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群六國貴族間,他們之間真的存在親情紐帶麼?

將閭彷彿看見扶蘇前來迎接他們前往齊國,卻不知為何滯留不前。

他認為,這些人本以為,堅守在吳越之地博得同情後,倚仗身份存活,並利用後來的時機,憑影響力顛覆秦國,謀劃復興楚國。

這番設想看似美好,但時移世易。

然而,他的平靜講述卻令人內心寒意陡升。

特別是韓信,初次涉入此類貴族內部紛爭,他的世界觀遭受嚴重打擊。

“這太殘忍了!難道六國之間就沒有親情了嗎?”韓信在心中吶喊,感到難以接受這一現實。

如果真是如姬姓長老所言,那麼將閭對那位胞姨表現出的無情,想必也是在常情之內。

“姬閭,你別胡說。

”贏隱月面色略變。

其實這早已是權貴之家間的默許法則。

姬閭要創立這樣的監控機構,正源自於身為統治者的他易受矇蔽。

嬴政明瞭與否?

可能他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或是自認為足夠強勢掌控一切,故未予重視。

可是,嬴政忽視了一個事實:一旦自已突然死亡,又會是如何局面?

也許連秦國的貴族內部也有可能聯手操控他。

後世皇室的例子便是,他們在儒學光環籠罩之下,在王宮中束手無策,猶如囚豬般,只可見到儒學圈子想讓他們看見的世界。

貴族,這個時代就像儒教。

而儒教反過來,又是這個時代的主宰象徵。

它們皆成為時代的弊疾。

“實話告訴你們,其實可以。

啪啪啪!!!

在楚 廷這間臨時大殿裡,姬閭步步走動,彷彿在他的腳下,昌平君的人頭瞪大雙目、死而不瞑,憤恨地凝視著他。

在這殿中,諸多雙手被捆綁的貴族跪倒在地,數量眾多,數以百計乃至上千,而且這只是貴族個人的數字,並未計入他們背後的家族。

“在我眼中,爾等皆是一些貪得無厭之輩,連狗都有知報恩之說,而你們卻忘恩負義,只想如何顛覆大秦統治,重新爭取你們的權勢。

”姬閭首次公開直截揭示了殘酷現實以及權貴們的隱秘準則。

一個國家能養得起的貴族數量是有限的。

習慣了享樂的貴族們會近乎瘋狂地追求失去的特權。

叛軍對他們來說是重奪權利的唯一希望,他們會傾家蕩產資助反叛分子。

六國殘餘勢力,心懷狼子野心,豈容存留!

\"血口噴人!\"相國滿含怒火。

譁嗤!銀色刀光瞬間刺入相國的心臟。

姻親長輩嗎?

