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正德倒也不在意,他只是有棗沒棗打一杆子。
成了有望與袁文紹這個即將誕生的新貴打好關係,不成了就算了。
用義女拉攏其他手下也不錯。
這些年他送出去不少,但是拒絕的也不少。
都是成年人,他也早過了意氣之爭的時候,為了這點子事和袁文紹鬧不愉快划不來。
“甘帥請。”袁文紹做了個請的手勢,然後杯中酒一飲而盡。
袁文紹一來如今馬上就要升了官他篤定甘正德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惱怒。
要是擱在之前,他可能抱著不敢得罪甘正德的想法會把這些侍女收了,但是如今卻是有了拒絕的底氣了。
畢竟升官前我不能拒絕你,要是升官後我還不能拒絕你,那我這個官不是白升了。
袁文紹在西北三年大小打了上百場仗,之所以這麼拼不就是為了在自己不想要的時候說不。
二來你甘正德又不是我的上司,管不到我頭上,拒絕了也沒什麼。
“好,爽快。”甘正德大聲的讚賞道。
宴席間,甘正德講了一些汴京的近況,讓眾人知道如今汴京的局勢。
梁暉的大哥梁昭如今越發的受甘老帥看重,是以也在宴席之中,主動湊過來跟袁文紹說話。
袁文紹稍稍的應付了兩句,便去找鍾懿了。
。。。。。。。
汴京,皇宮中。文德殿內諸位相公關於受封功臣的討論,爭議不斷,最終以趙楨拂袖離去而告終。
“稚圭兄,留步。”宮門之外,富弼叫住了正準備踏上馬車剛剛加封集賢殿大學士成為末相的韓章。
“彥國兄有何見教。”韓章轉過身來對著富弼說道。
“還是關於此戰將士們的封賞問題。”富弼說著頓了頓,“還望稚圭能改變己見,薄鼎臣此戰,封一個國公足以。擔任樞密副使一職是不是有些太過了。”富弼勸說道。
富弼也是能臣賢相,並非看不到時下的弊政。
對於薄鼎臣入政事堂一事若是平常的時候他倒是不在意,甚至還會高興,只是如今他正在和文彥博別苗頭,政事堂的位子一共就這麼幾個。
韓章如今不參與兩人的爭鬥,那麼剩下幾個位子就很重要了。
雖然宰執之位不是固定的,但是大致就這麼幾個,薄鼎臣進來,自然要有人讓位。
所以如今朝堂之上關於薄鼎臣任職樞密副使之職的討論,以文彥博和他的反對聲音最大。
韓章和薄鼎臣交好,另外也看到了官家的態度,另一個也因為他如今的位置也需要有人幫襯著,所以之前議事的時候他一力舉薦薄鼎臣出任樞密副使擔任執政。
“你我說了不算,還是要看官家聖裁。我看官家倒是對公輔很是滿意,這次像是下了決心的。”韓章覺得這是個好時機,所以出言勸著富弼道。
首相和次相別苗頭,最終有很大的可能會妥協,讓薄鼎臣撿上這個漏。
那麼他在政事堂也算是有個援手了,不至於像之前那樣孤立無援。
富弼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
宮內曹皇后得到了今日趙楨在文德殿和眾位相公發了脾氣的訊息,便帶著自己做的羊湯走了進來。迎頭便遇到了趙楨身邊的張公公捧著飯食被趕了出來。
張公公見到曹皇后連忙行禮。
“這是怎麼了?”曹皇后問道。
“皇上說氣都吃飽了,不想吃飯。”
“還是之前的事?”
