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不知呂不韋此舉用意何在,但清楚,這些寶石無不是無價之寶。

對於他來說,這倒是好事。

咔嚓、咔嚓……

荊軻漫步於晶瑩如冰的牢房之中,他更願意稱呼此地為冰窟。

囚架上的焰妃雙手雙腳都被鎖鏈困住,架上皆是專為她精心設定的刑具。

荊軻審視著囚中的火焰女王,兩年光陰匆匆流逝,她仍不肯屈服嗎?“你至今仍未開口?”他詢問。

驀然,她抬起雙眼,眼神犀利地看向荊軻。

然而荊軻並未留意,兀自開口:“我堅信,你終將轉變心意。

話落,荊軻頭也不回地走出了囚室。

時光荏苒,一晃三天已逝。

第三日,將是江天即將啟程返郢陳的時分。

秦國皇宮,養心殿內,贏政的面色較之前略顯病態,虛弱了許多。

過度透支體能處理政事以及積久的舊病,對這位 的身體造成了沉重打擊。

嬴政身體虛弱之極,但這份無力催生出了他對長生不老近乎痴迷的追求。

如今,雖只是剛剛萌芽的渴望,他的心靈已開始對永駐青春有了執著之感。

然而短短几十年過去,嬴政不願接受自已無法戰勝六國,身心俱疲的局面。

“你可曾聽說過世上真有不死之軀?”他轉問向荊軻。

荊軻瞥向宮窗外,徐徐答道:“生死輪迴無人得知,但陛下少去驪姬那裡幾分寵愛,壽辰恐怕還能多延數年。

對於長生之事,荊軻本不確定自已是否能達成,但他發現自已近來的容貌幾乎未見衰老,似乎陷入了靜止狀態,這對他也是半信半疑。

聽聞此言,嬴政不禁大怒,若是旁人如此頂撞,他早就揮劍斬首,此刻,他的內心卻多了些考量:“雖然你太過沖動,滿載殺伐之氣,但在楚國,需收起鋒芒。

身為王位繼承人,不應只為殺戮,即便要下手也該讓人代為承負罪名,身為君王,需保持隱匿在幕後。

意識到自已體質大衰後,嬴政心中既無奈也惋惜,但又為今後計劃中的決定而確信無疑。

可以說這是頭一次,他在明面中公開表示荊軻將成為繼任者。

“你的 有餘,過於嗜血。

在楚國內需多收斂,繼承帝國重擔之人,不僅要有魄力,亦要有明智。

你要銘記,王的職責應在權力陰影下。

”他開始傳頌統治者的教誨。

在他看來,這絕非因勞累所致,過度縱慾才是根源。

“醫術精湛如龍騰也難救你。

”贏政心中感嘆,因為只有他自已最明白過度的政治勞頓和縱慾的害處。

回顧往昔,年輕英偉的面容已不見蹤跡。

與先前相較,嬴政確實蒼老了不少。

他曾希望削弱荊軻的力量,如今卻只能感慨: “原以為你會打散楚人的骨頭,卻沒想到將其化成塵土。

你的能力超群,但 之心過重

他曾有著如巨星般威震八方的名字。

之前還自負稱他們怕他為“寡人”,是因為他們敬畏他,但現在看來,一切都是笑話。

面對戰國第一兇名,他那聲名甚至連聖母的光輝都照耀不到。

當將軍呂即將踏上征途時,贏政走上前來,輕撫他的肩頭:“等你歸來,寡人在此。

“定不負父望,臣兒會以一個乾淨、無隱患的楚國呈送給吾王。

”呂將的平淡彷彿陳述已成的事實。

第383節 \"呵呵呵,什麼贈予,還不是你的。

”贏政含笑而道,當著群臣們的面宣佈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已定。

瞬間議論紛紛,曾以為不過是空言、氣話,許多人仍抱有希望於扶蘇。

誰能想到儲君的位置,竟這般快速被敲定!

眾人屏息,就連李斯都有些後悔未先向呂將來禮敬一番。

大鵬展翅翱翔,扶搖直上九萬里。

自兩年前默默無聞起,呂將的光芒歷經短短兩年,已照耀天下。

曾經受蒙恬 ,幾乎死去的第三個皇子,此刻已在書寫全新歷史。

大軍出動,不是由將軍呂將親領親衛。

此行並非全力掃蕩,而是採用漸進吞併方式,全盤侵佔楚地的計劃。

他攜同整二十萬步卒,再加上十數萬騎兵在手,合計三十萬兵力,這龐大的軍隊糧食需求遠超尋常二十萬部隊,意味著後勤物資需超五十萬方能供應。

這場戰爭對秦國而言是沉重的負荷。

百姓的日子更加艱苦,這場戰役,秦國必須贏。

聚集在城門外的是密密麻麻的民眾,二十萬精兵集結,數目恐怖至極的秦軍。

“殺!!!”

