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和韓章曾公亮兩位宰相還有六位執政討論神衛軍還有江南諸軍的善後撫卹問題,邕兗二王在一旁旁聽朝政。

如今宰相兩位,執政七人因著歐陽修還在處理江南善後事宜,所以並未回來。

自從三月富弼丁憂後,八月初韓章加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成為大周首相。

曾公亮自樞密副使加集賢殿大學士,吏部侍郎,加同平章事,成為末相。

畢竟趙禎也不希望朝堂之上呈現一家獨大的事情,所以扶持曾公亮分走韓章的權利。

正商議著各級官員該如何賞賜,有人報袁文紹又上了摺子說是有軍情。

趙禎皺著眉頭拿起了摺子看。

一共兩份摺子,一個是皇城司副使郭愷的摺子,一份是袁文紹的請罪摺子。

趙禎略過袁文紹請罪的套話,直接看內容。

“陛下可是江南生了變故,可要臣等準備。”薄鼎臣開口詢問道。

“算不得是什麼大事,是些叛軍餘孽提前盤踞在了福建路,皇城司也是剛得了訊息,所以請旨處理。另外據拷問到的訊息,南方的土司有些異動,詢問要不要順手震懾。”趙禎擺了擺手,說著將一份已經看完的摺子示意傳給諸位宰執。

“依臣看,一些餘孽只怕也不成氣候,不如讓當地駐軍剿了就是,正好南方的駐軍久不經戰陣正好鍛鍊鍛鍊。”末相曾公亮開口道。

“之前不也是想著地方軍隊剿匪,結果越剿越多,該花的錢不能省。能一次解決的事就不要再拖第二次。”趙禎擺了擺手。

曾公亮的想法他知道,曾公亮管著戶部,還有三司的事袁文紹的大軍每動一天就是一天的開支。

“南方禁軍回頭輪換讓他們到西北去,誰給安排的十次裡八次是北疆。”趙禎皺著眉頭說道

。。。。。

商議完,眾宰相散去。趙禎給袁文紹的批到,“前奏及本折俱已閱覽過,參酌郭愷奏議,卿之“即刻進軍直驅而入”應當可行,南方軍情卿自決議,朕甚嘉爾果斷敢勇而亦于軍事利鈍不無疑慮。卿奏中所云“所謂成事在天謀事在人,決事不遲,疑事不為,時至不疑”足見少壯大將軍潰敵氣概。然兵兇戰危,此以石擊卵之役,既僥倖於萬一之心亦不當存之,望爾慎之,戒之,勉之。既已行之,朕切望早有迴音。全勝即全勝,全敗即全敗,不勝不敗即不勝不敗,不可有絲毫隱瞞。甘正德之殷鑑不遠,寧不懼哉!”

趙禎寫完,讓人將這封摺子送回。

曾公亮是最後離開的,等他到了政事堂,正好碰見了邕王,韓章還有兗王三人正在商談事情。

邕王對他招手示意他過來。

近些日子趙禎給了邕王不少封賞,很多本應該是趙禎出面的場合也都由邕王出面。雖然兗王得到的好處也不少,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兗王失勢就在眼前了。眼下更是傳聞趙禎有意讓邕王主持祭祀,眼瞅著繼承大位有望。

見到邕王叫他,曾公亮加快步伐小跑兩步走了過來。

和眾人打著招呼。

“眼下陛下讓你我四人負責南方之事。我們還得讓你這個財神爺掏錢呢。”邕王笑著說道。

“王爺這說的是哪裡的話,都是國家的錢,我可不是什麼財神爺。”曾公亮笑著擺了擺手道。

“永叔昨日上了摺子說第三批的五十萬貫要加緊發放,可有什麼難處?”韓章開口詢問道。

“這事早都議過了,三司也都備下了。袁侯勞軍要用撥的一百萬貫也都預備下了。該採買的物件也都準備的差不多了。”曾公亮開口道。

“不是一百萬貫,一百萬貫是官面上的,平昌侯前些日子給薄相公來信,另要了十萬貫,這事你知道不?”邕王又說道,同時看著一旁兗王面色鐵青的臉色,忍不住嘴角勾起。

如今的他可謂是春風得意,上有皇帝看重,下面韓章薄鼎臣這個朝堂之上最大的派系已經開始向他釋放善意了。

“王爺,這十萬貫是什麼用場。”曾公亮疑惑的詢問道。

“好像是先頭攻擊的立下了大功,懸賞了每人一百兩。”邕王說道,“一百萬是三軍普賞,這筆錢不算在裡面。”

兗王看到曾公亮有些為難開口幫他解圍道,“兄長也只是說說,再新增是要請旨的。咱們這位袁大侯爺也太闊綽了,這麼著不心疼庫錢,敢情不花他侯府的。”

兗王言語之間都是對曾公亮的拉攏。從邕王大大方方的說出袁文紹給薄鼎臣的信,中他嗅到了一絲不對,韓章一系的人只怕是已經向著邕王靠近了,縱然不會投誠,但韓章等人的傾向性已經很強了。

