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歸根到底,還是文峰當初的那封公開信——《人生之路啊,真的好苦》惹的禍。

那封信發出後,因為反響熱烈,中青報很快搞了個《人生之路》專欄,專門討論人生價值的問題。

然後呢,隨著時間推移,讀者來信越來越多,《人生之路》專欄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這也就罷了,真正的問題是潘禕事件。

之前,潘禕同學看了文峰寫的那封信,不知怎麼的就腦子抽風,手持利刃來到報社,以自己生命為要挾,必須要見到文峰。

這就是所謂的“潘禕事件”。

本來這件事吧,因為事情很快得到解決,相關單位都是低調處理的。

警方對那個叫潘禕的大學生,也是批評教育一頓後就放了。

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不知是誰,後來把“潘禕事件”捅了出去,還捅給了《北平晚報》。

大學生上知名報社,用脅迫自己生命的方式,求見一個作者,這確實算大新聞了。

這比後來的某偶像粉絲以自殘為要挾,哭著喊著求見偶像還勁爆。

結果就是,《北平晚報》連忙派出記者,對潘禕事件的相關人員,進行了專訪。

採訪完畢,新聞一報道出來,立刻引起了譁然。

引起譁然的原因,不是大學生用自殺的方式求見某作者,那只是原因之一。

真正的原因,是潘禕轉述文峰的那些話。

什麼“人生有意義,生命放光芒”。

什麼“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

什麼“重塑信仰”。

什麼“先定一個小目標”。

什麼“談錢也是一種信仰”。

什麼“要在未來快意恩仇,就要先學會低下頭”。

什麼“領導不會在意你的苦悶,他們只會在意自己的官帽”。

……

總之,採訪過程中,金句頻出。

裡面有文峰說過的,也有文峰沒說過,很多話,純粹就是潘禕跟那個警察自行理解的。

這些報道里的金句,看的大家是津津有味,欲罷不能,讓《北平晚報》也隨之銷量暴增。

只是這樣也就罷了,關鍵《北平晚報》報道完這個之後,發現銷量不錯,居然想去採訪一下源頭正主,也就是文峰本人,想問問他是怎麼想的。

說白了,就是深挖這個話題,讓熱度持續,繼而讓銷量持續,都是套路。

不過,京城報社,大都是互相通氣的,劉主編很快就從自己的人脈那裡,知道了這個訊息。

於是乎,劉主編打算先發制人,先自己派人採訪一下文峰,把這個流量接過來。

劉主編的優勢在於,他更清楚文峰的情況。

北平晚報則不然,他們並不清楚文峰的具體情況,只知道有這麼個人,想查出文峰的具體家庭地址啥的,還需要時間。

以這年頭的效率,沒有個一兩天,別想查清楚文峰的情況,別想採訪到他。

就這樣,得到北平晚報要打算採訪文峰的訊息後,劉主編以快打慢,先派出陳曉川,要去給文峰做一個專訪。

只要在北平晚報之前,先給文峰做了專訪,北平晚報那邊就被動了。

所以,陳曉川就帶上裝置,一個人悄默聲的來,要的就是一個“保密”跟“速度”!

然而,陳曉川來是來了,卻正好遇到了文峰撒酒瘋事件。

於是採訪只能先放下,等文峰酒醒再說。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

解釋完畢的陳曉川道。

“本來我昨天就想給你來個專訪的,誰知道你成了這樣。

總之你好好休息,休息好了,咱們就趕緊做採訪。

你放心,來的時候,劉主編專門囑咐了我很久。

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我這都有預案,劉主編親自批的預案。

到時候,你按照預案,配合我就行,保證不會讓你出差錯,也保證是為你好。

不管怎麼說,你也是我們的專欄作家。

我們主編還幫你推薦了電影。

你可不能忘恩負義,讓其他報社出風頭啊!”

一聽這話,本來就頭疼的文峰,感覺頭更疼了,身上也更冷了,甚至開始發抖了。

“出去!”

“嗯?”

“我說你先出去,我頭疼,要靜靜!”

“好吧,我走。”

陳曉川重新站起身道。

“小文你好好休息。

別有負擔,只要今天做完專訪就行,不差這麼一天半天的。

北平晚報的記者要查到你在哪兒,沒那麼快,咱還有時間。”

文峰點點頭,然後揮揮手。

陳曉川笑了笑:“那成,我,我吃中飯的時候再來找你。”

說完這句,陳曉川就終於離開。

房間變的只有文峰一個人之後。

他立刻仰躺在床上,閉上眼睛,一聲嘆息。

這是麻煩啊。

早知這樣,當初就不寫那封公開信了,用別的方式報復也可以。

自己還是太嘚瑟,太心急了!

說真的,中青報也好,北平晚報也罷,想借著潘禕的事情對他進行採訪,這在外人看來,都是個能出名的好事兒。

但文峰並不喜歡這種名氣。

因為他知道,像這種事情,絕對不是什麼好名氣。

沒看前世那些被狂粉威脅著求見面的明星,大都焦頭爛額,絕對不去跟對方見面嗎?

為的啥,不就是不希望惹禍上身嘛。

如今他已經成了編劇,電影開拍在即,可不能在這個時候出差錯。

輿論這東西,很多時候可不是按照你的意思運轉。

“麻了個蛋蛋!”

想到這裡的文峰忍不住深深皺起眉頭,雙手使勁兒揉捏太陽穴。

“採訪你妹啊!”

“這不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嗎?”

“不行,不能這樣被動!”

“三十六計走為上!”

“老子不伺候了!”