姬閭的動作穩定,舉刀時的握持尤為沉穩。

每當 ,無論是新手還是慣犯,甚至是專事斬首的行刑官,多少有些難以控制顫抖的右手。

那是人體天生的恐懼反射,即便斬斷無數頭顱的高手也不例外。

然而,姬閭的手穩定如初,尤其在這次刺殺相國時顯得極為鎮定,儘管他面對的是有親屬關係、且是所謂的姻親。

“姬君。

”韓信看向姬閭,前所未有的不安情緒湧現心中。

對於這些權貴階層,汙穢至極,只能稱之為卑鄙 的忘恩負義者。

“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還有人性嗎?他是你的岳父大人,他毫無錯處。

”贏隱月怒斥將閭,花容失色,涕淚縱橫。

不可否認,贏家人族基因優良,哪怕已經四十年紀,贏隱月依然維持得非常好,看上去要比贏政更加年輕。

連韓信這一刻都有幾分惋惜與憐憫之情湧現,若不知內情,他大概會為之悲憤。

將閭緩緩走近贏隱月,語氣沉靜卻充滿決斷,“你知道那些連續三次二十次謀刺的背後付出,只為了帝國永遠延續下去嗎?”他曾誓言:“姑姑為大秦的犧牲,我不會忘記。

當將閭走到贏隱月跟前,後者的眼眸驟縮,腦海中的想法令人不敢相信。

“對不起,姑姑,為了帝國,你的存在讓楚國反抗秦國的決心越發堅定。

”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難以收回,楚國民心中的份量無法計量。

身為大將軍,昌平君從小隨政長大,尊崇無比,位至丞相之高。

他的權位之重無人能及,且因娶的是公主,又是扶蘇的親舅舅,背景之深厚無以言表。

儘管如此,昌平君最終背叛了秦國,在關鍵的時刻從背後給予致命一擊,令秦國二十萬精銳全軍覆沒。

這些可是歷經百戰的精銳戰士,這樣的代價何其龐大。

就算在冷酷無情的局面下,昌平君選擇背叛尚屬難以接受;對於深愛祖國且深受眷顧的贏隱月而言,將閭所言何其殘忍。

“你說什麼呢,你瘋了麼?”贏隱月話語顫抖,眼眸愈發凝重。

“姑姑啊,即便我想寬容,但你的心在楚國而非這裡,殺了你的丈夫,你能不在意,不在意留下的仇恨會是什麼?”將閭嘆息道。

各國間的糾葛牽涉甚廣,他的親人故交遍佈各國。

六國千年以來的歷史糾葛錯綜複雜,如贏隱月若離開還罷了,但她選擇留下便是情感的選擇與寄託。

她的忠誠與岳父之間的親情,怎能一筆勾銷。

將閭一意孤行 相國,贏隱月豈可能不銘記在心,她心中的痛與恨如針扎。

殺氣湧現,一聲輕哼響起,隨之是沉重的刀鋒落下之聲。

隨後是鮮血濺落,以及壓抑的驚叫。

“求你不要殺我們。

”諸多貴族瑟縮在殿堂中,恐懼讓許多人失控。

將閭冷漠地離去:“待在這裡送死,為何非留於此?”血光濺落在門外,餘音繚繞在整個大殿,俘虜們屏聲斂息,驚恐之情達到極點。

“殺了你們。

”踏踏的步伐漸行漸遠,只留下冰冷的話語。

有人驚魂未定的哀求:“求放過……放過我們。

“ 兇手啊!毫無人性!”“連姑媽都能害,還有沒有天理!”“為什麼只因我們貴胄便欲致我們死地?”有貴族憤怒嘶喊,恨不得親手 。

秦世子冷酷無情的訊息傳遍四方,“呵呵……老朽在此守候你的下場。

”絕望的喊聲與怨毒的目光在殿中交織。

眾人期待能有救贖出現,希望饒過贏隱月。

第168章 在秦國,贏隱月雖為贏政的姐姐,卻早在年輕僅十二三歲時便嫁到了楚國,身在秦卻心思牽掛楚。

人心隔膜深,將閭豈能留得住這樣的情結?

