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諤帶領的七百騎率先迎上了一千二百鐵鷂子,牢牢的將鐵鷂子阻擋在了周軍陣地的陣地的正前方。
在他身後,周軍的弩手不斷的向西夏軍發起覆蓋式的打擊。
二三百米的距離內雙方箭矢紛飛。
人一過萬無邊無際,雙方在小小的米脂縣內展開了一場超過了二十萬大軍的對決,戰線綿延十數里。
隨著雙方主將分批次的將手中的籌碼押上。
每時每刻都在有人死去,無定河已經被鮮血染紅。
米脂城外,到處都是斷箭殘槍,到處都是喊殺的吶喊聲,此刻雙方已經進入到了短兵相接的時刻,老將軍楊文廣奮戰在第一線,中軍戰鼓激昂,薄鼎臣親自擂鼓為大軍助威。
濃重的血腥之氣瀰漫,米脂城中的將士們靜靜的看著眼前這一幕的發生,守將董彬想過帶人出去支援,和漫咩形成兩面夾擊之勢,不過城下的那留下的那支軍隊看管的太嚴了,加上又有壕溝阻擋,他想要出城不太容易。
他也只能站在牆頭之上期盼著漫咩能取得這次戰爭的勝利。
城下的西夏軍與大周軍隊陷入了僵持,雙方已經鏖戰了近三個時辰了,種諤帶領的七百重甲騎兵在西夏鐵鷂子的衝擊下所勝者不過二百,河谷之地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絞肉場,不斷的吞噬著生命。
二十萬大軍的勝負不會馬上就分出了勝負,這就要看兩位主帥的調兵遣將之能了。
戰場之上千軍萬馬,是很難指揮的,一個將令能直接指揮的便是身邊的百十號人,超出這個數量,就需要複雜的旗語,號角,鼓聲等等。
就是有了這套複雜的指揮系統,也不會一下子將所有的兵馬都丟擲去,一旦你不留任何預備隊,把所有的兵都撒了出去,要想再收回來可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率先從側翼發動進攻的是穆世佐,穆世佐率著左廂一萬禁軍精銳殺出,氣勢如虹,直奔西夏軍右翼。他的目的就是將西夏軍最後的伏兵引誘出來。同時降低西夏軍的防備之心。
頓時西夏軍的右翼產生了一陣騷亂。不過漫咩將仁多本貴的後軍頂了上去局勢一會便變得平穩的起來。
接著跟著動了的是漫咩親自率領的兩萬騎兵,目標直指薄鼎臣的中軍。
此時薄鼎臣手中還有大概一萬五千餘人。
“殺。”雙方喊殺聲在無定河邊奏響了一曲華美的樂章。
“將軍,該到咱們了吧。”新調過來的騎兵副將賈奎對著袁文紹說道。
“不急,再等等。大帥還能頂得住。”袁文紹氣定神閒的觀察著戰場彷彿眼前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袁文紹必須保持足夠的耐心,等著一個最佳的入場時機。
袁文紹最不缺的就是耐心了。
雙方的現在的局勢很是平穩,周軍雖然人數上稍稍佔據劣勢,但是薄鼎臣是抽調的各地最能打的野戰精銳。總體上來雙方打的是勢均力敵,難分難解。
薄鼎臣的中軍大纛揮動。
“大帥前移了。”
“再等等,還不到時候。”
等見到敵軍左翼已經深入和楊文广部全部絞殺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時半刻之間已經掙脫不開了,袁文紹頓感時機到了。
“上馬,擂鼓。”袁文紹對著身旁的騎士吩咐道。
“好嘞,兄弟們早就等不及了。”
袁文紹身先士卒,他所率領的一萬騎兵以閃電般的速度狂飆猛進,就像是一把鋒利的刀子從側翼掩殺而出,殺入兩軍的軍陣之中。直奔著左翼的西夏軍後陣。
一瞬間便將西夏軍切成兩半。使得其首尾不能相顧。
不一個時辰,左翼的西夏軍被徹底擊潰。緊接著袁文紹帶兵輻射到了其他地方,西夏諸軍逐漸崩潰。
“西夏人敗了。”薄鼎臣見到這一幕大喜道,袁文紹切入的時機剛剛好。
漫咩見到勢頭不好,連忙帶著兵撤退,留下了鮓羅臥沙為大軍斷後。
戰鬥從未時一直打到了戌時正刻,十萬西夏軍被徹底擊潰。
周軍沿著無定河北上,一路追擊二十里,西夏伏屍三十里,直到天色徹底暗沉,薄鼎臣顧忌黑夜中若是遭到了西夏軍的伏擊,到時大勝變大敗就不好了。所以便鳴金收兵,帶軍重新回到了米脂城下。
“先取山西十二州,別分子將打衙頭。回看秦塞低如馬,漸見黃河直北流。。。。”周軍士卒們唱喝著凱歌,慶祝著勝利。
此時的無定河徹底的化作了一條血河,流到米脂城的水是喝不了了。
袁文紹等人無奈只得挖井取水。
西夏軍人仰馬翻只得退回了銀州城不敢出戰,同時銀州也難以供給這麼多大軍,漫咩沒辦法只能讓西夏軍就食於附近諸州,等待軍令再謀反攻,同時派人向西夏小朝廷報信。
無定河邊處處屍骨,周軍陣亡四千,受傷無數,斬首過萬,俘虜三千,奪馬六千匹。
“這些俘虜就用他們去修堡寨吧。”戰後物資分配的大會上袁文紹提議道。
“也能多解放些民夫用來運糧。”
第二日,“城上的西夏軍聽著,想要活命只要開啟城門投降一途,若是負隅頑抗,夷三族,若有城中百姓上城助戰者,城破之日夷三族。大帥說了,只限今日一天,過期不侯。若開城門,迎接王師,賞賜金銀,賞土地。”薄鼎臣從軍中劃拉了一隊嗓門大計程車卒在城下喊道,喊話的內容是袁文紹的修改版。
袁文紹當時看了薄鼎臣幕僚寫的那個晦澀難懂的勸降書,瞬間感覺頭都大了。寫的那個玩意要是沒有自己的記憶只怕都得連蒙帶猜,更何況這些百姓了。
這些東西還是弄的通俗易懂些,給城牆上的基層士兵講清楚利害關係,到時候就算守將想打,這些士卒只怕都不願意打。
果然沒過當天晚上,城內的守將董彬就扛不住壓力了,遣使過來投降。
“我等恭喜大帥,旗開得勝。”
第二日,米脂城四面大開,董彬跪在南城門前遞上了降表,還有關防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