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自振作,他命令王翦退後,自已奔向殿外。

那是全力飛馳,連衝刺的速度都堪比比賽。

登上臺階的途中,過於急切,他的腳下一滑,險些摔個跟頭。

但這些對他而言都不重要,他迅速爬起,凝視著門外那一抹鮮血滿身凍瘡的孤影。

腦海中如電閃過諸多念頭。

難道是將是閭的求饒之信?

這份竹簡太簡略了,若是戰報,不會寥寥幾個字。

想到這裡,嬴政內心忐忑至極,不願去開啟這承載無數期待的書簡。

的確,由於心情複雜,難以平靜,一時天旋地轉的恍惚中,幸好王翦察覺到了異樣,及時扶穩了他。

深深地喘口氣後,嬴政下令:“你們閃開,本君能應付。\"

無論將軍閭是否 或者陣

或者說,竹簡上似乎並沒有幾個字。

但戰報不可能如此之少。

然而這一次,秦始皇低估了形勢。

當開啟它時,始皇帝清楚意識到自已的失誤是多麼巨大!

咔嚓咔嚓!

秦始皇后退幾步,差點再次跌倒。\"讓開,本王沒事。\"他推開王翦,毫不在乎周遭的冰雪。

他在白雪覆蓋的地面上坦然坐下。

雪花頃刻間包裹全身,但始皇帝全然未覺。

只是開頭幾行字已令他慌亂不堪,心神大亂。

他幾乎懷疑那份竹簡的真實性。

然而,那筆跡確實出自紀旅的手筆。

紀旅的筆跡易辨識。

始皇帝兩次驗證,無誤,正是那獨屬於紀旅特有的字跡,那字既優雅又精湛,堪稱一代書法大家之作,無人能效仿。

始皇帝喃喃自語,“不錯,確定是他無疑。\"

王翦探頭探腦,催促:“大王,您慢點,不必急。\"“你讓開,我還沒讀完。\"秦始皇再次推開了王翦。

他移動身子,在雪地中慎重地攤開了竹簡,那是遲來的軍情通報,已經過去幾天了。

他們在那時或許早已錯過行動的最佳時機,不過沒關係,他只需得知結果就好。

然而,看到內容後的王翦臉色難堪。

這段時日,王翦覺得自已盡心盡力了,“大王,請讓我看一下!”但始皇並未理睬,全神貫注在竹簡上,一字一頓……僅僅兩句:

“大軍進入齊燕平原……忽然遇到齊軍二十萬,予以殲滅……”

始皇帝立刻心急如焚,“接下來呢?具體的經過?”他激動不已,趴在地面,一個詞一個詞細查生怕錯漏一字。

然而竹簡上只有寥寥十個字。

但這已經足夠讓始皇焦慮。

他跑到一名士卒面前大叫:“後面的詳情?詳細的戰果是什麼?”

那士卒剛要講述,但他虛弱得張嘴欲言又止,臉色蒼白,連站穩都很困難。

他疲憊已極,在大雪中日夜兼程,竟昏厥過去。

始皇帝急得額頭冒汗,狂喊:“來人,去找醫生,最好的那個,確保這將士完整無恙。\"另一邊,王翦眼巴巴地看向,可能是老眼昏花吧,始終看不清楚那僅有的十來個小字。

他就像一隻猴兒般搓著手,焦急萬分。

看著這短短的幾句通報,王翦心中微微舒展,若只是戰場戰績,情報傳遞人應該能在雪開始之前抵達。

這意味著戰鬥是在落雪之前結束的,何等迅疾!

王翦欣喜若狂,若是在大雪降臨時前戰事收尾,哪怕失敗,秦國也不可能損失殆盡。

非常好……

王翦並不期盼贏得徹底,但若勝利並非徹底的潰敗,在王翦看來,將領閭的表現已屬完美。

畢竟,將領閭對抗的是齊國的老牌將軍,且是一名擅長破局不循常規的將領。

回想從前,那位匡章可曾率五國聯軍對秦國進行過圍攻,幾乎讓秦國一蹶不振。

二十餘載過去,沒想到他還能再次領軍征戰。

\"怎麼能昏倒呢?怎麼可能會昏倒呢!\"嬴政輕聲自語,內心充滿焦急。

他謹慎收起竹簡,緊繃的心情才逐漸緩和下來。

他們勝利了。

然而依照將領閭的習慣,這樣的成就肯定不是小勝而是壓倒性的大勝,可能是斬草除根的意思。

“消滅”這兩個字,燃起了嬴政心中的 ! 他甚至恨不得即刻飛翔到齊境,重重犒賞前線計程車卒。

許久後,嬴政回過神,不由笑出聲道:“將領閭,朕之瑰寶啊!”

