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野狼大多屬於保護動物,在現代社會是嚴禁非法捕殺的》
秦守沉思良久,腦海中浮現出兩種捕殺野狼的策略:一是建造一個大型落石陷阱,二是設定尖刺陷阱。
若要製作大型落石陷阱,則需準備巨大且沉重的石塊,至少數百斤以上,甚至可能更重。此外,還需要粗壯的原木、堅韌的藤蔓或粗繩以及誘餌(例如動物內臟等)。
選址至關重要,必須選擇在野狼必經之路上,例如山谷中的狹窄通道或是它們常出沒的水源地附近的小徑。接下來,在道路一側的斜坡上挖掘一個淺坑,將巨大石塊放入其中,務必保證石塊在外力推動下能輕鬆滾落。
這樣,當野狼觸發機關時,沉重的石塊將會滾落,給予它們致命一擊。
然後在用原木搭建一個三角形的支撐結構,支撐起石塊,原木的底部用藤蔓或粗繩固定好。在陷阱內放置誘餌,並且將觸發機關(連線支撐原木與陷阱周圍的細樹枝或藤蔓)佈置好,當野狼觸碰觸發機關時,支撐結構被破壞,石塊落下砸向野狼。
秦守仔細思考後,覺得第一種方法不太可行。畢竟只有他一個人,要製造出那些巨大的石頭陷阱實在太困難了。於是,他決定採用第二種方法。
天色尚未完全變黑,秦守利用這段時間在樹林中四處尋找野狼的活動區域。他知道狼有著特定的生活習性,而這些習性將幫助他找到合適的地方設定陷阱。
秦守想到了狼對水源的需求。通常情況下,野狼會定期前往水源地飲水。因此,河流、溪流和湖泊周圍,特別是那些有淺灘並且周圍植被豐富的地區,極有可能成為它們的活動範圍。然而,在這片樹林中,目前尚未發現明顯的水源地。所以,他不得不放棄這個選擇,轉而尋找其他線索來確定野狼的棲息地。
秦守腦海裡迅速閃過一些關於野狼生活習性和棲息地的知識。他知道野狼通常以野兔、鹿等動物為食,而這些獵物喜歡出沒於野兔較多的草地、灌木叢以及鹿群經常出現的森林邊緣或開闊的草原與森林過渡地帶。因此,這些地方也常常成為野狼的活動範圍。
接著,秦守環顧四周,回憶起自已剛才逃跑的路線。突然,他想起在某個地段似乎有一片灌木叢。於是,他決定沿著記憶中的路線尋找這片灌木叢。經過一番努力,秦守終於找到了那片灌木叢。他仔細觀察著地面,希望能找到一些線索。
當秦守看到地上那片明顯的腳印時,心中一喜。根據他對野狼腳印的瞭解,這些腳印比普通狗的腳印要大得多。前足印一般長約10至12厘米,寬約8至9厘米;後足印則更長,約12至14厘米,寬約9至10厘米。而且,由於野狼體重較重,它們的腳印在泥地、雪地或鬆軟的土地上會留下更深的痕跡。
秦守小心翼翼地順著腳印的方向追蹤,他知道只要跟著這些腳印,就能找到野狼的活動區域。雖然心中有些緊張,但他告訴自已必須保持冷靜,才能應對可能遇到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