即便姑婆在情份之中,但面對國家與親情的選擇,他堅定選擇了前者。

況且,與贏隱月並無血緣上的聯絡。

在過去的十六年裡,又有哪個家族親戚顧及到這位地位卑微的將閭呢?他從小便孤苦伶仃,與家族的聯絡幾乎為零。

在這個時代,即便是皇家之內,親情也常常被視作無聊的附帶品。

一旦無事求人,又有哪個權貴願輕易動情?權臣繁忙,無暇去理睬所謂親情的牽絆。

殿堂之外,慘叫聲伴隨著貴族的落幕收尾。

韓信走至將閭後,稟報道:“公子,還未尋到項燕的親屬。

“逃跑了?”將閭皺眉詢問。

“倒是抓到一位,項氏國主、吳越舊地將領項燕的長子。

他曾對我軍構成不小的麻煩,但他卻被項燕的孫子與次子逃離了。

”韓信遺憾地說。

真是令人惋惜,原本在攻陷楚國防守水軍之後,卻發現吳越地區已淪陷。

實際上,楚國已至強弩之末,坑殺七十萬兵士後更加搖搖欲墜。

這龐大的數目留下,只是負擔罷了。

即使是七十萬俘虜,兩個月內就能令後勤供應吃緊。

並非將閭一味殺戮求解。

難道送去採礦,建陵墓不是更佳嗎?然而,國力所限,實無力可餘。

眼下,他率領的步卒近二十萬,只剩下萬餘,騎兵更是折損了數萬。

原三十萬兵馬只剩下十八萬,還得駐留一部分軍隊防守,處理七十萬降兵更是棘手無比。

若是全部 ,至少需要七萬人力。

“押來。

”將閭揮手命令。

“如此無情,將閭,你還是人嗎?”有質疑聲隨之響起。

宮殿之內不見身影,此刻,卻看見將閭來到市集之地。

項國,乃西楚霸王項羽之父,曾經名震燕境。

在全燕國,無人不識無人不知項燕的大名,楚 室的威信在他身上僅顯得暗淡許多。

哪怕那位被李信突襲而死的前任楚王,相較於項燕,亦顯得相形見絀。

作為楚國舉國信賴的大將軍,項燕哪怕連連受挫乃至敗給秦將將閭,依然享有可怕的崇高名聲,其話語深入人心。

最後的宣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這話在楚民間如聖賢教誨流傳廣佈。

即使被坑殺了百萬,仇恨猶然熾烈,絕未稍有平息,需經年累月的文化交融才能真正瓦解。

將閭不需要他們在短期內屈服,但他要扼殺一切可能的叛亂苗頭,從源頭處掐斷任何可能導致異動的力量。

“你是昔日楚國防線的支柱,項燕之子。

因你身份高貴,殺你會讓人覺得虧待,別擔心,會有讓你接受的結局。

”說著,將閭輕拍了項 族肩頭。

今年已近四旬的他,面對只有十幾歲的少年將閭,場景並沒有一絲不和諧。

在吳越故地的子民中,人們對楚的認同尤為深厚,略遜於壽春王城的核心地區人民。

大量當地百姓,已接受秦軍一家家地勸說加入,成為俘虜。

起初,他們面露懼色,以為秦軍會有喪心病狂的舉動。

然後他們驚訝地發現,秦軍只是請他們去了城門之處。

在巨大的城門下,項國匍匐跪地,手腳被鐵鏈牢牢束縛。

儘管他掙扎欲起身,但身旁兩個秦兵用力壓制著不讓他動彈。

生下西楚霸王的驕傲未能賦予項國相應的力量。

在昔日吳越之地,大量的平民都被友善的秦軍召集而來,挨家挨戶,很快就擠滿人潮。

但是,人群尚未散盡。

這數量已然足夠。

\"殘暴的秦國!你們怎能如此喪心病狂,放了我,快放了我!\" 項囯拼盡全力抗爭。

站在喧鬧的人群中,親眼看著父親於秦軍掌控之下受困,幼小的項羽,眼睛泛著怒火,小拳頭緊握。

他恨不得立即救出父親。

\"安靜。

\" 沈父緊緊抱住項羽,防止他魯莽行事。

在這個時候闖入,等於飛蛾撲火。

城內四處遍佈秦軍,自從秦人佔領開始,這座城市的出入口已被嚴密監控,沒人逃得掉。

貴族們更是如驚弓之鳥,兩天以來,幾乎被盡數捕獲。

吳越之地近期動盪不安,局勢複雜混亂。

而此刻,楚軍還擒住了項國。

\"你的父親為了守護我們的平安被捕,難道你想讓他的付出白白犧牲嗎?\" 沈梁壓制著項羽的衝動。

貴族數量龐大,縱然秦軍全力搜捕,仍有不少人藏貓膩,如同鼠群四散。

至今楚國殘留的隱患未消。

荊軻之所以 嬴隱月,原因就在於這位名士在貴族心中的號召力,一旦動作,老貴族們會跟隨。

四周站立的是神情嚴峻的秦軍,

\"荊軻,冷血的儈子手,你的殘忍必遭天譴。

\" 反抗的火焰仍在項國心中燃燒。

\"來,傳聞你有個勇武少年兒子,能徒手格殺數員精良士兵,不知他在人群中否?\" 荊軻一把揪起項囯,掃視著人群。

接著,他緩步走上臺,聲音洪亮:\"這就是你們楚國的將軍項燕之子項囯,或許大家都耳熟能詳。

他的兒子項羽,年紀輕輕,身具神力,也許正在注視這一切,看著父親如何被處置,他的憤怒我能理解。

\"

頓了頓,荊軻續道:\"我想此刻他極其憤怒,恨不得殺了我。

但他不過是一個尚未穿襠褲的孩子,這樣的能力他此生都不具備。

\"

荊軻十分了解項羽的本性,歷史上,這個人物狂妄暴烈無可匹敵。

否則占卜天機的他在與劉邦對峙時又怎麼會落魄至烏江自刎。

然而,這位青年卻極具潛在威脅。

可以說是對抗秦國的力量領袖,背景和實力都能令眾人信服。

這威脅過於巨大。

然而在這個時代,肖像畫尚不多見,描繪出來的東西往往模糊扭曲,甚至能勉強認出一個人就算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