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秦王決計為將閭設立專庫,儲存這些戰事報道。
“雪花覆蓋之中,敵軍糧草慘遭焚燬,趁黑夜一舉拿下郢陳……”
“郢陳?”聽到這個名,秦王怔愣了瞬間。
郢陳不是項燕主力軍所在地嗎,現在竟成了它的毀滅者,這份勇氣實在大膽。
但無可否認,這樣的軍事戰略令人驚歎到膽寒,任何一絲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十萬兵馬覆滅。
然而,將閭再次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取得了勝利。
二十餘萬部隊損失殆盡。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圍殲,短短不到一月的時間,消滅楚軍四十萬人馬。
“還剩下誰?”秦王渴望知道,誰能擋住這個寵妃率領的軍隊。
還是說,是那些自命宗族高貴的貴胄們嗎?
嬴政的目光冰冷,冷冷審視了下方跪拜的所有人。
“很好,非常好啊!”接著是一陣猛烈的咳嗽,氣喘吁吁之間夾雜著極度欣喜,這樣的波動對於他的心臟實在難以承受。
意識開始模糊,秦王趕忙抓住小桌子支撐住自已。
這時,趙高疾步上前攙扶住了他。
“陛下應該休息了。
”趙高提議。
“不,去召集李斯與王翦。
”贏政搖搖頭,目光掃過門口木訥呆立的扶蘇。
扶蘇肯定聽見了他的戰報宣讀。
“你們還在……對了,等宗正回來之後,你就辭去卿官職務,今後你不再是九卿之一。
”儘管贏政極為開心,但他沒有忘記先前的事情,看向門外尤其是一同進來的宗正。
作為祭祀祖廟的重要人物,宗正是朝廷九卿中的首席,也是秦始皇嬴政的直系親人。
可以說,王族本身就是一大貴族團體。
貴族集團的根深蒂固,原因之一便是包括嬴政家族在內的王者階層都擁有深厚的權勢背景。
“什麼?”宗正面容難以置信。
“從此刻起,你不再是九卿行列。
”贏政揮了揮手,顯示出不耐煩的情緒。
“不行,你不能這樣做。
”宗正的表情陡變,顯然對此極度抗拒。
“你覺得在教導本王做事嗎?”
“本王倒想看看,誰有膽量指導本王?”贏政面色微微沉了沉,不願再多看他一眼,擺出一副不想與他繼續爭辯的姿態。
雖然宗正地位很高貴,但他對秦帝業而言只是絆腳石,為了確保將閭繼任儲君地位穩固而需要剔除。
因為宗正的態度至關重要,代表著宗族的意見,所以必須有所行動。
扶蘇的事情,使嬴政堅定了立場。
不能再讓扶蘇成為接班候選人,秦始皇此刻準備採取行動,鞏固將閭的儲位候選資格。
不過,他明白必須慢慢進行,擒獲宗正之後的事情會容易處理許多。
聽到這突如其來的訊息,宗正憤怒得幾乎吐血,他意識到面對的是怎樣的對手——不折不扣的 。
儘管對方與自已是同族,但這並沒有減少他對帝權侵犯的憤怒。
然而,在秦始皇展現出父愛的一面時,卻對宗正當場痛下 。
即使是為了國家的千秋大業,他終究沒能下狠心除之而後快,這是他身為父親柔軟的一面,同時也是他的弱點。
在床榻上翻閱戰報,望著那龐大的軍隊覆滅的字樣,贏政心中充滿滿足和期待。
“四十餘萬大軍灰飛煙滅,朕的小三兒,天下無敵!”他的心情難以言表,感到離統一六合更近了一步。
但是,秦始皇提醒自已:“不能操之過急!”
完成統一大業的機會唾手可得,他已在掌控中。
此時郢陳城,將領渠已攻克並屠城,二十萬兵馬被消滅殆盡。
在十萬鐵騎的強大攻勢下,他們在酣夢中喪命,全無抵抗力。
一路所向披靡。
儘管一個策略屢試不爽,每次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楚軍無法構成任何反抗。
他們無招架之功,無可抵擋之力。
此時,宗正被成功拿下。
王賁擦淨臉上的血漬說道:“殿下,郢陳已投降,其中十萬投降,十萬被殺,他們毫無反擊之力,大部分都被在睡夢中殺害,直到清剿戰場,天才剛亮。
”
兩人心照不宣,彼此關注,都看到了局勢的變化以及對方的心意。
九十九章
此時,王賁剛剛結束激戰,成功解決了二十萬大軍。
“很好!”將領樓站立在郢陳城牆上遠望。
在其身後,一名紫發少女緊隨不離,或許是出於守護蒼龍七星的緣故。
將領樓心裡清楚這一點。
原應是月神來訪,但他將其嚇退,所以換了一個無法言辭的少女。
“公子在看什麼呢?”紫發少女充滿好奇,或許是她對將領樓更感到好奇吧。
紫發少女眼中只有一片廣袤的白雪平原,難道他是看著雪?