那麼朝堂之上如今還能爭取的就只剩下曾公亮的支援了。

“臣儘量騰挪就是了。”曾公亮裝出一副無奈的樣兒苦笑道。十萬貫對他來說不算事,就是掃掃磚縫都能劃出來,不過管錢的都是這幅德行,能哭窮就哭窮。

更何況韓章,邕王都是能花錢的主。

不過邕王和兗王這一對比就出來了,邕王到底是出身高貴些,做事大氣,不像兗王,母親李氏出身寒微,小戶人家出身。這做事的氣度就在這差著呢,也不知道這位王爺精幹是怎麼傳出來的。

想到此處曾公亮對兗王更加的不屑,所以對他的所謂好意也就通通不接受。

“朝廷的進項多,出項也多,這就是個難!不過人家出兵放馬,做的斬頭灑學的勾當,又著實打了勝仗,流血咬牙,忍痛也得割放出來不是?”曾公亮跟吃了苦藥似的說道。

三人見到他這一臉苦樣笑著聯袂而去。

兗王一邊和邕王虛與委蛇一邊心中暗想著如何拉攏曾公亮。

福建路的事處理的不算艱難,前後絆了袁文紹不過一個月的時間。

張懋和楊文廣帶著五千神衛軍還有福建路當地廂軍禁軍,勢如破竹便在福建路剿了三家土司還有劉逢春弟弟劉逢陽的人馬。

袁文紹這才總結了戰報還有繳獲,請旨銷差回京。

八月十一日,袁文紹率著神衛軍還有南方禁軍廂軍中立了功的將士回了京。人數大約有八千六七百人。

前一天宿在了汴京郊外三十里處,宮中天使帶來了酒肉,並且宣讀旨意,明日準備齊整進城勞軍閱軍。

袁文紹此戰雖然不能封爵但是他勝的快,該有的排場,比之上次薄鼎臣的規格也只差一線。

神衛軍只有萬人,縱然戰力強大,但是對於汴京這個屯集了十多萬大軍的軍鎮來說構不成威脅。

所以趙禎特旨,袁文紹帶著有功士卒以及俘虜。進城遊街誇耀,京中百官宣德門觀禮。

第二日是邕王領著文武,六部,三司,三衙還有樞密院全部出動,文武官員三百餘人,都迎出十里接官亭,汴京幾十萬百姓,豪紳,平民,沿途住戶手捧香花醴酒,荷擔牛羊也是披彩掛紅,一齊出城夾道歡迎。

鑼鼓秧歌,旱船高蹺,百戲,莽式齊齊發動,數不清的萬響爆竹燃起,震天撼地的響聲中硝磺瀰漫,煙騰霧繞,比汴京的正月初一,元宵還要熱鬧三分。

袁文紹風光體面,騎一匹棗騮大馬,手挽御賜黃韁,瓜鉞,斧,鞭都是御賜的儀仗,黃燦燦亮閃閃前呼後擁著向前行進,沿途百姓看著大馬上那位威武的將軍,歡呼雀躍,或鑼鼓密集處,袁文紹不時的含笑招手致意,換來的是更為熱情的歡呼。

“好汴京!好場面。”袁文紹對著身旁落後他一個馬頭的楊文廣說道。

“你說什麼。”歡呼聲震耳欲聾,楊文廣只看見了袁文紹的嘴巴在動。

這樣的場面袁文紹是第二次了,不過上次他算是主演之一,這次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大軍行進之間。

“陛下萬歲!福如東海!”

“天兵所向,匪寇灰飛煙滅!”

“袁大將軍,楊大將軍福康!”

。。。。諸如此類的口號聲呼嘯震天,袁文紹帶著隊伍在汴京中間大道上緩緩行進,還要儀容齊整莊嚴肅穆,袁文紹帶著人馬俘虜足用了兩個時辰才算入城。

在宣德門前獻俘。

趙禎和宰執們在宣德門上注視著下面的一幕。

這也是劉逢春說的不給袁文紹全功的意思。

活捉匪首自然要比砍頭來的功大,不過有了他和王炎的匪首,還有福建路兩個土司和劉逢春的弟弟,以及叛軍之中的幾個頑固的頭腦,倒也不顯得很難看。

宣德門前一里,袁文紹帶著有功將士下馬步行。

誇耀遊街是恩旨,但是袁文紹依舊保持著理智。

三聲靜鞭響起,趙禎率宰執出迎。

袁文紹跪行大禮。趙禎親自扶起袁文紹,好一幅君臣相知的場景。

圍觀百姓見狀,更是歡呼雀躍。

華蘭帶著兒子女兒,站在不遠處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周遭家丁們將她們護在正中。

金吾,羽林不禁萬姓觀禮,瞻仰天兵威儀。。。種種熱鬧規矩都是禮部的人參酌後上奏了趙禎辦理,並不逾矩,一日好事無半點差池,汴京城差一點沒熱鬧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