“是,除了韓相公和王相公二人贊同官家,其餘幾位相公都覺得官家封賞太過了。”張內監小聲的對著曹皇后說道。
“你把飯食給我,你下去吧。”曹皇后對著小太監說道。
“謝娘娘。”張內監說著將手中的食盒遞給了一旁的曹皇后身邊的女官芷參,他身後的小太監們也都將食盒遞給了曹皇后身邊的人。
“有勞李宮令了。”
“張內監客氣了。”芷參接過了了張內監手中的食盒。
“官家。”曹皇后走到門口說道。
“讓朕靜靜,你也出去。”
“臣妾剛剛做了羊湯用了足足十二個時辰才煨出來的。還有炙羊腿,官家嚐嚐。”曹皇后和聲細語的說道。
趙楨一聽說有羊湯和羊腿,不由得覺著腹中空空,不由自主的嚥了咽口水。想拒絕又覺得拉不下這個臉來,想同意又覺得掃了自己的面子,
“官家給臣妾個面子,嚐嚐。”曹皇后等了一會見到趙楨沒有反應就知道應該是奏效了,隨即主動給了臺階下。
讓侍女捧著食盒走了進來。
一進來便看見了和自己慪氣的趙楨,連忙走上前寬慰道。
宮女們放下食盒有眼色的退了出去。
“官家與臣妾也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了,還是不要動這麼大的氣為好。”曹皇后拉著趙楨坐下。
“他們太過分了,朕這一生做事都沒有順心如意過,先是狄青被他們排擠出京,死在了陳州,如今就連朕想提拔公輔他們也攔著,公輔上了年紀比朕大了近一輪又能在朝堂上待幾年?有這個必要嗎?”趙楨氣憤的說道。
狄青的死固然能說是他不懂政治
“若說攻城略地,只拿下銀州一地和小半個夏州加上斬首,俘虜。進封公爵,出將入相也確實有些勉強。二者擇其一倒還尚可。”曹皇后幫著趙楨分析到。
“朕當然知道,但是這可是難得大勝。這也是咱們第一次佔據西夏人的城池,是難得的千金市馬骨的機會,賞了公輔也能激勵起邊關將士的決心,如此不消十數年西夏便會被削弱,也就徹底對我朝難以構成什麼威脅。”趙楨說道。
“官家深謀遠慮,考慮長遠。”
“不說這些煩心事了,吃飯吃飯,今日這湯確實不錯。”趙楨讚歎了一聲。
“陛下喜歡就好。”
長安城內甘正德為眾人舉辦的送妾宴過後,席間除了種諤拒絕了,其餘都同意了。
宴會散後袁文紹笑著和種諤道,“這哪裡是送別宴,這是咱們甘大帥的送妾宴。”
第二日酒醒後,袁文紹等人跟著薄鼎臣整頓兵馬啟程回京。
出了陝西楊文廣追了上來,戰前他是鄜延路副都總管,鄜州知州兼任保安軍節度使,延州防禦使等職位。也是憑藉著這些職位他才能擔任薄鼎臣的副手,因為銀州剛好就在鄜州和延州的交接處。
但是鄜延路總管之職位還空著,所以實際上他便是鄜延路的主事之人,之前在銀州還好,鄜延路就在跟前,有什麼事他快馬加鞭回去不過一天的事。
不過此次進京受賞一來一回至少近一個多月
來時薄鼎臣帶了將近三萬人,回去的時候就剩下了兩萬出頭,足足有上萬的周軍,埋骨西北。
回去的速度很快,離京三載幾經生死,將士們都對汴京充滿了思念,所以來時走了二十多天的路,他們僅僅用了十八天便從長安趕到了汴京。
薄鼎臣騎著駿馬,身披鎧甲,外罩戰袍,走在大軍的最前頭。
距離城門三十里外,邕王代替皇帝帶領以富弼為首的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相迎。
眼見著大軍由遠及近,旌旗招展,鼓聲隆隆。大軍最後便是薄鼎臣從兩萬俘虜中挑選的精壯俘虜五千,特地押送到長安獻俘,這畢竟是場難得的大勝。
皇帝無子,近來邕王在兩位嗣王的相爭中逐漸佔據了上風,是下一屆皇帝的最大熱門。
趙楨眼瞅著自己應該是不會有兒子了。
為了大周的江山考量便讓邕兗二位嗣王入朝旁觀朝政,以此來選取繼承人。
二人中趙楨對多子年長的邕王更加的看重,所以今日邕王便被他派來迎接薄鼎臣。
薄鼎臣見到邕王相迎連忙下馬,眾將士見狀也隨即下馬跟在薄鼎臣身後。
還未走到近前邕王便帶領文武百官躬身行禮道,“迎薄帥得勝還朝。”
薄鼎臣連忙回禮。
“官家本身是想來親迎的,不過前幾日感染了風寒,所以便令我來迎接大帥。”
“西郊大營內已經做好了安置,另外帶了美酒肉食賞賜三軍。”
“薄帥請。”
“王爺請。”
到了西郊大營,眾軍各自前去安置,五品以上的官員和薄鼎臣一起去了中軍大帳之中。
到了中軍大帳之中,邕王率先一步走到了帥案旁。掏出聖旨,“賜永安侯,驃騎大將軍薄鼎臣詔。”
眾人連忙半跪迎接,“卿統帥邊師,邀擊夏寇,大小百戰,拓土千里,慷慨忠勇,朝野皆知,朕得銀州捷報,心喜可知。。。。特賞金萬兩,銀五萬兩,錢萬萬,草茶三百裹,三佛齊所供香藥百斤,稻米九百石,豬一百口,湖羊二百隻,定勝糕一千斤,以作犒軍之資,另擇卿選忠勇之士三千明日封賞之後,跨馬遊街。”
“感激涕零,承謝皇恩。”
“薄帥請起,恭喜薄帥了。”邕王說著走上前將薄鼎臣扶起。
宣讀完旨意,眾人分主次坐下敘話。
“官家令遣我給眾位將軍送來犒賞,明日大朝會上將對眾位將軍封賞。”邕王說道。
“有勞王爺跑這一趟了。”
“應該的,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