“我在尋找一處地方,陰陽家不是喜好研究奇特法術嗎?幫我看哪裡風水適宜埋伏。
”
贏政病情驟然惡化。
受扶蘇逼宮及一系列的情緒衝擊後,本已受寒症纏身的他在床上陷入了重病。
\"大王,請務必三思而後行。
”李斯想起若將來閭作為 ,就感到心有餘悸。
天吶,讓他這恐怖的殺神做繼承者?
\"有什麼好顧慮的?我覺得非常合適。
\"王翦在一旁附和,顯示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某種程度來說,王翦代表著軍人立場,李斯則代表朝廷官員。
文臣不期望將來閭這樣強勢又急切的領袖。
直接或是間接因他死亡之人何止二百萬人。
曾有人質疑他的殺戮只限於貴族,但現在不同了,擊潰楚國四十萬大軍後,他的殺名和戰果確實名副其實。
\"我也同意你的觀點,陛下笑容滿面地點頭。
不過,眼神裡閃爍著渴望和期待的光彩。
統一大業終將實現,這一點無疑.\"
咸陽城中暗流湧動,與此同時,在郢陳郊外,一片沙沙沙挖掘坑穴的聲音不斷。
這裡位置優越,背倚高山,面臨清澈河流,風水絕佳。
\"血債總是需要償還,我們需要盡我們的能力去彌補他們。
讓他們有一個安逸的故鄉,畢竟,殺戮只會使人喪夫人心。
\"將閭目光空洞,對 後的結果早已淡然。
縱然是 眾多生靈的鐵血行動,將閭的心情並未有太多波瀾,一切皆在他預謀之中。
然而,在力所能及之際,還是必須做出彌補。
釋放絕無可能,因為秦王嬴政擔心這些逃出戰場的幾十萬楚兵落入項羽麾下為害後世。
陳勝吳廣的軍隊裡不乏曾經的楚軍將領,他們未來可能是反抗秦國的力量。
\"陳勝、吳廣,那將是未來叛秦大潮的旗手……\"將閭低語。
不久,一個深坑被挖掘到無法見底,秦勇銳士一一跳出。
紫色頭髮少女站在旁邊,眼神中滿是恐懼地注視。
親眼目睹活埋,其震撼程度遠非傳聞可比。
以白起為起點的坑兵歷史,在將閭手中達到了新的規模。
他成功地以殘酷的手段將整場戰事定義為坑殺。
血雨腥風,悲壯又殘忍。
雪花漫漫落下,像是對被坑殺的楚兵們的悼念。
面對大軍的壓力,楚軍一個個無助地躍入坑內,彷彿被屠宰的綿羊。
紫發少女凝視著楚兵們絕望且悽慘的臉容,心忍不住劇烈抽痛,無法直視下去。
每個楚人都明白自已的宿命,他們知道大將軍項燕可能會營救他們,但從跳入坑穴的那一瞬間起,他們失去了最後一絲期望。
這將是一種坑殺的終結——多達十二萬!
三十多萬人被坑殺,與白起的輝煌僅一步之遙。
刺骨的寒風吹過,夾雜大雪,但土坑內部溫暖而靜謐。
遠處山巔上的幾雙目光密切關注這裡。
項燕也在其中,病容明顯,站在風雪中瑟瑟發抖。
他的年紀已高,站在此處便於一覽下方的悲劇場景。
項燕雖然避開了郢陳,但他並沒有遠離。
他在暗中尋覓契機。
然而,未曾找到良機,他們就親眼目睹了一場 。
不僅項燕身後跟隨著他的侄子項梁和項羽,年幼的項羽也走出了城牆,無人問津。
而聚散流沙也在人群中。
他們在山頂,鳥瞰全域性。
“前面是水,背後是山,真是個好地方啊。
”衛莊眺望著下方,感概萬分。
他身上只裹著殘破的布料,肩部昨日已被將閭隨意一棍穿透,但他並未反抗,也不敢抗爭。
秦軍銳士如同密集的螞蟻,按部就班驅使十幾萬的楚國大軍投入早已挖掘好的陷阱。
這是楚國的戰士,每一個曾在母親懷中抱過,在妻子身邊擁抱著成長的孩子們。
項燕眼含淚水,他曾親自帶他們離開戰火,可此刻卻無力挽回這場浩劫。
這場殘酷的屠戮!