他的舉動帶著少許失態。

而王翦微皺眉頭:難道……完全擊潰了嗎?

難道安全地全勝撤退了?

這不太可能,狡猾如匡章,怎會讓你那麼容易脫身?

事實上,匡章採取主動進攻,也意在趁秦軍疲憊與環境不適應時尋找機會取勝。

但是,匡章有個關鍵性判斷失誤,也是他戰略中最嚴重的失誤,對整個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騎兵!

五萬鐵騎的威懾在任何正常戰場上,足以摧枯拉朽。

領軍將領閭率先發起衝鋒,燕、齊兩軍都在衝擊下崩潰。

一次又一次,如同洪流般反覆交鋒!

在交戰場面,將領閭徹底瓦解了對手的騎兵,並衝亂了步卒陣營。

請問,接下來,齊國該如何抵擋?

一位將領無能,可以拖垮全軍士氣。

士兵弱小,則將軍們也會受連累。

完美體現了勝利將領所帶來的震懾力量,使本來就強悍的秦軍實力再次攀上了一個可怕的等級。

“大王,給我看看吧,求求你了!”

王翦滿頭大汗,非常急切。

垂釣技巧日臻嫻熟,而此刻嬴政卻沉著冷靜。

他雙手插在寬闊龍袍內,神情淡定道:“急什麼?皇上不急,群臣焦急。

等著早朝自然就知道答案了。\"

王翦聞言不禁噴血:是誰每天反覆模擬戰鬥結果?

又是誰大清早兩三點鐘就把自已這位上了年紀的將軍從床上喚醒?

他抓心撓腮,焦慮萬分。

戰局的最新進展至關重要。

按照王翦原先預計,戰役要在新年來臨後才會開打。

沒想到這場沒有先例的戰鬥,兩邊將領皆不按常理出牌。

最終的結果怎樣,損傷程度幾何?

至少想知道戰況,明瞭利弊才成。

“上朝,必須上朝!”

此刻,嬴政幾乎等不及想要親自主持會議,特殊時刻尤其不能少任何一人。

而齊國的領土內,此刻已是遍地屍骨,令人膽寒。

必須承認,齊國有著堅韌無比的抗壓力。

長期受到儒家文化影響,其民心抵抗的情緒頗重。

對此,不得不嚴懲以震服民眾。

這些人日後必定會是秦廷的主要敵對勢力。

將領閭對此有些遺憾。

他未能找到合適的機會攻擊小聖賢莊,那裡的儒生們也並非毫無準備,他們之中有人刻意混淆視聽。

那時便有足夠的藉口去 他們了。

可惜的是,將閭覺察到了荀子其實武力也不弱。

不過他終究還是選擇了剋制。

甚至連顏路也不例外。

儒家之中,不是全都專研文治的,力量強大之人不在少數。

像是荀子的力量,讓將閭感到很強,即使不如始皇帝東方,恐怕也相去無幾。

面對強權壓迫,整個儒家甚至都未曾有任何的抵抗表示,哪怕那些有武力在身的儒士,在被抓捕到處以 時,亦未反抗。

這種現象出乎了將閭意料之外。

\"儒家……這個時代的儒家果然獨具特色。\"

將閭輕語自述,這些都不在眼下。

但對將閭來說,他最渴望捉拿的是張良!

不過,這次的行動直接導致了整個齊地皇族的毀滅,其中包括了一位齊侯室的小公子。

無一活命,全部都死於將閭手下。

小聖賢莊之中,屍橫遍野,觸目可及。

秦軍離去之後,小聖賢莊籠罩在死一般的靜寂中。

所有人都驚慌失措,唯有無聲無息地看著那排長至極的隊伍。

無首 。

“全葬了吧。\"荀子側首說道。

為了維護儒家的聲譽,他不能親自出手。

也不能驅逐掉這裡的人們。\"夫子,抱歉。\"扶蘇深深地嘆息。

這件流言若傳出去,必將引起極大的動盪,將秦國的暴名坐實。

這一切都源於那個名叫將閭的人。

他如同屠戶、劊子手一般,無情斬草。

一眾貴胄即使活著,又能造成多少威脅?