呂將揮動旗語,一道\"殺\"聲直上雲端,久久迴盪在四方。

隨後二十萬秦軍整齊呼喊。

首次見證這盛景的韓信和劉邦都為之動容。

那摧殘耳膜的殺伐之聲,激起了滿腔熱血。

而這位領軍統帥,年僅十八歲,正是名不見經傳的將軍呂將。

目睹這一幕,劉邦陷入深深思索——十八歲的他做了些什麼?

忽有所醒,意識到自已可能想多了——因為他幾天前還只是一名紈絝子弟。

同樣的感觸感染著韓信,首次切身感受到呂將治軍的強大魅力。

兩人一個註定封侯封將,另一個將成為開國立業的開創者。

如今兩人皆投入呂將麾下,有時他甚至覺得命運弄人。

天氣依舊寒涼,在前行的路上,浪蕩青年劉邦不自主地顫抖起來。

軍令如山,進軍速度快速至極。

呂將領著軍隊,堅定的要求速度。

整個二十萬的大軍全速奔赴郢陳之地,勢不可擋。

訊息如 般震驚楚地,連昔日在位的楚王昌平君都嚇得臥病不起。

“啊啊啊,我不能讓你活著,若不能置你於死地,那還不如做人的!”

某個宮殿之內,胡亥暴跳如雷,痛苦嘶吼,滿目盡顯痛不欲生之態。

第130章 “三哥無人能阻,你的繼位之路上只有一條,便是讓他三哥隕落。

”缺了耳朵的趙高誘導道,這其實不叫誘導,因為他們共同面臨著一個敵人。

然而,“那麼多刺客都沒能刺殺掉三哥。

”胡亥心中糾結萬分,因為他對這位殺伐果斷、威震天下的大哥充滿恐懼與敬畏。

直到兩年以前,胡亥對自已竟還有一個這樣的哥哥毫不知情。

可以說,在他意識到自已擁有“將閭”這個三哥之前,他甚至連存在感都沒有察覺到。

而當這份震驚隨著“將閭”這個陌生名字的出現一同湧來時,胡亥的日子變得更加艱難。

他第一次被這位殺星直接攻擊,而後便常常尋找機會對其進行攻擊。

糧草的問題,的確由趙高聯手設計,意欲嫁禍給扶蘇,但卻不料被察覺。

胡亥有些擔心,向趙高問道:“真的不會被發現嗎?”臉上流露出怯弱。

趙高嘴角掛著深不可測的笑容,給了他保證,“放心,一切會按計劃進行。

等你下一次準備他的飯菜里加點特殊調料,我就找機會讓他上門。

胡亥心中一緊,想象起哥哥猶如惡魔般的面目,不禁顫抖。

夜晚入眠時,他的夢境充滿了惶恐。

“別殺我,別,三哥,我知道我錯,我再也不敢了。

在死亡夢境中驚醒後,才發現只是一個惡夢,卻一身冷汗。

企圖殺害將閭?要知道,歸來之際,他的戰績已足以讓國家為之顫抖,若此事暴露……

胡亥頭皮發麻,看著手中那微小如粉的劇毒,他知道大秦將要統一六國的腳步越來越逼近。

誰都清楚,帶領三萬大軍的將閭正是要消滅楚國。

在大軍前,將閭從容不迫地行走,身邊並非昔日的大良造韓信,而是另一個人——李信,他如今落魄不已。

沒錯,正是他——李信。

在這幾天,將閭見過這位將領,並嘗試開導他。

才子和名將不應該僅僅因為一場敗仗而灰心,這甚至可能是有意為之的結果,以便激發秦王嬴政的信心和復仇心,以殘酷的清洗向楚國示以威懾。

李信的失敗,只能說是命不好。

然而,將閭以一種父親般的態度勸誡,“失敗不過是成功的墊腳石,無須耿耿於懷。

”他鼓勵李信重新振作。

一路星馳夜宿,最終將閭帶著大軍抵達召陵城下,屹立城牆之上。

他對李信寄予厚望,畢竟李信的過度自信也需要轉變為穩健的智慧,這樣在真正的戰鬥中才更加適合成為將閭的副將。

而在遙遠的咸陽,廢太子扶蘇的居所沉浸在愁苦之中。

被貶為庶民的生活使他在醇酒中沉淪,日復一日地鬱鬱寡歡,無法理解父王此舉的背後意義。