目睹這一幕,令人心驚膽戰,尤其對稚嫩的項羽而言,心靈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項羽首次感受到戰爭之殘忍。
不知不覺間,將閭給他上了震撼人心、生動深刻的一課。
連惡名昭彰的聚散流沙也無法掩飾對這一幕的本能牴觸。
即使他們在新鄭已見過同類慘劇,再次目睹依然能讓人內心戰慄。
頻仍,會將人的精神折磨。
沒人理解,為什麼將閭能在 百萬軍中保持著冷漠。
有些人彷彿天生就有這樣的殺伐之氣,宛如天煞星。
不久,十萬兵馬一個接一個墜入坑內,隨後是成千上百的死亡身影。
銳士們牽馬拖拽,將他們的 送進坑裡,死亡數逾八萬,盡數深埋。
泥土覆蓋聲響不絕。
許久之後,泥土填平巨坑甚至形成小山丘般高度時,將閭領先離去,後邊的秦兵也隨之離去。
這時,沉重的腳步戛然而止,項燕轟然倒地,面色蒼白如雪,雙眼緊閉,身軀微微顫抖。
此刻的項羽首次見到祖父如此虛弱的樣子,他印象中的將軍總是決絕且威嚴。
然而現在這樣的項燕,讓人深深感受到了悲哀。
回到郢陳,大軍整齊有序地紮營。
站在城頭,將閭語調平淡,“即使他們死去,亦會因這片福地感謝你”,這話雖看似調侃,但在機子眼中,他的語氣始終冷酷無情。
紫發少女的身體微微顫抖,目光鎖定在那個惡魔般的男子,內心受到無法言喻的心理重擊。
此地,就是她親選,也是她在千萬悲苦的眼神下,看著無數楚軍無路可逃,跳下深淵的地方,心靈上的打擊難以形容。
這就是惡魔,可戰爭始終無情。
七年連綿不斷的七國之戰,吞噬了多少無辜生命?又有多少鮮活在今天成為數字,塵埃落定?
等到大秦一統華夏天地時,將會少逝多少血性與生命。
此刻的陣亡者,都是為了千秋霸業的基石犧牲。
尤其為的是阻擋秦國的二代崩塌,以壯大國之道,也是成全了個體百姓。
百萬坑殺之事傳入世人耳中,如同寒冬驟降般刺痛人心。
儘管大雪紛飛掩蓋了一切聲響,卻無法抹煞項燕心中對將閭行動的疑懼。
剩餘二十萬軍馬,他明智地做出迅速召回,緊密戒備‘渠稜’。
……
只要任何風吹草動的痕跡,立刻撤離,這是第四次,或許第五次的戰略調整,項燕已經學乖了。
咸陽這邊情報傳遞速度極快。
南國氣候較北國稍有緩和,雖有雪阻但遠不及北方嚴重。
前線報告傳來,趙政第一時間便閱畢。
對‘渠稜’以坑 段對待楚軍俘虜,歷朝名將所避的忌諱,他也深知其惡劣影響。
然而,看到報告內容的一剎那,趙政陷入了長久的默然。
若以另一種方式解讀,在短短不到一月裡,將閭竟屠盡四十多萬楚兵,何等傲人的戰績。
整個秦國乃至天下皆為此戰震愕,彷彿一統楚地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想到這裡,趙政內心激動難以自抑:“幸虧了季兒!”
他滿面歡喜,背後藏著驚恐,其實自決定起用渠稜之時,趙政心中就有預兆。
坑殺之事一發不可收,他亦已準備應對可能到來的輿論漩渦。
這悲涼一幕,首先刺痛了整個楚國,舉國動盪,人心沸騰的復仇呼喊充斥於街巷。
楚軍戰俘的淒厲哭號聲卻淹沒於怒濤之中。
可事實證明項燕低估了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