在扶蘇的眼中,他只是單純的殺戮挑釁。

可是,扶蘇又該怎麼做呢?他滿是疑惑,心中忽然湧起一股迷茫。

回想方才將閭的態度,他這個 還能有所作為嗎

若大發明家呂氏得以奪得嗣位,統一天下,勢必會帶來滔天的浩劫!如同兇惡的屠夫掌控大局,冰冷殘酷的統治即將降臨。

這個世界會變得怎般模樣呢?風雪越發肆虐了。

齊都臨淄的皇宮之內,奢靡繁華猶如仙境一般。

呂氏集諸位武將在宏偉大殿集結,說道:“我國的主要城鎮已盡在掌握,外部還未有動靜。\"在那個時代,連九族誅殺的嚴厲懲罰都不曾實施,更別提如此苛刻的措施。

可是呂氏,他偏生又要再加兩族於誅連,這有多麼令人恐懼!甚至可能在你毫無防備的時候,滅門之災就會悄然而至。

荀子默默計算,親屬牽連的數量幾乎讓人瞠目。

說到底,株連九族就意味著任何與受害者有血脈關係的都難逃其禍。

不過,呂氏還有另一件事情未表露——那就是他對儒家的一套特別計謀。

誅殺十個家族,包括他的子弟在內。

嘲笑儒家門生眾多,聲稱桃李遍天下,呂氏打算一旦揮起屠刀,那滔滔紅河必將讓他們所謂的“桃李”蕩然無存。

他的目標是為了殺雞儆猴,震懾所有人心,使之無人膽敢反抗。

如此,秦國基業穩固如泰山可期。

“戰火燒不盡,黎民陷塗炭之中!”荀子站定,看向門外堆積成丘的 ,無數腦袋四處飄散。

數千無辜者聚積在這神聖的儒家之地——小聖賢莊,其中包括許多貴族,還有一些被臨時填數的學生們,他們都是遭遇無妄之災。

呂氏的決心昭然若揭,他絕不容許任何人、乃至有任何暗示的反抗者留下。

王賁在呂氏身後報告道:“齊地不同於燕趙,深受儒家倫理影響,‘君子’‘誠信’與‘仁義’被視為最高理想,抵抗力量尤為強大,微弱反抗造成的我們的損失慘重。\"

呂氏沉思後問道:“具體死傷數字如何?”王賁答道:“戰場死亡約三千兵士不算,但由於反抗的分散化,許多文人士卒持劍向我方進犯,傷亡人數更加驚人。\"

室內倒吸一口冷氣,三千人受傷或死亡可不是輕傷。

尤其是被攻擊導致的後果會隨著時日持續加劇。

“抵抗意圖如此明確嗎?”呂氏思索後提起筆墨,揮毫在精美織物上書以命令:“肅清齊政!針對所有反抗勢力採取行動,明顯抵抗者當株連三代!”

寧可玉石俱焚,也不肯屈服者,連同五族。

如有任何報復秦國、有組織、有預謀的行為發生,高層七族,領袖九族。

可以說,將閭如今短暫血腥殺戮的代價,是為了換取華夏未來更為強盛的興起。

暫時的死亡與傷痛,能夠儘快奠定穩定的掌控。

由於文化差異、語言不通,太多事物急需改革,這些變革都將伴隨著血流成河的慘劇。

每一項政策都是這樣,令人不容樂觀。

將在令之上平靜地留下他的簽名,或者說這可能是他首次在政令上落款。

而這封政令一旦公之於眾,必會震驚天下,讓天下人皆知將閭之名,甚至引來數不清的仇視和痛恨。

\"屠夫\"之名將愈發深入人心。

但他依舊毫無保留地落下了那個筆劃。

簽下名字,將閭收起筆,目光在殿內諸多將領間遊走,臉上並無表情。

最後一字究竟寓意什麼,恐怕無人比他更瞭解 。

然而為了秦國的穩定和繁榮不被顛覆,這樣的犧牲不得不為。

只有鐵血手腕,方能維繫統治。

秦始皇畢竟太過仁慈,當他默許六十餘萬楚兵完好歸來之時,已為大秦埋下了危機種子。

包括齊國皇室成員及貴族,都躲在太上聖地的小聖賢莊裡苟且避難。

沒有他的話,這些人或許會逃過這場劫難,但他們無疑會成為未來的秦國反擊急先鋒。

招來李信,將命令交給他:\"完成刻章後,立即執行下去。\"

等到李信離去著手佈置事宜後,將閭才環顧一週。

解決一個問題後,他心情頗好地邀請眾軍將一同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