第131章 怎能不知,他何其無辜?他,不過是那個被瘋狗般的公子將閭險些置於死地的無辜者。

“那個所謂的‘戰國第一 ’,,不過是個冷酷無情的暴君而已。

”扶蘇滿身醉意,形容狼狽不堪。

原本,扶蘇總是保持著溫文爾雅的君子風範,然而此刻,哀莫大於心死,他只剩下滿腹蒼涼與灰敗。

他失去了信念,憧憬,乃至所有一切。

家園不在,只是一介平民,多次恨不得那不同尋常的心臟,就在將閭的刀下靜止,至少能換來父親些許傷心的憐憫,也好問責於將閭。

分封新政尚未成行即成泡影,扶蘇深陷絕望的沼澤。

騰——騰騰!

忽然間,門應聲開啟,贏隱月走進門來,眼神心疼卻又無奈,看著眼前的扶蘇:“堂弟。

扶蘇目光模糊。

“不要再喝得太多了,這樣有害無益。

振奮起來,你是長公子,王上雖已剝奪了你的爵位,但只要你能取得顯著的成就,一定會重新獲准你的公子身份。

”贏隱月緩緩開口說道。

“我能做些什麼?”扶蘇困惑地詢問。

“依我得到的情報,匈奴兩天之內便會南下侵犯,此時,你只需 率領軍隊贖罪立功,那時你就能洗雪罪名,甚至可能憑藉戰功贏得重用,或許王上會發現你的才華,重新將你立為儲位 。

作為長公子,那是理所應當的。

”贏隱月如春風化雨般引導著。

扶蘇的眼眸一亮,王上何故輕視他,還不是他上次放跑匈奴嗎?這一次立功……

內心熱血沸騰,扶蘇急欲去找嬴政。

卻遭到贏隱月阻止,要他清醒些再去。

扶蘇連忙點頭同意,心中難以抑制的激動湧起。

“願時間還未錯過最好的機會。

”贏隱月望著窗外星空,低聲呢喃。

而在養心殿內,贏政圍著暖爐取暖,寒氣依舊侵襲。

新春到來,他體質虛弱得不堪。

“王上當真有意扶持三公子為太子?”李斯詢問。

李斯知道贏政不是輕易改變主意的人,除才智與軍事指揮才能,其他諸如子嗣問題他並不重視。

但在這個動盪的時代,顯然將閭是最好的人選。

贏政望著掌中的炭火,緩緩回答道:“確實如此。

在這種亂世,必須有人擔當天下的砥柱。

聞言,李斯微不可見地點點頭,內心深處明白,王位繼承者已是定局,就是那擁有赫赫武功,橫掃三國無敵手,連令楚國名將項燕蒙塵於戰場的將閭。

聽到此處,他不禁感嘆,“新年過後,匈奴再度蠢蠢欲動,他們在年前並未搶奪到足夠的糧草,寒冬之中不少無辜者喪命於飢寒。

隨著天氣愈發嚴寒,這個冬季,匈奴的日子十分艱難。

他們沒能掠奪到中原的物資,卻成為了受害者,尤其是在將閭帶領兩千名刀盾兵突襲並奪得大量糧草。

聽著,贏政心頭舒暢。

但對於遭受重創的匈奴,他怎能無備?

在招陵、平輿等地的駐軍,幾乎是全撤離了,只為將閭預留三十萬主力軍。

三十萬兵馬,一眼望不到邊的大軍排列如山,皆為銳利精幹的秦國勇士,商鞅改革後的鐵軍。

若非將閭,這樣的隊伍令贏政也未必會放心全權交付。

正是因此,在聽說五十萬王翦大軍才能平叛的情形時,贏政心底感到深深的不滿。

在歷史上,秦始皇就連名將王翦都不完全信任,曾命王賁留守咸陽,以策萬全。

步步緊逼,逼近 。

年關一過,似乎連楚國都暫時忘掉了秦軍的駭人氣勢以及將閭的威脅,國家的資源被集中投入軍事之中,結果導致許多原先空蕩蕩的地方突然間變得 裝滿了人員。

不僅有楚國貴族中的昌平君,他們不停地渲染秦國對於楚國犯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