。

而且,這個年代,小麥品種產量很低,一株小麥出產20多依舊是普遍現象。

當楊軍來到小農場時,眾人就看到了那一畝地,孤零零的種植著一株小麥,周圍還有很多安保措施,比如兩隻獵犬。

還有看不到的螳螂,金雕,地下還有異種蚯蚓,可以說,萬無一失。

管家很好奇,一株小麥而已,為何如此重視,楊軍也擔心眾人不明白它的重要性,所以就大概介紹了一下,主要說明小麥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其他沒有解釋。

反正,所有人都明白,這個山谷,所有人,所有物資,所有建築,都可以失去,唯獨這個小麥。

剩下的話沒說,但是大家都聽明白了,反面意思就是,如果小麥沒照顧好,她們也就沒必要存在了。

雖然都不解,但並不妨礙所有人遵守。

走到神奇小麥的跟前,楊軍蹲下身,小心翼翼的用雙手捧著麥穗,細細數了數,足有50粒。

一粒一粒的剝了下來,看著手裡的東西,拿起一個,兩根手指捏住,放在虛空,對著天空細細觀察。

只見,這粒小麥只比黃豆小了那麼一圈,呈現粉紅色,陽光一照,似乎還有紫色流轉,楊軍覺得,以後不用老叫神奇小麥了,就取名三色麥吧。

拿出腰間的小木盒,裡面是密密麻麻的一個個小隔間,足足有一百個,每一個都能放下一顆花生,小麥綽綽有餘。

楊軍把50顆麥種都放好,把小木盒貼身綁緊,那個小心,看的周圍所有人嘴角都抽抽。

接下來,就是第二茬的小麥種植,這一次,依舊是這一畝100星的土地承擔責任。

但是,楊軍打算更進一步,用風水寶地做風水局,來安置三色麥。

這樣的話,異種蚯蚓,100星肥沃土地,風水局助長,三管齊下,說不定以後的神奇小麥會更神奇。

那麼,用什麼風水局呢,楊軍看了看四周,這是風水寶地無疑,那麼,如果要佈置五穀豐登風水局,是最方便的。

可是,他又不太滿意,有點普通,感覺配不上自己的傳家寶第一。

為了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目標,楊軍把金手指搜尋到的所有關於風水秘術,周易八卦,幻術陣法之類的都灌頂了一遍,排行第十都不放過。

最後,終於拿出了一個方案,連環風水佈局,萬物滋生,大地回春,五穀豐登。

有了計劃,接下來就是實現了,他一個人可幹不了,比較複雜。

從第二天開始,山谷內所有人都一起,開始對第六山谷的這15畝土地繼續改造,同時也對它們進行規劃。

首先,製作880個玉石雕刻工藝品擺件,每一個都是50公分高的要求,其次,就是按照不同的順序,移植果樹,之前長在一塊的果樹都被分開重新調整。

最後,就是水渠,河流的改造。

最終的效果,就是形成一個非常獨特,且極其明顯的場域。

到時候,每個人進入小農場,都會覺得有一股生機活力的氣息,尤其是萬物滋生風水局,最是麻煩,880個半米玉石雕刻,非常的耗費時間精力還有材料。

它的效果完全跟隨材質的好壞有直接影響。

所以,楊軍沒有敷衍,他打算專門去玉石礦精挑細選。

好在他有金手指,提前搜尋到了附近的玉石礦脈,否則,去哪找這麼大的精品玉石,全國都不一定能湊齊。

果然,玩風水的,都是有錢人,光材料就不是普通貨色。

想起水龍院的三水聚龍風水局,需要5000年以上的古樹,還不算其他的輔助,咂咂嘴。

接下來的三天,楊軍就帶著挽馬,馴鹿,拉著大木箱前去挖採玉石,現在已經轉暖,雪都快化了,雪橇自然也用不了。

來到玉石礦,他需要的品質有特殊要求,如果光靠挖掘,等猴年馬月去啊。

所以,為了節省時間,就用了一次金手指,有了準確的目標,那就開幹。

直接拿出炸藥,開出了一個十二米深的地方。

目標就在這裡。

三天後,880塊完美的玉石到位了,接下來就是雕刻,這是他的工作。

六個女人的工作就是按照他的規劃,對15畝農場進行改造,非常的繁瑣,上萬平米的空間,算是個大工程了。

尤其是楊軍的要求,達到了苛刻的標準,一絲一毫都不能差。

大地回春的風水局,需要365顆果樹,按照特定的順序進行種植,其實,用別的樹也行,但是,楊軍哪裡會這麼浪費,作為風水局的核心,好處大大增加,當然要種果樹了。

可惜他現在的異種果樹總共才不到40個,沒有辦法,只能從這次帶回的種子庫,尋找了很多,選擇了300多種產品,湊夠了365,移植下去。

以後,要是尋找到其他的異種水果樹,再換回來就行。

五穀豐登風水局,是需要對地形和水渠進行全面調整的,看著楊軍畫的精美圖案,六個女人都懵逼了,就連老管家都覺得,實在太難。

她們能幹成嗎。

細細看去,圖紙上的水渠非常複雜,複雜到什麼程度呢,它不是呈現平面風格的,而是立體形態,15畝的農場,被明確分割為150個小段。

每個小段都有自己的灌溉系統,全部都是三層立體,有滴灌,噴灌,等等。

細小的木質管道,可以照顧到每一平米的土地,甚至是每一分米。

同時,排水系統也非常重要。

這樣的工程量,說實話,六個女人,幹一年都不一定能幹成。

楊軍笑了笑,他當然不會為難她們。

“放心,你們就按照我的想法去幹,一些技術活,精細活,我來幹就行。”

就這樣,轟轟烈烈的農場改造開始了。

同時,為了不影響三色麥的生長,楊軍特意製作了五十個養殖木箱,裝了100星的肥沃土壤,在水龍院進行種植,等農場改造完了,再移栽回去。

至於剩下的農作物,沒有管,就算施工時會有所影響,對他來說也無關緊要,損失點收成,對他開始,已經不是問題。

要知道,第五山谷的土地,還有30畝的農場,再有兩個月就會收穫,根本不會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